小企業如何跳好e之舞
2008-3-7 17:2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涂井強:由技術到思想
從2005年一成立,兆馳就開始實施信息化,當時為什么會有這樣急切的需求?
涂井強: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上還是不上,一把手的態度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兆馳剛成立的時候,我們董事長就對信息化態度很堅決。就是想趁著企業新成立,手工管理時代固有的思維模式還沒有出現,這時來實施才不會遇到太大的阻力。
另外,企業信息化的好處是大家都知道的。我們當時就是希望借助這個系統來讓我們企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到現在為止,這個目標實現了沒有?
涂井強:已經初步實現了。目前我們月生產800萬到900萬件產品,跟我們同等生產規模的企業,可能要2,000到2,500的人才能完成,但是我們只需要1,500人。
我覺得信息化已經不僅僅是錦上添花的問題了,而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從現在來看,如果沒有ERP,我們可能連東西都生產不出來。客戶下一個訂單,可能要用到很多物料,這些東西你都要在七到八天內配齊并上線使用。沒有ERP提供給我們的信息,我們連采購的物料在什么地方,還剩多少都沒有辦法掌控,更談不上管理了。
現在兆馳很多項目都可以通過ERP去做,是不是意味著兆馳的信息化項目已經成功完成?
涂井強:信息化不是一個簡單的項目,我們ERP上線成功并發揮作用,不光不能說是公司信息化項目的完成,甚至也不能說是ERP項目的完成。只能說是一個新旅程的開始,后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就是要鞏固流程。有時候制定出來的流程可能不是特別完善,這樣也沒有關系,在剛開始實施的時候就將它僵化。哪怕A點到B點,有一條更直接的路,但是考慮整體的效果,我們需要從A走到C再走到B,也要先這么固定下來,然后再配合整體效果慢慢加以改進,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先僵化、再優化、再固化。
如果在緊急情況下,直接從A到B也不允許嗎?
涂井強:我們曾經有過這樣的例子:一根電源線缺料,所有的物料就者不能入庫,哪怕貨柜在下面等。雖然我們使用的ERP系統允許缺料入庫,但是我們企業的管理就不允許,這個口一放,就會帶來無窮的后患。因為只要是特殊性、變通性的東西,你就必須要有專人去跟。這一周我只有一個特例,我可以跟得過來,十個的話也可以跟得過來。但是這個特例增多,就跟不過來了。可能有人認為這個是綠色通道,是提高效率的辦法,但是特例是管理混亂的一個源頭。比如說我現在生產急了,我就到倉庫去搬一箱物料來用,過后再來補,你今天開了這個口,一個人可以去搬,以后每個車間的物料員都去搬,系統里的數據就跟倉庫實際對不上了,這個ERP還有什么用?ERP是一個反應,是真實物流的一個反應,真實物流和系統物流完全對不上了,還談什么管理?所以我們ERP系統強調及時、強調執行、強調準確。這個及時準確是通過系統,通過規范不能這樣做來確保準確。
這是否是說ERP對于兆馳管理思想的變革起了很大的作用?
涂井強:是這樣,因為實施ERP其實是一種管理思想的導入,這種管理思想就是按流程辦事,靠數據說話。上線之后,我們已經養成了習慣,把遇到的問題分為兩種,一種叫正常,一種叫異動。對于異動的情況,我們會分析它異動的原因,然后想辦法用ERP的系統來解決這個問題,把這個異動解決掉,然后用系統固化下來。比如我們有一百多家供應商,記賬的時候有可能會把A的賬記到到B的頭上,這種“串戶”的現實其實是很常見的,大家也都不是特別重視。但是我們當時就想到要用系統對這個過程加以改進,并固化下來。我們提出這個要求之后,顧問方建議我們根據訂單號和供應商編碼去生成財務憑證,這樣就把該掛的數據掛到這個供應商名下,就不會產生錯誤。只要是人為操作的事情,就有可能出錯,但是系統固定下來的東西不會。用這個思路去管理,管理水平不知不覺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