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六地市:信息產業與信息化互動發展
2008-3-26 16:3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廣州: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發展現代信息服務業
廣州市近年來,依靠抓管理、抓法規、抓產業、抓項目、抓服務、抓隊伍,不斷提高全市信息化應用水平,提升信息產業的比重,努力構建城市信息化體系,將“數字廣州”推上新臺階,促進了廣州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推進產業聚集和創新
產業結構調整是廣州市信息產業當前發展的重點,廣州市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正積極從加強規劃、完善園區建設、推進產業技術聯盟、抓好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完善政府采購、培育扶持骨干企業成長等方面,推進廣州市信息產業結構調整,從加工組裝向引進消化與自主研發相結合延伸,實現信息產業的加速發展。
廣州市采取積極措施著力推動產業創新和集群發展。重點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數字家庭產業,繼續壯大數控、光電、計算機通信、集成電路等先進制造業,促進現代信息服務業和電子信息制造業互動發展;積極推動本地企業與跨國公司的技術合作,組建產業技術聯盟,促進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以部省合作共建廣州數字家庭產業創新和應用示范基地為契機,加快推進數字家庭標準產業化和數字音視頻產業創新,建設數字家庭產業園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培育產業集群,構建數字家庭產業鏈;完善政府采購政策,發揮促進產業創新的導向作用;推進企業合作和重組,扶持一批本地IT企業做大做強。
廣州市重點引進平板顯示、信息服務業、數字家庭和集成電路等高附加值產業項目,統籌協調產業園區和社會資源推進產業招商和合作;密切跟蹤跨國企業投資動向,與三星、EDS、HP等公司的重大產業項目合作,加強產業資本與技術引進相結合;大力發展信息技術和業務流程服務外包,建設信息服務外包基地,創造良好的產業集聚環境。
信息化與信息產業互動發展
2008年,廣州市將著力發揮信息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化應用、帶動產業,整合資源、注重效能,推進廣州信息化和信息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廣州市將加快信息化與產業的互動發展,由點到面,有序推進信息技術應用,促進產業轉型。引進韓國SK電信等信息服務企業的落戶,加速以世界500強企業為代表的一批IT服務企業的落戶進程。以電子商務和物流行業為重點,開展企業信息化示范試點建設,辦好“城市信息化服務團”活動,推動RFID(電子標簽)技術應用;組織做好國際CIO論壇,推進黃花崗信息園和花都獅嶺鎮等示范基地深化應用。
廣州市將加快推進以供應鏈為核心的企業信息化應用鏈條,加快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和供應鏈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積極推動RFID等技術應用,充分利用園區、專業鎮、行業協會等力量,整合資源,加強企業信息化推進力度和廣度。推進電子商務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建立電子商務標準規范,構建移動電子商務產業鏈;繼續推動金融保險、會展、物流和商貿信息化,擴大服務業服務范圍。
廣州市將統籌城鄉信息化與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進程,繼續完善和推廣社區信息化綜合應用平臺,提高基層信息化水平。利用各種信息化手段,積極開展農村信息化綜合信息服務示范和試點。
佛山:建立自主創新平臺抓好產業基地建設
2007年,佛山市全力推動信息化建設與信息產業協調發展,推進了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入應用,取得明顯成效。全市信息產業產值達2300億元,同比增長25%;工業增加值達580億元,同比增長21%;信息化綜合指數達75.6%,有力地促進了佛山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建立自主創新平臺
2008年佛山市將實施“1—2—3—5—8”工作計劃,即:努力營造一種發展環境,加強兩方面政策體系建設,提升三類平臺,建設五個園區,抓好八項工程。意圖通過此計劃的實施,促使全市信息產業產值突破3000億元,信息化綜合指數達到76.8%,全面提升佛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水平。
佛山市將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信息技術創新體系,充分利用廣東液晶電視研究中心、廣東平板顯示產業技術研究院、廣東(南海)數字創新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廣東數字家庭計劃南海公共實驗室等產業創新平臺,努力為信息產業領域的技術創新及專利技術產業化搭建更多公共創新平臺,結合重大項目建設,集中力量突破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力求在新型顯示器件、數字家電等關鍵技術領域實現突破。
佛山市將重點抓好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廣東省無線射頻識別產業(佛山)基地兩大基地和國家(佛山)顯示器件產業園、國家(順德)家用電子產品產業園、南海軟件科技園等三大功能性園區建設,整合佛山市現有的產業園區等多方資源,重點創建動漫及數字創意產業園、數字家電產業園、光電子(LED)產業園、數字內容產業園、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園等五個特色產業園區。
