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中實現信息共享有哪些障礙?
2008-3-1 21:4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首先,供應鏈管理中信息共享的效用被盲目的夸大。因為在考慮其積極作用(如消除牛鞭效應)的同時,人們卻容易忽視信息共享的成本。例如企業在管理信息系統、硬件設備等方面的大量投資,以及隨之而來的人員培訓、流程改進等都會帶來相當高的轉換成本。事實上,即使有良好的IT基礎支撐,但由于數據的采集、整理都要發生一定的費用,并且信息共享的程度越高費用越高.因此,作為理性的決策者必然會在信息共享的費用與所帶來的收益之間進行權衡,以決定最優的信息共享程度。
其次,在供應鏈中各企業的相互博弈下,企業對信息共享會面對類似“囚徒困境”的難題。供應鏈本是動態聯盟的一種形式,這意味著它具有一定動態性,會隨著市場機遇的產生、消失而組合、解散,因此,盡管信息共享是實現供應鏈整體最優的關鍵,但在追求個體利益的驅使下,企業可能會做出有悖于整體最優的個體最優選擇。也就是說行業中競爭對手利益的沖突和嚴厲約束的缺失會使信息共享遇到嚴重障礙,甚至導致虛假信息的產生。此外,企業對泄露商業機密的擔心,如核心優勢、生產技術和財務狀況等,也會增加信息共享的難度。
最后,不妨再以供應鏈中具體的環節為例,分析信息共享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1、供應商與零售商之間。一方面如果零售商獨享銷售數據" 則可以利用這些信息上的優勢"零售商獲得額外的好處。比如可以對供應商提供虛假的商品銷售信息從而要求如推遲付款期限、增加現金折扣等額外利益,另一方面對于許多規模較小的零售企業,抵抗風險和實施長期戰略的能力較弱,因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更趨向于規避風險和獲取短期利益,這也更加劇了前者發生的可能性。
2、不同供應商之間。在許多供應鏈中,往往由核心企業和其供應商組成,那么就可能出現多個供應商服務于同一核心企業的情況。由于不同供應商之間本身就存在競爭關系,因而更難實現信息共享。
3、零售商與最終客戶之間。零售商往往希望通過積累更多的客戶信息,利用數據挖掘等手段對市場需求變化做出正確預期,因而常常利用發放會員卡、貴賓卡或者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有用的客戶信息(例如年齡、性別等人口統計屬性),但是由于這些信息涉及到個人隱私,大多數消費者可能會隱瞞或虛造這些信息。
因此,無論出于何種原因,信息共享并非理想中那樣會在供應鏈中自發形成,面對各種阻力必須有適當的激勵方式和監管機制來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