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方物流,想說愛你不容易
2008-3-15 10:2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盡管第四方物流引起了國內理論界和實務界的熱烈關注,發展第四方物流能夠有效的整合企業的供應鏈,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但是發展第四方物流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一、發展第四方物流存在的問題
(一)第三方物流在中國物流市場上的份額很低
盡管第三方物流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但是這個行業只是最近才由于公司對供應鏈管理的態度變化而得到顯著增長,第三方物流在整個物流市場上的占有率一直很低。在中國,我們還處于發展第三方物流的初始期。國際上第三方物流在中國尚未被允許經營真正的第三方物流業務。國有的以物流為主體的公司也尚未完成經營機制的轉變,民營的第三方物流雖在崛起卻還沒有羽毛豐滿,同時制造企業把物流外包給第三方也尚未形成氣候。在中國,盡管政府和媒體一直在推動這個行業的發展,傳統的運輸和倉儲企業也紛紛翻牌,第三方物流占整個供應鏈市場的份額仍然很低。
(二)供應鏈管理技術尚未發育成熟
目前中國供應鏈管理技術尚未發育成熟,供應鏈、物流管理專長稀缺,企業組織變革管理的能力較差,同時整個物流的基礎設施落后,客戶的規模較小,還承擔不起第四方物流的服務。第四方物流的發展必須在第三方物流高度發達和企業供應鏈業務外包極為流行的基礎上才能發展起來。
(三)第四方物流與第三方物流的領先的物流提供商的矛盾需要解決
SCM的管理的確需要一個“超級經理”,但是誰來對制造企業或分銷企業的供應鏈進行監控,在客戶和它的物流與信息流之間充當唯一的“聯系人”的角色,本來第四方物流應該當仁不讓。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第三方物流往往會覺的它們自己在與客戶的關系中,就是物流提供商,并且它們認為沒有必要在客戶和第三方物流之間插入一個第四方物流。它們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發展與更多客戶聯系的基礎上,不需要第四方物流插足,它們的客戶都想保持直接的聯系,它們就是集成的服務提供商。
二、發展第四方物流的具體對策
(一)著力發展第三方物流,為第四方物流的發展提供基礎
在整個物流供應鏈中,第四方物流是第三方物流的管理和集成者,第四方物流是通過第三方物流整合社會資源,沒有第三方物流的存在和發展,第四方物流就沒有管理、繼承和整合的對象。只有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才有發展的基礎。第四方物流所倡導的物流運作新思路、新理念,即為企業設計融合物流技術與通訊技術的整體物流程序,無縫連接下游經銷商、上游供應商以提高企業物流全環節運作效率,降低物流整體費用的經營方針,必須在第三方物流的配合下才能實現。
第四方物流可以和第三方物流共同開發市場,第四方物流向第三方物流提供一系列的服務,包括技術、供應鏈策略技巧、進入市場能力和項目管理專長。第四方物流往往會在第三方物流內工作,雙方要么簽有商業合同,要么結成戰略聯盟。國內一家領先的物流解決方案供應商和客戶一起,共同開發出一套市場策略、服務內容和客戶服務方案,并且決定共同進行客戶的開發和實施工作。其合作形式完全超越了市場上現存的任何企業間的合作方式,使得雙方的服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擴展。
發展第三方物流是解決企業物流的關鍵,第四方物流則能解決整個社會物流的主要問題。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為第四方物流發展作為鋪墊,提高物流產業的水平。目前我國物流企業發展比較分散,既有改制后的大型物資集團,又有生產企業延伸供應鏈而形成分管專業化物流公司,還有外商和民營企業。為了滿足加入WTO后對現代物流業的需要,必須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大型企業集團,這樣既可以在不增加資本投入情況下提高物流業的效益,又可以為協作企業創造“第三方利潤源”。因此,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是當前提高我國物流產業發展水平最重要的措施。
(二)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物流,建立全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
一個完整的商務活動,必然要涉及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物流等四個流動過程。其中物流是基礎,信息流是橋梁,資金流是目的,商流是載體。物流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基礎和載體,沒有現代化的物流運作模式支持,沒有一個高效的,合理和暢通的物流系統,電子商務所具有的優勢就難以得到有效的發展。
加速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產業的融合,建立全國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如前述,發展第四方物流是解決整個社會物流資源配置問題的最有力的手段。我國目前正在推進信息化進程,同時物流業在我國經濟中占重要的地位,把當前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產業結合起來的最佳途徑就是培育第四方物流,建立全國物流行業的公共平臺,通過互聯網形式整合物流企業(包括第三方物流)的資源,這樣可以使我國物流產業真正有質的提高,也只有這樣才能從容應對加入WTO后跨國物流公司的競爭。目前利用互聯網運行其業務的物流企業很多,但是能夠整合一定社會資源和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物流企業并不多,目前應該重點培育已經具有第四方物流的雛形,在整合物流資源方面有一定基礎的物流信息平臺,發展成為第四方物流。
(三)政府要轉變其管理職能,搞好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我國物流產業的真正提升必須通過第四方物流來完成,對傳統的生產和倉儲企業不能靠政府通過財稅政策傾斜,因為目前物流資源在沒有充分利用的情況下,已經處于飽和狀態,如倉儲和運輸能力已經是供過于求;第三方物流本身是物流業“利潤點”,可以靠企業自身發展規律生存;惟有第四方物流對整合社會資源、提升物流產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建立物流信息公共平臺、發展第四方物流應該是政府重點發展的對象。為此,在物流產業政策上應重點放在物流基礎建設、產業服務、規范工作上,比如建立商品條形碼標準、鼓勵物流企業技術創新、加快物流人才培養和加大物流人才引進力度等。
現代化物流配送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它的發展狀況對經濟發展、商品流通和大眾消費起著重要的促進或制約作用。政府加強統籌規劃,注重物流設施的投資建設,打好物流配送基礎,是第四方物流成長的必要條件。搞好物流配送基地的建設,是指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樞紐對物流設施用地進行規劃建設,形成大大小小比較集中的物流團地。在這些物流團地,可集中多個物流企業,便于物流配送業發展。
(四)加快物流人才培養和加大物流人才引進力度。
我國目前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匱乏。因沒有對物流資源進行有效管理而使其利用率低下已成為我國物流業發展的一大問題。現代物流的發展需要掌握現代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在引進和培養物流人才的同時,更應注重在實踐中培養、鍛煉人才,以便形成一支適應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企業家隊伍和物流經營骨干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