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發展戰略與規劃案例

紅蜻蜓:速度就是差異化

2008-3-7 11:4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這是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顧客的需求在不斷變化,他們追求個性化,偏好生命周期短、更新快的產品。雷吉斯·麥肯納在《時間角逐》一書中把新時期的顧客稱為“永不滿足”的顧客。他們不但有更多的要求,也更容易改變自己的想法,生活的進步、選擇機會的增多使他們越來越不滿足。要應對這種改變,企業的唯一策略是迅速反應。為此,美國經濟學家小艾爾弗雷德·錢德勒提出了“速度經濟”概念,意思是“因迅速滿足顧客的各種需求,而帶來超額利潤的經濟”。  
紅蜻蜓所處的制鞋行業屬日常消費品行業,整個行業處于成熟期,行業集中度低,競爭激烈,顧客需求變化很快。對我們而言,速度就是滿意度,速度就是差異化。圍繞訂單落實這條主線,紅蜻蜓通過不斷提升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速度,實現了整條供應鏈的快速反應。  
速度就是滿意度,速度就是差異化  
講到速度對市場競爭的重要性,人們就會想到以IT行業為代表的新經濟,全球最大的網絡數據傳輸公司——思科系統公司總裁約翰·坎博斯說,在新經濟中,“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硅谷流行一句話“速度是神,時間是鬼”。  
其實,對屬于傳統行業的時尚日用消費品行業而言,速度同樣重要。以服裝行業為例,一般國內服裝企業銷售超過7億元就會形成嚴重的存貨積壓和貶值,進而導致微利或虧損。西班牙服裝品牌ZARA憑借速度創造了服裝行業的奇跡:2003年,ZARA年銷售額46億歐元,利潤4.6億歐元;2003~2005年,ZARA銷售額和凈利潤增長速度超過20%,與同類企業形成鮮明對比。對系統優化和供應鏈“整體通過能力”的追求使ZARA實現了規模和利潤的雙增長。ZARA的目標是15天完成產品從設計、采購、生產到全球各地專賣店上架銷售(國內服裝企業一般補單都要超過30天),24小時內配送到達歐洲大部分店,48小時到達美國,72小時到達上海和日本。  
與國內同行業企業相比,紅蜻蜓對速度給予了更多的關注:“速度就是滿意度,速度就是差異化”。  
為什么說速度就是滿意度呢?我們平常要求產品要保時、保質、保量到達客戶端,其中的保時、保量講的都是速度。與客戶簽的訂單,如果不能如期完成,客戶肯定不滿意,這種不滿意是由速度引起的,所以說沒有速度就沒有滿意度。  
為什么說速度就是差異化呢?拿鞋款設計來講,如果我們直接去歐洲的展銷會吸收流行時尚元素,我們可以說它是創新;但如果我們是從中國市場上學過來的,我們就只能說是模仿了。創新的東西是有差異化的,而創新需要快速,所以,速度也是差異化。  
整合外部資源,打造快速流暢的供應鏈  
亞當·斯密的“分工理論”和馬歇爾的“規模經濟理論”深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企業家;然而,當今市場經濟和100多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企業不斷擴張,競爭不斷升級,供應迅速超過市場容量,出現大量存貨積壓、貶值等“規模不經濟”現象。  
如何防止“規模不經濟”現象發生,做到既規模,又快速呢?紅蜻蜓以客戶訂單快速滿足為主線,在強化自身核心能力建設基礎上,注重外部資源整合,成功實施外包戰略,打造快速供應鏈,實現規模的不斷增長:  
在研發方面,采取自主和外包相結合的研發模式  
為充分發揮自主研發“主動、信息反饋快、創新度高”的優點,紅蜻蜓在自主研發建設上投入大量精力。  
