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管理與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
2008-3-6 0:2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摘要:隨著貿易自由化及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我國外貿企業必將受到國際競爭者的嚴峻挑戰,因此,外貿企業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業務模式和發展戰略。文章在界定全球供應鏈概念的基礎上,探討全球供應鏈管理與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系、外貿企業業務模式的動態演化路徑,提出構建我國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二個關鍵要素:服務功能鏈的提升、虛擬供應鏈的構建。
關鍵詞:全球供應鏈;核心競爭力;外貿企業
一、中國外貿企業面臨的戰略危機
隨著外貿企業拓展的空間不斷擴大,市場不再局限于單一國家或區域,資源配置的全球化及產業國際化已是必然的趨勢。但是面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以低價成本優勢吸引客戶,一些國家政策保護的放寬,外貿企業將面臨比以往更為嚴峻的外部挑戰。同時,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家對外貿領域的改革不斷擴大和深化,調整進出口經營資格標準和核準程序規定,提前放寬貿易限制,獲準跨國采購集團獨立出口,允許外商在我國部分地區設立獨資出口采購中心,從事境內產品的采購出口業務及相關的配套服務,而且享受出口退稅。出口經營主體進入了多元化時代,生產企業、私營企業、民營企業大量進入到出口企業隊伍中去,外貿企業的競爭異常激烈。國有外貿公司危機重重,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內憂外患,不少企業舉步維艱,連生存都成了大問題,于是紛紛改制,以尋求新的突破。而中小型貿易廠商由于缺乏規模經濟與通路優勢,搶占市場也變得不易,其競爭力受到嚴峻的挑戰。因此,不論國有外貿企業還是民營外貿企業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內外挑戰,其核心能力的構建迫在眉睫。
二、全球供應鏈管理與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系
(一)全球供應鏈管理的基本內涵供應鏈是由客戶(或消費者)需求開始,貫通從產品設計到原材料供應、生產、批發、零售等過程,把產品送到最終用戶的各項業務活動。供應鏈管理強調的是企業必須專注于自己的核心業務,把非核心的業務外包給其他的合作伙伴,以使整個供應鏈的績效達到最大。因此,供應鏈管理的思想改變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拓展了企業的邊界,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效益。全球供應鏈是指在全球范圍內組合供應鏈,它要求以全球化的視野,將供應鏈系統延伸至整個世界范圍,根據企業的需要在世界各地選取最有競爭力的合作伙伴。全球供應鏈管理強調在全面、迅速地了解世界各地消費者需求的同時,對其進行計劃、協調、操作、控制和優化,在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與其供應商以及供應商的供應商、核心企業與其銷售商乃至最終消費者之間,依靠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支撐,實現供應鏈的一體化和快速反應,達到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協調通暢,以滿足全球消費者需求。
(二)全球供應鏈管理與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系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所具備的一種或幾種使其在向顧客提供價值過程中長期領先于其他競爭對手的能力。外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外貿企業對其所在供應鏈網絡的資源及合作伙伴的整合的能力,以達到快速響應顧客的需求。
供應鏈管理與企業核心競爭力有著密切關系,全球供應鏈管理基于最終客戶滿意,強調的是企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關鍵業務上,充分發揮其核心優勢,同時與全球范圍內的伙伴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企業中非核心業務由合作伙伴完成,這樣供應鏈中合作伙伴都能發揮自己的專長,產生最大的效用,為顧客創造最大的價值;而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其很強的信息整合能力、業務流程整合能力來對全球范圍內的資源、合作伙伴進行整合。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全球供應鏈管理強調供應鏈中各合作伙伴的集成,實現合作伙伴之間的信息共享:而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強調人、技術、信息、管理四者有效集成,以及包括產品設計、服務模式、服務內容、業務流程等方面在內的創新,所以兩者存在著粘合性。與此同時,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也對全球供應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供應鏈中各成員遵循“優勢互補”的原則,強調各個合作伙伴的平等對話,形成與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相融合的自我約束機制,為用戶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
三、全球供應鏈管理的中國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
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傳統服務功能的基礎上進行提升,增加一些新的服務,完善服務鏈;二是要對整個價值鏈系統進行整合,以提升功能,為顧客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