佛山市將以基地和園區建設為主要載體,抓好奇美液晶顯示器模組項目等一批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加快奇美項目第二條生產線上馬建設,用3年時間實現產量突破2500萬片,液晶電視1500萬臺,實現產值2000億元。并以此項目建設為依托,有針對性引進一批微電子、光學等行業的上、下游廠商,促進顯示器件產業的聚集發展。
推進信息化重點工程
佛山市將完善信息產業發展政策體系,促使扶持電子信息產業、新型顯示器業、信息服務業、軟件產業發展和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等專項政策的出臺,促進信息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佛山市將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加大企業信息化示范企業培育力度,在陶瓷、機械、五金等佛山市傳統優勢行業樹立一批信息化應用典型,積極發揮示范企業帶動作用;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聯盟,利用社會各方力量和資源,全面推進企業信息化工作。注重建設工業發展技術平臺,加速其對傳統工業特別是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業的改造提升,降低環境污染,建設生態文明。
佛山市將大力推進嵌入式軟件、Linux軟件、數字認證等新技術應用,推動Linux軟件技術在電子政務領域、企業信息化領域的應用,推動RFID技術在制造業企業和物流業領域的應用。創造佛山市3G發展的良好環境,同時做好WiMAX寬帶無線接入等新技術應用和產業化工作。
東莞:抓住四條主線 點線面結合加快發展
東莞市2007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88.58億元,同比增長15.1%,增速比去年同期減緩11個百分點。面對增速放緩的局面,東莞市積極應對,從技術創新、產業集群建設等關系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結構升級的項目入手,推動東莞市信息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抓住重點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東莞市信息產業快速發展,關鍵是要抓好重點,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平板顯示產業是我國當前信息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其中,有機發光顯示(OLED)產業具有鮮明的技術特點優勢及良好的市場應用前景,被廣東省列為重點扶持發展的項目。由于東莞市宏威數碼公司在OLED技術設備的研發與生產方面具有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因此以東莞市宏威數碼公司為主體建立省OLED示范生產線和OLED產業技術研究院,省財政給予1.5億元的資金支持,由市財政按1∶1比例進行資金配套。
東莞市積極推動信息產業技術創新。引導東莞市電子信息企業進行技術創新與技術改造,發動企業申報“粵港關鍵領域重點突破”等傳統技改技創項目,鼓勵企業申報“國家電子發展基金項目”等信息產業技術創新專項。
“點、線、面”結合推動產業升級
2008年,東莞市計劃從“點、線、面”三個方面結合發展信息產業,加強信息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信息產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東莞市將服務重點企業、重點基地(園區)、重點產業集群鎮三個重點。一是扶持服務好重點企業。通過制度(重點聯系企業制度)、政策(各項產業扶持政策)等多途徑多方位為宏威數碼、勤上電子、太平洋計算機等東莞市信息產業自主創新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二是推動重點產業基地(園區)建設。積極推動虎門港物流信息服務產業園、企石光電產業園、橋頭RFID產業園、南城天安數碼城電子產品交易集聚區等園區建設。三是推動重點產業集群鎮建設。協調配合有關部門,大力推動東莞市長安、虎門、石龍、石碣、寮步、常平、塘廈、清溪、東城、南城等鎮街信息產業集群發展,協助其做好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完善產業配套。
東莞市將建設OLED平板顯示產業、現代信息服務業、軟件集成電路產業、創意產業四條產業鏈主線。一是抓住平板顯示產業尤其是OLED產業發展這條主線,大力提高信息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二是抓住現代信息服務業發展這條主線,加快發展數字內容服務、信息技術服務等現代信息服務業,推進制造業與現代信息服務業的融合,加快轉變東莞市經濟發展方式。三是抓住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這條主線,加強產用結合,做大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設計業規模,加快發展嵌入式軟件和行業應用軟件,促進東莞市工商業產業升級改造。四是抓住創意產業發展這條主線,重點發展研發設計創意、文化傳媒創意、咨詢策劃創意和時尚消費創意等四大領域,推動創意產業化、產業創意化。
中山:堅持集群發展 做大特色產業
2007年中山市信息產業首次突破1000億元,全市電子信息制造業與軟件業累計實現總產值1023.5億元。其中,電子信息制造業累計實現產值1019.72億元,同比增長了14.05%;軟件業累計實現產值3.77億元,同比增長了106.75%。
