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論文

突破實施ERP心理障礙 認知“知理、知己”之道

2008-3-10 17:1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隨著信息化普及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加強,對于中國的制造業而言,信息化的實施也呈現出各種變化和需求。是否選擇實施ERP?怎樣通過ERP提升制造業的信息化效益?在ERP實施過程應當注意什么問題?在ERP大行其道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企業對ERP的認知存在誤區。 

  我國著名的ERP專家陳啟申教授指出,企業在建設信息化過程中,必須突破實施ERP的心理障礙,要做到“知理、知己、知彼、知用”,才能完善企業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三重實施ERP心理障礙需突破 

  ERP進入中國將近20年,時至今日仍然是企業信息化建設關注的焦點。在這些年中,ERP或被神化或被妖魔化,關于ERP的是非功過莫衷一是。而對于企業用戶而言,仍然存在對ERP了解程度參差不齊,往往不愿意輕易嘗試實施ERP,或者對ERP的作用存在很大的心理障礙。 

  首先,ERP是死地。原聯想總裁柳傳志曾在干部動員會上說過這樣的話:“上ERP有可能是早死,不上ERP只能是等死”。而在缺乏對ERP深入了解的前提下,柳傳志的這番話被業界傳為“上是找死,不上是等死”的誤言,這也對ERP在中國的應用產生了極大的阻力。但事實上是,當時聯想在IBM和惠普的包圍之下必須要突圍出去,否則就有可能覆滅,所以聯想必須突圍出去,而ERP則是關鍵。從現在來看,聯想不但沒有困死逆境,反而得益于ERP系統的順利實施,成就現在國際化企業的輝煌成就。 

  其次,ERP成功實施的概率非常低。而這種現象在當時,是因為管理人員與系統技術人員無法溝通,造成了管理與技術的脫軌。比如系統太復雜煩瑣,無法與企業現有的管理體系相匹配,系統的應用過程脫離了企業的控制范圍等等。由于存在這種誤區和受企業發展現狀的困擾,更多的企業用戶對ERP是否能夠成功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產生了懷疑。 

  第三個障礙是“ERP要從根本上徹底實施企業業務流程的重組”。這對于任何一個企業的管理層來說,都是無法接受的——上ERP就意味將之前的業務架構和組織體系完全推翻!這種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時間成本都是企業無法承受的。 

  對此,陳啟申認為,造成這三種心理障礙的根本原因,是中國企業對ERP存在極大的誤讀現象,沒有完全領會ERP的本質以及ERP系統實施的流程,對ERP進行了斷章取義。對于企業管理層而言,ERP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不是改革的力度。它更講究的是從技術層面,幫助企業優化業務流程,改善企業在信息化建設當中出現的問題和癥結。 

  而對于企業在實施ERP過程中面臨的不同困難和挑戰,企業的管理決策層必須做到“知理、知己、知彼、知用”,知理和知己尤為重要。知理是指作為企業的決策層應當理解ERP,在做出決策前應當避免上述的三種心理障礙;而知己,則是企業要做自我診斷、分析,充分了解ERP實施可能帶來的效益狀況。 

  管理層必須做到“知理” 

  ERP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信息化管理,區別與傳統的管理,它更強調管理的創新,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管理效能的優化。因此,從傳統企業運營所積累的管理經驗,并不能有效的理解和把握ERP,這就要求管理層必須重視并重新審視這種創新型的管理思維方式。 

  那么如何正確的理解ERP呢?ERP是信息集成的,在其幾個核心業務當中,是怎么樣把幾個業務、信息集成起來,為什么能夠給企業帶來效益呢?它和生產管理、信息化管理有哪些區別? 

  首先,從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來看,每一個流程步驟之間是什么關系呢?從流程上游輸入一些信息,經過增值處理,把有用的信息傳遞到下一個步驟去。任何一項業務單獨運行都是沒有意義的。例如合同處理完以后,后面采購、生產都不支持,就不能按時交貨。陳啟申認為,每一部分業務流程都是需要其余部分業務流程的支持,任何一個環節都是有供和需的雙面性。 

  業務流程是客觀存在的,例如企業內部流程由于跨部門,所以可能因人而異;供需鏈流程由于跨企業,就難以實現實時溝通。ERP的作用在于要規范(精煉、加速)業務規范;監控業務規則的執行;實時記錄、快速運算,集成流程信息,可追溯審計;分析、優化流程,實現增值共贏、加強競爭優勢。這也就要求控制和優化流程必須先實現可視化——每項業務都有其特定的流程;任何結果都是由特定的流程產生的;只看結果,不問過程,難以判斷信息的可靠性。只有當流程是“可視的”或“透明的”,才可能對流程進行監控、改進或重組。 

  其次,從信息集成的角度來看,由于信息集成的特點是來源唯一性,任何數據,由一個部門,一位員工負責輸入到系統后,不需要第二個部門、第二個員工重新輸入,這是來源唯一性。ERP則能減少重復勞動,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同時做到盡可能的避免差錯。但是信息集成并不是最終目的,ERP實施最終要達到的結果是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數據一旦產生或者發生變化,相關業務部門都能在第一時刻知道這個情況。所有數據放到一個數據庫,然后進行共享。如果環境有變,相關的部分馬上都進行變化。決策的時候就按照同一個信息來源進行決策,數據來源是唯一的,這樣決策就會一致。 

  充分了解自己才能有效實施信息化 

  陳啟申認為,“知己”是有效實施ERP的重要前提。首先企業要明確自己的定位;第二,企業要了解的行業特點,企業在產業鏈上的位置,企業規模與組織形式,以及企業的營銷策略。 

  企業在做需求分析之前要做企業診斷,要知道自己存在什么問題,從何處入手解決問題。找到問題以后,就把需求分析分兩個層次,一個是宏觀層次,一個是微觀層次,以此來決定是否該實施ERP。比如說企業銷量小了,可能是性能差、質量差,可能是工藝落后、沒有保證體系,這些問題ERP可以去解決。如果定價高,是由于成本問題引起的,ERP可以解決。如果市場定位不準,ERP也可以幫助分析。如果交易量長了,ERP就解決不了,計劃失控了ERP可以解決,就要看企業存在的問題是不是ERP可以解決的。只有把問題最根本的根源找出來,才能把它解決掉,才能避免以后再發生類似的事情。 

  同時,信息化戰略要服從企業經營戰略,然后進行信息化研究,明確這些措施用什么信息技術來支持。把投入、支出做出一個體現,根據投資效益分析來決定ERP的定位。 

  對于ERP實施的結果,陳啟申強調,企業要明確實施信息化的目的,不是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通過信息化能給企業帶來什么,解決什么問題。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