(一)外貿企業業務的動態演化路徑隨著企業所處環境的變化,企業的業務模式也會發生較大的變化,企業業務模式與環境的匹配是保證企業長遠發展的基礎,只有不斷地適應環境的變化,企業才有生存的空間,否則企業必將被市場所淘汰。構建外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必須對外貿企業業務模式的變化趨勢有深入的了解,只有在掌握了外貿企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才能準確把握外貿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如圖1所示,當外貿企業處于發展初期時,大部分的外貿企業只是充當客戶和供貨商之間的交易中介人角色。隨著外貿企業業務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外貿企業所扮演的角色也發生變化,很多企業開始從單純的代理商向采購商轉變,在這個階段,外貿企業有能力為客戶采購到優質的商品并為客戶選擇合適的供應商,致力于與客戶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以期為客戶提供更多的附加值。隨著外貿企業與顧客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及外貿企業整合資源能力的不斷增強,外貿企業傾向于向顧客提供更有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只要顧客給出一個概念性的產品方案,外貿企業就會為顧客制定一個完整的生產計劃,在這個階段,外貿企業主要從事如設計和質量控制等高附加值的業務,而把低附加值的業務外包給全球最適合的合作伙伴,以尋求資源最佳利用,使產品實現真正的全球化,為顧客提供最大的增值服務。在上述三個階段里,外貿企業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供貨商,隨著外貿企業市場的不斷擴大、整合資源能力的不斷增強,很多的外貿企業直接與顧客簽定采購合同,外貿企業充當直接供貨商的角色,外貿企業的獨立性進一步增強,此時,外貿企業負責統籌整個生產流程,主要從事產品設計、采購、生產管理與質量控制、物流等支持性的工作,生產任務主要外包給全球的合作伙伴來生產。隨著企業所服務顧客的不斷增加,為了使外貿企業的服務網絡向全球供應鏈網絡延伸,外貿企業除了負責一系列以產品為中心的工作,包括市場調研、產品設計與開發、原材料采購、選擇供應商等外,還提供管理進出口清關手續和高效的物流服務,同時還為優質的合作伙伴提供融資支持,以使整個供應鏈能夠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最大程度地增加顧客的附加值。上述外貿企業業務模式的動態演化是企業為顧客提供的附加值不斷增加的過程,反映了企業業務的不斷提升,與供應鏈管理思想相匹配。
(二)外貿企業服務功能鏈的提升從上述外貿企業業務模式的演化過程可以看出,未來外貿企業所扮演的角色將更加重要,外貿企業在整個供應鏈體系里,扮演著提供創新價值活動的新角色,在實體上或流程上,扮演國際貿易供應鏈上推動者的角色,從而使得供應鏈流程變得更加合理,供應鏈的效率及價值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如圖2所示,外貿企業所提供的功能由基本功能和提升功能組成,兩者都是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基本功能是指傳統外貿企業的尋找貨源、采購、驗貨、出貨等功能,而提升的功能可以用4I+IL來概括,即外貿企業能扮演投資者(Investor)、創新者(Innovator)、整合者(Integrator)、信息提供者(Information Provider)及綜合物流服務提供者和協調者(10gistics serviceProvider)等的新角色。通過提供這些新的增值服務,外貿企業能夠為顧客提供較為完整的服務。
投資者(Investor)是指外貿企業在其所在的供應鏈網絡中應該扮演投資者的角色。在外貿企業所在的供應鏈網絡中,外貿企業是該全球供應鏈網絡的核心企業,供應鏈網絡的合作伙伴都是為一個共同的目標一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服務水平、最大的價值滿足最終顧客的需求,因此,供應鏈網絡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會影響到最終顧客的滿意度,從而反過來影響到供應鏈網絡的合作伙伴。為了使全球供應鏈網絡能夠健康、高效地運行,當供應鏈網絡的一些合作伙伴出現暫時的資金困難時,外貿企業必須為其提供融資支持,包括直接的資金支持、提供貸款擔保等。
創新者(Innovator)是指外貿企業引領整個供應鏈網絡創新的潮流,無論對生產企業還是服務企業。創新都是企業持續成長的關鍵因素。由于企業所處的環境在不斷的變化,如客戶的需求在不斷的變化,客戶的要求在不斷的提高,競爭在不斷的加劇,傳統的業務模式和功能已不再適應全球化發展趨勢,外貿企業必須能夠不斷提供新的服務,能根據客戶的需求再造其整個業務流程,使整個供應鏈能夠為顧客提供更多的附加價值。
整合者(Integrator)是指外貿企業必須對其所提供的服務功能進行整合,以及整合全球資源以達到整個供應鏈效益的最大化,提高顧客的滿意度。外貿企業是全球供應鏈網絡的核心企業,隨著外貿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其客戶遍布全世界各地,其供應商不再局限于某一個市場,如何根據全球客戶的需求,在全球范圍內選擇最合適的供應商是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因此,外貿企業必須整合從顧客需求到顧客需求得到滿足的整個供應鏈過程,主要包括物流、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達到四流的統一,以提高對客戶的反應能力和服務水平。
信息提供者(Information Provider)。外貿企業作為連接顧客和供應商、物流服務提供商、政府機關的橋梁,是整個供應鏈網絡中信息的交換和處理中心,客戶的需求通過銷售商或其他的渠道傳遞到外貿企業,外貿企業通過對信息的整合處理后形成原材料和產成品的需求信息(品種、數量、時間等),接著把這些需求信息傳遞給供應商。同時,這些信息還會被傳遞到海關、商檢等部門和物流服務提供商,使得整個供應鏈的運作能夠達到最大同步,提高供應鏈網絡的反應速度,提高信息在供應鏈網絡中的傳輸質量。
綜合物流服務提供者和協調者(logisticsservice)。隨著跨國采購趨勢的加強,顧客對物流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提供簡單的功能單一的物流服務已不能滿足大部分顧客的需求,為了提高顧客滿意度,外貿企業有時需要扮演綜合物流服務提供者的角色,為顧客提供完整的物流服務解決方案;當外貿企業沒有自己的物流運輸網絡時,必須扮演物流服務協調者的角色,主要是在顧客、供應商、物流服務提供商之間進行協調,以使產品能以較低的成本準時到達客戶手中。