2001年,籌建紅蜻蜓開發中心;2004年,聯合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所、陜西科技大學、意大利LARIO等成立紅蜻蜓科研中心;2006年初,成立鞋科技實驗室,投資購置了各類先進的檢測檢驗儀器和科研設備,聘請了國內外知名的專家教授作為技術顧問。現公司產品開發中心和科技實驗室擁有設計師50余人,顧問專家10余人。科研中心先后申請了14項專利技術,成功研制了系列功能鞋、抗菌除臭鞋等創新產品。在國外,紅蜻蜓也設立了研發分支機構,能在第一時間獲取國際最新流行色彩、原輔材料、時尚元素等信息,將這些信息融合到產品設計中,快速推出創新產品,培養企業創新的核心能力。2007年6月,紅蜻蜓第一次將中國皮鞋業合作的觸角伸到海外,與比利時運動鞋技術研發企業愛思康公司正式進行科技方面的合作,聯手研發運動皮鞋。運動皮鞋的推出是紅蜻蜓科技時尚進程中的一記本壘打,未來紅蜻蜓研發將緊緊圍繞科技時尚概念,打造出更高品位、更高科技含量、更為時尚的紅蜻蜓皮鞋,為紅蜻蜓品牌注入科技創新的新鮮元素。  
“外包開發”是指紅蜻蜓與成品供應商合作過程中,直接借助供應廠家的設計,其優點是靈活機動,信息面廣。隨著顧客需求個性化的日益增強,市場呼喚更多的是產品款式,自主研發要保證技術、流行時尚的領先,會更多的專注于研發核心能力建設,不可能面面俱到,利用外包研發可以彌補自主研發的不足,獲得足夠超前的信息,推出足夠款數的新產品。目前,在紅蜻蜓每年推向市場的幾千款新產品中,外包開發占1/3以上。  
在制造方面,采取自主和外包相結合的生產模式  
公司在溫州、廣州、上海、重慶建設了自有工廠,作為核心生產;在廣州、溫州、晉江、成都設立了成品采購基地,即外包生產。自主生產專注大批量生產和自主研發生產,是企業生產環節的核心能力;外包生產從事個性化、小批量生產,與自主生產形成優勢互補。  
外包生產可以有效降低自主生產的“作業成本”和“機會成本”。因為鞋業屬季節性時尚消費品,產品價值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迅速減少。如果全部采用自主生產,則大批量產品的生產周期會延長,導致“作業成本”和“機會成本”的上升,同時部分小批量產品會被放棄,導致“機會成本”的再次上升。  
舉例來說,如果一款售價為300元/雙的產品延遲了半個月,它本身的“作業成本”會上升2元左右(倉儲和財務成本),同時這雙鞋的市場售價會降低,可能變成200元或者賣不出去,這樣“機會成本”就超過100元。另外,由于放棄了部分小批量產品的生產,公司還得付出額外的市場“機會成本”,這部分的成本也超過100元。  
紅蜻蜓通過整合供應商資源,與供應商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一方面保持了他們的長期業績,另一方面也為我們產品供應的“保時、保質、保量”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銷售渠道上,采取自營和代理相結合的銷售模式  
自營店對消費者反應速度快,便于快速處理庫存;同樣,自營店需要的投入大,會降低擴張速度,進而喪失好的市場機會,導致“機會成本”的上升。為了在發揮自營店“輻射帶動、控制渠道、示范教育、培養團隊”作用的同時,降低投入成本,紅蜻蜓早在1998年就開創了“綠草計劃”,實施自營和代理相結合的連鎖專賣工程,至今已發展到4000余家專賣終端,其中自營店600多家。  
自營和代理相結合的銷售模式看起來簡單,運作起來卻相當困難,其中的代理商管理尤其困難。紅蜻蜓從2000年開始實施“陽光工程”,進行市場終端形象維護和提升。2004年引入“藍天體系”,集中資源發展主業,啟動五大升級系統(思想升級、團隊升級、組織升級、渠道升級、能力升級),將“速度和平效”提上日程,強調速度就是差異化,求精不求大,不進行盲目擴張。紅蜻蜓努力提高代理商經營能力,不斷承諾和給予代理商高質量的產品、優良的服務和公平的價格;為了加強代理商管理,紅蜻蜓用“四力”(凝聚力、經營實力、經營能力、店面力)模型作為代理商綜合評估標準。通過對代理商的持續幫助、支持,紅蜻蜓最終與代理商實現了利益共享,建立了長期、互信的“雙贏”關系。  
