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啤招商變奏曲
2008-1-29 12:3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歷經五年風雨洗禮,如今的青啤招商已是枝繁葉茂,并進入了茁壯成長期。
如果用一棵樹的成長來比擬青島啤酒招商局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啤招商)的發展,可以說,五年前,這棵幼苗的生根發芽一度被傳為佳話,卻亦遭遇了業界懷疑的目光。畢竟,人們耳聞目睹了太多的第三方物流企業(3PL)與制造商的“分分合合”。
然而,歷經五年風雨洗禮,如今的青啤招商已是枝繁葉茂,并進入茁壯成長期。與此同時,它也再度迎來了業界關注的目光。
到目前為止,這家公司已經迎來送往眾多專家學者的考察,雙方的合作無疑已成為業界的佳話。
股份縮水
2002年,在長達半年之久的溝通過后,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啤)正式決定將物流業務外包給招商局物流集團(以下簡稱招商局),并因此成為第一家將物流外包出去的國企。
根據協議規定,雙方以成立合資公司的形式合作,由青啤輸出技術人員和資產硬件,招商局輸出管理。“公司成立之初是由青啤控股,它占51%的股份,招商局占49%。”青啤招商總經理賴鋼鞭在接受本刊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當時主要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為了照顧公司員工的思想(合資公司的大部分員工來自青啤);二是青啤本身對合資公司的發展持觀望態度。”
在合資公司成立不久之后,青啤物流總監呂鳳海也曾向媒體表示,“隨著雙方合作的不斷深入,今后青啤將逐步退出合資公司的股權。而青啤之所以先期持股合資公司,主要是考慮到突然將所有物流外包給3PL來做風險過大。”
2005年,青啤開始減持青啤招商的股份,目前其具體持股比例已減至30%,合資公司改由招商局坐莊。“可能是青啤認為物流公司的發展狀況比較好,于是也就放心了,加上物流業務本身并不是青啤的主業,所以就減資吧。再說開始的控股比例也只是出于過度期的安排。”賴鋼鞭如此認為。
事實上,出于規避風險的原因,青啤在合作之初只是將其省內的物流業務交由招商局來管理。然而,合作項目的初戰告捷便讓青啤所有的后顧之憂拋至云霄。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到了2005年,青啤已經實現了在山東省內任何一個經銷點24小時之內的訂單完成,省內300公里以內區域的消費者都能喝到當天生產的啤酒;運輸效率也得到提升,青啤運往外地的效率比以往提高了30%以上;同時,成本也降低了50%。
與此同時,青啤將各事業部的物流業務不斷分步外包給招商局,以期將前期成功的運作模式在內部復制擴大。最近,雙方的合作項目更是取得了較大進展,合資公司不僅負責青啤在其重點銷售地區山東省的物流服務,網絡還覆蓋到華北地區、東北三省,以及浙江省等區域。當前合資公司正在進軍華南,其在江西市場的物流業務也即將開展。
核心定位
青啤招商并非只有青啤一個客戶。從2003年開始,它的客戶數量已經增加到目前的九個。“在發展其他業務的同時,我們首先投入最多的資源來保障青啤的業務增長,并且其他業務要跟青啤現有的網絡形成共享。另外,我們只開發能成為長期合作伙伴關系的客戶,只跟制造商發生業務關系而不做中間商。”賴鋼鞭告訴記者。
五年的合作歷程,早已使青啤感受到供應鏈改革帶來的良好經濟效益。以前,青啤光在山東省就有好幾個分公司,而且每個分公司都要負責商流和物流,“假如全國有50個分公司的話,就需要50套同樣的人馬去做后勤,而物流的管理則要占據他們70%的時間,這樣在銷售方面自然心有余而力不足。”賴鋼鞭回憶說。
銷售管理模式作出調整之后,各分公司的車輛和人員就被整合,商流和物流也得以分開,現在由集團統一調配所有資源。銷售和采購都集中起來,不僅產生了規模效益,而且也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去年的數據顯示,青啤庫存已經嚴格控制在了6天內,消費者喝到了新鮮的啤酒,真正體現了青啤“像送鮮花一樣送啤酒”的理念。
“這項改革的實現,需要一個強大的物流平臺,提供這個物流平臺的正是青啤招商。”賴鋼鞭表示。事實上,合作項目開展后,青啤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其實很難量化。“青啤是把物流效益放到整個供應鏈里去看,他們能夠站在供應鏈的高度來看待這個問題,而不是直接關注物流成本降低還是提升。他們關注的是凈收益,跟我們合作、物流模式發生變化后,銷量和銷售利潤是不是提高了?市場表現是不是提升了?如果是,那么說明物流上的變革是正確的。”
據青島啤酒董秘室主任張瑞祥介紹,隨著整合的不斷深入,青島啤酒近5年來一直以年均13%的銷量增幅以及年均30%的利潤總額增幅迅猛發展。2006年前三季度業績取得較大幅度提高,凈利潤達4.14億元,同比增長25%,占全國啤酒出口總量的70%以上。品牌價值更是高達224.73億元人民幣,在國內同行業中持續領先。
據了解,青啤實施供應鏈改革后,物流模式和銷售管理模式都隨之發生了變化。現在,青啤網絡的可塑性越來越強,實現了即時掌握,發生異常可以主動采取措施。然而,在變革之前,企業往往不知道產品是怎么賣出去的,完全處于被動。
