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合作的新時代
2008-3-4 2:1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EPC最初主要是以北美為中心的,在EPC所發布的提議中在頻率、硬件等方面與世界其它地區都存在沖突。SSA Global與其他廠家一樣正期待著第二代標準能夠盡早為生產商應用,需要全面支持ISO的標準流程和全球性的RFID標準。
目前受時間限制要求,許多供應商必需符合RFID的標準,其中一些時限緊迫的供應商已經采用了獨立方案來應用RFID。在我們看來這種應對手段有一個戰略性的弊端,因為有些關鍵的程序仍然以手工操作,這樣就增加了勞動力成本、出錯率和整合成本。一個全面整合的企業級RFID解決方案可以在多個企業應用系統的基礎上仍然達到流暢和優化的RFID流程。可避免獨立應用RFID所帶來的問題。全面整合和打包的RFID解決方案才是應對之道。
RFID技術在供求鏈中,包括生產、倉儲和運輸都大有用武之地。每個領域都可以單獨的采用RFID,但得到的效益則超出了本領域。例如,在生產過程中可以用于跟蹤原材料,倉儲應用中可以實現流暢的入庫和出庫,在運輸應用中可以在途中跟蹤產品。對于整個企業的應用就可以實現RFID信息跨部門的企業級共享,從企業級的視角來優化流程。企業級的數據共享和決策也是RFID應用前景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RFID技術應用的比較緩慢,原因很多,包括RFID標簽和基礎設施的成本。現在承擔這部分成本的是供應商,因此它們的企業內部成本比較高。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供應量的增加,RFID標簽的成本會隨之下降,與RFID相關的成本將主要是系統整合的成本。企業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整合是很復雜的,但是為了充分發揮RFID的優勢,整合也是十分重要的。
RFID帶動了企業進行業務流程演化的自然過程。在幫助改進目前流程中的低效率方面RFID技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希望業務流程有所改變,但是激烈的改變是不適合的。最有效率的企業會是把RFID,RF和語音應用等各種技術無縫整合的企業。
在ORACLE的大的管理平臺上以及供應鏈上,主要做的是把物流的流轉信息及時反饋到信息流的流轉。所謂供應鏈的管理是用信息流管理物流,在這個過程中,針對大裝物品的流轉,換句話說,供應鏈物流的流量或流速比較大的環節,都是盡快需要信息流直接反映或者說直接控制物流。原來的條碼有一維的、有二維的,后來也有射頻,非接觸式的,不需要人工的干預就可以進行快速的信息流轉,它的應用基本上就是跟物流流轉相關的方面的應用,例如倉庫的入、出庫,物流中轉站的中轉環節。RFID讓物流流轉這個環節更新到信息流這個環節。條碼是需要人工干預,如果流轉量大了,干預量也就大了,可能造成瓶頸,RFID讓這個環節實現自動化的數據采集,它對供應鏈的影響就是把這個瓶頸取消了,供應鏈的效率提高,影響是巨大的。效益的產生要靠大的流量,比如沃而瑪有大的物品流轉的需求,其物流量大,投資就最有可能拿回來,如果一個小的企業同樣上這個系統,那就很有可能拿不到回報。
目前RFID可能給集成商帶來了利潤空間。軟件商針對不同的標準設置不同軟件所需要附加的模塊,對于ORACLE來說,在數據庫里有一個針對RFID的中間件,在 ERP里有立體倉庫管理模塊,里面設有一個插件,可以把RFID中間件直接插入這個模塊,如果客戶的倉庫有相關的文件系統也都可以放在一起,對于ORACLE來說它的變化就是增加了兩個模塊,但并不簡單就是兩個模塊,是要根據標準時刻在變,新的版本馬上會更新,同時這兩個模塊的生成也是動態變化的,比如一旦Wal-Mart業務模式真正穩定下來,它在推廣上肯定還會有些標準的改動,包括EPC的演化。RFID所帶來的利潤從我來看的話,目前中國市場遠沒有想象中那么多,中國很多企業沒有那么大的業務流量的需要,而且這種滯后從美國到中國可能也需要一兩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