(三)外貿企業虛擬供應鏈的構建傳統外貿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是一種推動型的供應鏈,其需求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不能對顧客的需求做出快速的反應,降低了企業對市場的適應性。因此,為了提高外貿企業對市場的適應性,提高對顧客需求的反應速度,外貿企業必須建立以顧客訂單為驅動的新型的供應鏈模式一虛擬供應鏈,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外貿企業的虛擬供應鏈是指供應鏈中的各個成員,在有限資源的條件下,為取得最大的競爭優勢,各企業以自己擁有的優勢產品或服務為中心,由若干規模各異、各有專長的企業,通過信息網絡和快速物流系統連接起來,組成開放式組織形式。虛擬供應鏈的實質就是發揮自身優勢,對外部資源和力量進行有效整合,以期達到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的目的。因此,外貿企業的虛擬供應鏈的構建體現在兩個層次:一個是對外貿企業所提供的服務功能鏈的整合;另一個是對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的整合,這兩個方面是緊密聯系的,兩個方面的有效整合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虛擬供應鏈。第一個層次的供應鏈如圖3所示,它代表了外貿企業完整的服務功能鏈,體現了外貿企業對整個業務流程的整合能力。外貿企業的虛擬供應管理就是實現跨流程的整合,使得能夠對最終客戶的需求作出最快的反應,為客戶增值。當外貿企業接到客戶的訂單時,外貿企業必須代客戶實現最終產品的設計,以期給客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一旦產品設計完成了,外貿企業就必須在全球范圍內采購原材料,安排生產計劃,選擇合適的制造商,當產品開始生產時。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外貿企業必須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監控,做好產品的品質檢查。產品生產完后,外貿企業必須與政府的相關部門接觸,辦理好產品出口有關的手續。接著貨物就被運到指定的地點組裝等待發運。最后產品會被運到客戶指定的地點完成整個訂單的處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外貿企業扮演著跨流程整合者的角色,其依靠強大的信息整合能力,使得各個流程之間能夠實現最小的無效等待,提高了對客戶的反應能力。
第二層次的虛擬供應鏈如圖4所示,外貿企業是整個虛擬供應鏈的發起者,也是整個供應鏈的信息集成中心,外貿企業通過集成客戶、零售商、供應商、制造商、物流公司、政府相關部門等合作單位的信息,最終實現訂單數據的集成、進銷存數據的集成、生產數據的集成,以及售后服務數據的集成,通過對訂單數據的分析,預測出未來的客戶需求,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外貿企業對其合作伙伴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為他們提供指導性的管理支持和服務而不是控制。從本質上來講,虛擬供應鏈的職能是幫助工作的順利完成,它是一種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各組織成員之間的交流變得經常且容易。各成員在外貿企業的引導下利用網絡作為通訊工具,增加成員間水平溝通的機會,為各個成員提供最好溝通交流環境。
四、結論
隨著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速,全球供應鏈管理已經成為企業全球化戰略的一個重要工具,外貿企業作為我國商品出口的窗口,其競爭力直接影響到我國的對外貿易。外貿服務功能的提升、虛擬供應鏈的建立是構建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這兩個方面構成了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架構。但是,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還必須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培養國際化視野的人才。人才是外貿企業發展的基石,對外貿企業來講,其接觸的都是國外的客戶,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人才對外貿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對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外貿企業可以從兩方面人手,一方面,可以通過引進國際化人才來提升企業的人力資源結構,在引進國際化人才時,外貿企業必須考慮到自身的發展戰略與人才的匹配: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建立比較完善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機制,著重培養員工的語言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國際化的思維方式,提高外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二,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網絡,提高供應鏈整合能力。信息技術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將世界各國的商品、服務逐漸連接成一個整體,加速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同時也促成傳統國際貿易中的很多業務轉向信息化“虛擬市場”。信息化也為外貿企業的“虛擬信息”交換提供了一個開放、多維、立體的市場空間,突破傳統貿易的市場地域限制。因此,外貿企業必須通過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網絡來整合全球資源,整合整個供應鏈網絡上的合作伙伴及業務流程,以達到提高對最終顧客的反應速度,同時最大程度地降低外貿企業的運作成本,從而增強外貿企業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