事實上,銷售體系完全處于控制之下的變化,也為青啤帶來了非常重要的隱形效益。在賴鋼鞭看來,不能孤立地去看雙方合作所產生的效益,很多模式變革帶來的變化是很難量化的。
“在改革過程中,哪怕短期內比別人賣少點都不要緊。”賴鋼鞭說,“只要有一個清晰的戰略,那么在戰略規劃中的下降就不要緊,調整完之后自然會回升。”他認為,企業千萬不能有意外驚喜,如果突然出現超出預測的銷售增長,一定不要高興太早,通常這種情況下有串貨等異常事件發生。意料之中的增長才理想,要減少不確定性才能保證持續發展。在這方面,青啤招商希望能夠精益求精。
賴鋼鞭表示,青啤招商的目標是要發育成一個覆蓋青啤全國區域的物流平臺。“未來五年內,我們會將主要精力重點放在青啤的業務擴大上。將我們在青啤內部得到肯定的模式,不斷復制擴大到其他區域,這項工作需要幾年的精力才能完成。”據介紹,到現在為止,青啤還有大約三分之二的物流業務沒有整合到青啤招商的網絡中。
“在未來幾年內,雙方仍將繼續加大投入,建立創新的營銷管理模式,同時在硬件和技術方面也會做些提升。屆時,青啤招商將建立起一套覆蓋青啤所有市場區域的,軟、硬件設施都比較先進的物流體系,并且績效和管理都將在國內保持行業領先水平。”賴鋼鞭補充道。
成功秘籍
談及青啤與招商局兩家企業成功合作的秘訣,賴鋼鞭表示,這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有一點非常重要,我們兩家企業都是百年的民族品牌,具有歷史的積淀。雙方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高度一致,合作起來非常和諧,這一點也并非其他企業能夠簡單模仿。”
“兩家企業在處理事情的原則以及其他許多方面的認識上高度一致。比如在談到一件事時,盡管沒有事先溝通,但雙方高層的觀點非常一致,配合幾乎達到了心領神會的程度,完全不是一般意義上那種買賣關系的合作。”談及此時,賴鋼鞭的語氣略顯激動,“這種一致不是自己想達到就能達到的,而是大企業的環境所造就的一種默契。我們雙方都覺得太幸運了,一切機緣都降落到我們身上,兩家企業不談都會走到一起。”
據其介紹,即使在遇到見解不同時,雙方也能夠談得很融洽,主要原因是大家都能站到對方的立場去想問題,站到長遠合作的立場去看問題。“其實我給青啤找了很多麻煩,但青啤的領導一直愿意幫助我,他們高度認同供應鏈改革,并支持我的工作。比如碰到我們資金困難的時候,青啤為我們預付款。‘你好我才更好’,我們互相之間都是這樣認為的。”
“青啤另一個偉大之處在于,任何領導在一起都是談工作,沒人閑著,這跟人們對國企的傳統印象不一樣。其實國企的人瘋起來比外企還厲害。”賴鋼鞭打趣說,“這也是為什么青啤的改革效率能夠如此之快。”
在雙方合作過程中,難免出現困難和挫折。合作項目開始后,青啤招商首先對運輸實行動態監控和管理,彌補了一些司機以車謀私的漏洞,此舉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同時,部分被轉入的青啤員工對合資公司的未來也心存疑慮。
據青島啤酒物流管理部經理呂風海介紹,合作之初,部分員工消極怠工,甚至經常和管理層起沖突,這給青啤招商的管理和業務的開展帶來了很多麻煩。該公司的局面甚至一度難以控制。“當時青啤招商的經營存在嚴重的問題,最困難時虧了200多萬元,把當時合資公司的股本都虧沒了。”
此外,在青啤內部,部分人員開始對招商局產生不信任。“當時很多人不理解也不支持,為此我們還辭退了青啤的兩個物流操作方面的經理,招商局那邊也換過人。”呂鳳海介紹說。
他將該項合作形容為“結婚”,雙方都知道,供應鏈管理在當時還是一件新鮮事,迎接他們的必然是荊棘重重的障礙。要想實施成功,雙方只有密切合作、真心誠意“過日子”。因此,青啤和招商局的管理層在困難重重時,仍然堅信合作項目的前景是光明的。
2003年3月,青啤招商處于最困難境地的時候,賴鋼鞭被招商局派任合資公司任職副總經理。上任之后,賴鋼鞭為了盡快使合資公司走出困境、恢復正常生產秩序,與公司其他管理層一起,很快擬定了新的工作思路。
對內,他們穩定軍心,以誠相待,小心謹慎地采取漸進式的改革,花大量精力做員工的思想工作,打消他們的顧慮,并通過一系列措施使員工開始慢慢信任管理層,對新公司逐漸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融合招商局和青啤兩家百年國企的文化精髓的新企業文化逐步形成;對外,他們重樹客戶信心,讓青啤充分認識到招商局是在為其創造價值。
2005年,年僅34歲的賴鋼鞭升任青啤招商總經理。如今回憶起這段經歷,他說,“在企業轉變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主要看企業的高層怎么看,是否決定走下去,這個時候,雙方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的一致顯得尤為重要。”
同年,青島啤酒成為了2008年奧運會贊助商,并且制定實施了為期3年的奧運營銷戰略,與其領先行業的供應鏈改革相配套。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雙方密切合作下,青啤必將譜寫出新的發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