龍頭企業提升產業競爭力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山市形成了獨有的產業特點:一是產業、產品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并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方向發展,已形成計算機及周邊設備、化工電子、電池、光電、微電子、音視頻、家電等特色產業群。二是堅持走集群發展道路,產業布局的優勢開始顯現。已形成以火炬區中國電子(中山)基地為龍頭,以南頭鎮中國家電制造基地、小欖鎮中國電子音響產業基地、東鳳鎮中國小家電專業鎮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為支撐的極具特色的區域產業布局和集群發展模式。
2008年,中山市將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充分發揮消費類電子、數字家庭產業、現代信息服務業等高增長性行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大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結合平板顯示技術組織引導企業、科研院所參與項目建設;開展新型顯示技術和產品的自主設計、研究、開發,推動中山市消費類電子的集成創新和自主創新。
通過全面落實省數字家庭推進計劃,中山市大力發展產業鏈關鍵環節,形成分工協調、利益共享的生產、運營、服務、消費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大力發展數字家庭內容服務,推廣數字內容服務在電子政務、電子商務、農村信息化、遠程教育、互動娛樂、家庭金融、智能家居等領域的應用。
中山市積極支持通信運營商和信息服務商構建中山現代信息服務產業示范園區,拓寬信息服務業領域,促進信息服務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構建“平安中山”
中山市將積極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用信息化構建“平安中山”。通過產業政策的支持和引導,進一步推動工業產業信息化向縱深發展,繼續加大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制造業的力度,重點支持支柱產業和特色經濟產業;加快關鍵裝備制造業的信息技術改造,支持裝備制造業向集約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發展,實現節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勞動生產率;鼓勵和支持企業從一般加工裝配型向以自主研發、自主設計、自主配套、自主生產制造為主轉變。
中山市實施企業信息化工程,加快企業信息化進程。鼓勵和支持企業利用信息管理系統對企業的生產、銷售等方面進行信息化管理,實現企業生產過程自動化、管理方式網絡化、決策支持智能化和商務運營電子化。切實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加快金盾工程、金保工程、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等重點項目的建設步伐。
深圳:發揮龍頭企業作用 構建自主創新城市
2007年,深圳市著力抓好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汽車電子等行業重大項目和產業集聚基地的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15.01億元,同比增長21.2%,占全省電子信息產業的56.5%;完成工業產值8422.10億元,同比增長19.7%,繼續成為拉動全市工業增長的主力軍。
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
深圳市在發展中深刻意識到,自主創新是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贏取產業話語權的必由之路,不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就會被鎖定在國際產業分工鏈條的低端,必須下大力氣著力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水平,不斷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一要加快建設企業技術中心和行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特別是要加快行業共用關鍵技術服務體系的建設,努力解決中小企業創新不足的問題;二要促進產業聯盟發展,引導有實力的大企業組建產業聯盟,研發產業發展需要的關鍵共性技術,制定產業技術標準,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增強產業整體創新水平;三要集中力量攻關核心關鍵領域,對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技術及成套工藝、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等核心關鍵領域,要集中力量攻關,爭取在若干領域有新的突破,占領技術發展的制高點。
據了解,深圳還加大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通過財稅、信貸、消費等政策支持企業更好地研發生產,特別是對平板顯示、集成電路、現代信息服務業等重點領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近年來,深圳市通過大力推動電子產品和企業“走出去”,積極實施“大公司”戰略,涌現出華為、中興、康佳、創維等一批行業骨干企業。由于這些龍頭企業在產業鏈中居于核心、主導地位,既為全行業保持持續健康協調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又帶動了為其配套的廣大“伙伴型”中小企業的發展,促進了產業鏈的壯大和拓展。為此,深圳市將繼續集中資源和力量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行業優勢明顯、市場前景廣闊的龍頭企業,從信貸支持、風險保障、人才培訓等方面制定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幫助其更好更快“走出去”,更充分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地參與全球競爭,使其成長為廣東省本土跨國公司。