如上所述,紅蜻蜓在研發、制造、銷售三方面實施了自主創新結合外包的戰略,通過非核心業務剝離,把有限的資源和精力集中于企業核心能力的建設上,速度得到大大提升;同時,外包簡化了管理事務,使企業從繁雜的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專注于核心能力的培養。  
信息化建設,保障信息流快速通暢  
縮短供應鏈業務環節、節拍訂貨、物流優化、供應鏈信息化支持,是加快供應鏈反應速度的四個關鍵策略。四個關鍵策略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其中,信息化在每個階段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研發、制造、銷售渠道各環節業務的不斷發展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撐。  
紅蜻蜓2000年與某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實施的分銷系統支撐了紅蜻蜓5年多時間,為公司的業務提升做出了巨大貢獻。5年的發展對IT系統不斷提出新需求,已有分銷系統在業務上表現越來越吃力,無法支撐紅蜻蜓未來的發展。為此,2005年紅蜻蜓與AMT牽手,開展了IT規劃咨詢項目。該項目不僅為紅蜻蜓提供了未來3年的IT建設藍圖,更在分析紅蜻蜓“金字塔”業務模式、流程診斷的基礎上,提出紅蜻蜓“產品季運作主線”的管理思想。  
產品季是以銷售推廣為中心的企業所有業務運作的一個業務周期。產品季管理的主要對象是產品訂單,主要執行者是供應鏈上的營銷、研發、供應部門。結合業務特點,紅蜻蜓產品季運作分為六個階段:需求分析、產品開發、評審訂貨、產品組織、銷售推廣、總結考核。  
需求分析階段營銷部門通過分析內外部信息,在年度產品需求大綱指導下,確定每個產品季的產品需求計劃,為研發部門規劃季度產品開發計劃提供參考。  
產品開發階段研發部門根據產品規劃需求制定產品研發計劃,并進行研發。產品開發過程中,研發、營銷和供應部門要密切配合,對產品開發的前期開發、中期評審和后期終審三個階段進行監督和控制。  
評審訂貨階段,營銷部門采取訂貨會的形式對研發、采購的樣品進行評審訂貨。  
訂貨會后,供應部門組織產品供應,包含生產和采購兩部分。物流部應營銷要求,將生產、采購來的產品配送到相應的銷售網絡。  
在銷售推廣階段,營銷部門采用商場、專賣、團購等渠道將產品賣給最終消費者,實現銷售推廣。  
在總結考核階段,用銷售額、利潤、庫存周轉率等指標來對整個產品季進行考核,總結提升。  
在IT規劃項目后,紅蜻蜓迎來了2006年的IT建設年。2006年上半年完成BI系統一期建設,下半年啟動集團協同辦公知識管理和季節主線計劃管理咨詢項目,用近一年的時間對“產品季運作主線”管理思想進行了系統梳理并落實到軟件平臺中,形成紅蜻蜓統一辦公平臺。通過此次咨詢,紅蜻蜓理清了一年四季,一季六個階段、八十多個工作任務的整體工作思路。通過關注每項任務的開始\結束時間、前驅\后續活動、責任部門、管理表單\模板等要素,紅蜻蜓系統地回答了每個時間點各個部門如何協作、組織多個并發產品季的工作的問題,最終提升了整個供應鏈的協調運營能力。  
與此同時,紅蜻蜓加快了用信息化收集管理終端數據的進程。2006年10月以來,紅蜻蜓開始了用新的分銷系統替換已有分銷系統、建設終端網絡POS的一系列DRP深入實施歷程。通過新的DRP平臺,紅蜻蜓在整個集團內實現了統一的數據采集口徑,形成以快速響應、最小變異、最低庫存、整合資源的紅蜻蜓集團信息體制。接下來,紅蜻蜓將全面開展ERP實施準備工作,通過ERP實現業務財務一體化,徹底解決信息流通問題,為新一輪的飛躍打好基礎。  
速度就是差異化,差異化給我們帶來巨大利益,我們相信,通過外部資源整合和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紅蜻蜓研發、供應、營銷各大系統能力將進一步提升,必將形成紅蜻蜓新的核心競爭力。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