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為何難邁步
2008-3-3 1:0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物流信息技術對于物流企業的重要性業界人士幾乎都已經了解,但很多小企業的經營者卻表示,對他們而言,信息化一時還難以實現。小企業為什么會存在這樣的問題?記者近期進行了一系列的采訪。
小企業:信息化離我們有點遠
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在我國1000萬家中小企業中,實施信息化的比例還不到10%,甚至有些企業仍然采用純手工操作。而在這之中,小型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缺陷尤為明顯。
中國的小型物流企業大多由傳統的貨運企業轉型而來,在觀念和運作模式方面基本上還沒有走出多年的習慣,很多企業的經營者和員工尚未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將給企業帶來的巨大促進作用。義烏萬達物流公司總裁助理劉金鑫告訴記者,在他們的企業中,決策層一直有引進物流信息系統的計劃,實際上,公司已經專門派人考察了有關的情況。但是, 這項工作在推行之初就遇上了較大的阻力。很多員工認為實施信息化,一旦將企業的運作效率提高上去,隨之而來的就會是勞動力的剩余,而大量的人員將會面臨下崗的危險。據劉金鑫介紹,當時甚至出現了職工故意毀壞電腦設備的事情。在這樣的情況下,萬達的物流信息化進程不得不停下腳步。目前,公司正在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培訓,希望首先解決職工的思想問題。
事實上,除了觀念,阻礙小型企業物流信息化進程的因素還有很多,其中,舊有的業務模式也是瓶頸之一。目前,很多的物流企業還在沿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攬貨、裝卸、運輸等運作,而他們面對的客戶大多也都是零散的貨主,這些貨主本身對于信息化程度的要求很低,從而使這些中小型物流企業缺乏應用信息系統的積極性。記者從山東濰坊聯運公司 了解到,由于公司的業務主要以運送化工原料、蔬菜等傳統的生產、生活資料為主,商品本身的附加值不高,貨主對于實時監控的要求也就不強烈。另外,受整個城市信息化程度的限制,目前,企業的信息化推進也就顯得相對遲緩。
還有一個重要的掣肘,就是市場上的物流信息系統價格大多居高不下,而且存在著不適用的可能。過高投入,就意味著要承受過高的風險,這在利潤低、競爭壓力大的小型物流企業看來并不明智。采訪中,有很多小型物流企業都聲稱,就目前的經營狀況,投入可能大于產出,考慮到投資風險,暫時無法使用有關的技術。
信息化:其實真的很有用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實際上,有很多小企業非常希望能應用信息技術來提高自身的運作效率、降低成本,從而增加利潤,而這部分企業更加關注一些小投入的信息系統的應用效果。他們往往希望能選擇一種具備不多的基本功能,但投入較少、性價比高的軟件產品,為企業解決當前最主要的矛盾。
北京金山貨運服務有限公司經理張曉成告訴記者,該公司有大小廂式車輛15部,主要從事北京到鄭州、洛陽、西安的多條專線運輸路線,貨物以IT產品和圖書為主,目前已有大小客戶數百家。而另一方面,業務增長帶來的來自管理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現在,每月往來的賬目錯綜復雜,時常出現報錯賬、結錯賬的現象,甚至最糟糕的時候,還會將 賬單丟失,自己都搞不清楚與哪些客戶的賬目還沒有結清。這種情況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大量的運費追不回來。同時,混亂的管理狀態又進一步影響了企業在客戶心中的形象,尤其是引起大客戶的不滿和不信任,從而又會導致客戶的流失。另外,公司每天都有大量的貨物進出北京,時常要為貨主提供有關的貨物進出庫以及車輛在途的信息,依靠人工,通過電話、傳真進行溝通,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錯誤很多。
于是,張曉成決定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改變這種狀況。然而,在張曉成從一些大的軟件提供商處看了一些功能很齊全的軟件之后,卻發現并不適合金山的具體情況。這些軟件大多能夠實現很多復雜的管理功能,處理多方面的關系,但是價格也都不菲。從性價比的角度考慮,這并不是金山所期望的。張曉成告訴記者,對于金山這樣一個小型的貨運企業, 只有十幾部車,跑固定的線路,但客戶卻很多,建立一個很好的結算系統,提供一個貨物的查詢途徑是第一位的需要。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張曉成選擇了一種名叫“專線貨運小管家” 的軟件,僅僅花費了3000多元就解決了問題。現在,只需要輸入客戶名稱立即就可以查詢到所運貨物的數量、運價、未結貨款等相關情況,一切變得快捷而準確。張曉成向記者介紹,目前已經大大減少了未收賬款的數量,同時,節約了2至3名員工的人力投入,有效防止了差錯的出現,降低了不必要的損失,與客戶之間的合作也因此更加順暢和方便。另據了解,在金山的競爭對手當中,應用類似信息技術的企業還是鳳毛麟角,毫無疑問,這已成為其開拓市場的一種優勢。
中低端市場漸受關注不過,不少貨運企業經營者都向記者表示,目前市場上像這樣低價位、簡單易用、適用于小企業的軟件太少,這也是小企業信息化難以實現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另一方面,物流軟件供應商們卻過多地關注高端市場,忽略了中小企業這一龐大的市場機會,往往是守著很多功能齊全的軟件產品,找不到買主。
據北京賽博迪斯軟件公司總經理李肇仁分析,國外的物流企業業務強度高,人工成本高,管理比較到位,完善物流信息系統顯得必要而相對容易,同時也可以保證將管理理念很好地貫穿在系統當中。然而,這在國內并不適用,事實上,一個可以讓每個調度員每天處理700至800張單據的調度系統,在國內傳統的運作模式下,可能完全找不到用武之地。實際上,中國的物流企業更需要的是一些“短、平、快”的產品,解決局部環節的簡單作業。
眼下,很多IT廠商都已經認識到了中小企業信息化市場的吸引力,紛紛向中小企業伸出橄欖枝。IBM軟件部向國內外合作伙伴推出中小企業解決方案快速啟動計劃,SAP一直貫徹燈塔計劃,金蝶推出了東方明珠計劃,用友向中小企業免費贈送了ERP教學光盤。
相信,注重產品的差異化,增強方案建設中的互動性,提供適合中小企業簡單作業需求的中低端軟件,有可能成為今后IT廠商搶占市場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