另外,深圳市還發揮優勢,加快建設產業集聚基地,發揮深圳在家用視聽領域以及汽車電子等應用電子領域的研發、制造優勢,加快現代家電和汽車電子產業集聚基地建設,繼續完善現代家電產業集聚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抓好行業重大項目跟蹤服務,全力做好中華映管液晶模組、深超光電TFT—LCD第五代面板生產線、日東科技偏光片、沛頓科技封裝測試、世紀晶源化合物半導體等一批行業重大項目的跟蹤服務工作,力圖通過一批規模優勢明顯、帶動作用強大的項目促進行業集聚水平的提升。
加快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水平
2008年,深圳市將加快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水平,確保信息化建設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為和諧深圳、效益深圳,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建設打好堅實基礎。
按照“兩化融合”的思路,繼續做好企業信息化工作。深圳市將加大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柔性制造技術等信息技術的應用推廣,加強工業設計、生產管理等軟件的應用,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印刷、模具、珠寶等優勢傳統產業,促進企業生產效率和研發水平的提升;針對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的參差不齊,開展信息化應用培訓工作,增強企業信息化應用的針對性,真正使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發揮效果。
深圳市積極推進“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基礎支撐平臺”項目,實現公共服務信息的生產和展現分離。為來自不同系統的與各部門互動交流的信息提供支撐,包括:門戶網站、部門網站、電子城管等系統的互動交流信息移交與反饋、查詢統計、督察督辦、相關辦理結果信息統一入庫供查詢和公開發布。
惠州:面向兩個市場 推動產品升級換代
2007年,惠州市信息化重點項目進展順利,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總產值達1200億元,比去年增長10%,繼續保持支柱產業的龍頭地位。
產業優化升級趨勢明顯
近年來,惠州市整個電子信息行業不斷向產業鏈上游延伸,產品技術含量和增加值逐漸提高。在普通電話機、機芯等傳統產品產量下降的同時,液晶電視、商務手機、汽車多媒體、無線固話等新產品成為惠州市主導產業,產銷量大幅增長,電子產品出口居全省之首。統計顯示,惠州出口的彩電約占國內出口彩電總量的四成,已經連續3年居廣東省首位。
惠州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但也面臨著產品成本提高,行業技術人才缺乏,自主創新不足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惠州市全力以赴,外引內聯,積極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優化升級。充分利用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惠州)視聽產品產業園這兩塊金字招牌,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既引進國外企業,也重視國內發達地區重大型電子企業,特別是深圳、東莞等地的電子企業產業擴張的機遇,與發達地區相關行業協會和商會對接,爭取產業的整體轉移。
惠州市按照產業集群的理念來發展工業園區,園區內部和園區之間要按規劃按布局引進相關產業,以提升產業的內在集聚能力,加強企業之間的內在價值關聯度,降低產業整體成本,將產業整體價值最大化地留在惠州。
惠州市將引導企業加快技術升級步伐,積極向上游和高端轉移升級,提升產業檔次。要緊跟產業發展方向和趨勢,大力發展平板顯示、數字電視產業、3G產業、RFID產業、數字內容創意產業等新興產業;積極規劃發展電子裝備工業、整機產業、汽車電子和醫療電子產業;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增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惠州市將重點引進處于產業中端、高端,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和廣闊市場前景的系統軟件、嵌入式軟件、RFID(電子標簽)產業和數字內容創意產業及動漫產業的企業進駐園區。
完善信息化推進機制
惠州市將繼續抓好電子政務建設這個“龍頭”工程,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啟動“數字惠州”空間地理信息平臺的建設,以推動應用為核心,以整合資源為手段,以共建共享為重點,聯合相關部門建設全市統一的空間地理信息共享平臺,構筑起“數字惠州”地理空間框架。
惠州市將加快推進企業信息化,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物流信息平臺建設,解決惠州市中小企業銷售困難、采購成本高、運輸成本高、積壓資金嚴重等問題;建設惠州市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中心,提高企業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全力啟動現代信息服務業,優先發展軟件業和現代物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