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紅火難掩問題多多 貨運快遞行業面臨尷尬
2008-2-5 12:0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春節臨近,不少市民通過貨運快遞給遠方的親戚朋友送上心儀的禮物,有心人卻發現了問題:大大小小的貨物快遞公司不少,價格差異卻大的驚人,其服務流程令人難以放心。 幸福一家食品企業的王經理反映:他們通過某快遞公司給青島的客戶帶去兩箱高檔張裕干紅葡萄酒,結果每瓶價值200多元的酒被打碎后,快遞公司只同意免除50元的快遞費,拒不賠償損失費。在索賠無果的情況下,王經理一怒之下將快遞公司投訴至消協。記者了解到,節前因快遞業務權責不明引發的糾紛非常多,市消協發布2008年第1號消費警示也提醒市民:要選擇經營手續齊全、合法的貨運快遞公司;要查驗貨運單所填貨物名稱、規格、數量、價值是否詳盡;托運貴重物品要選擇保價,根據物品實際價值簽訂“等額保價”合同,明確違約責任;要認真閱讀貨單上的承諾、委托單背面的合同約定,保管好發票和收據等憑證;貨到后要及時驗貨,發現貨物破損或缺少及時與快遞公司交涉或到工商部門、消費者協會投訴解決。
據不完全調查,市區從事貨運快遞業務的單位不下百余家,其中不乏郵政快遞、福?爝f等大公司,外地及外資單位占去了約三分之一的市場。由于入市門檻低,快遞市場中更多的還是些注冊個公司、租賃個門頭、員工不過三兩個的小快遞公司。其實,貨運快遞市場不規范,使一些快遞公司也成了受害者,有人抓住快遞程序中的漏洞吃快遞公司。記者了解到,我市某知名快遞公司在向大連快遞一批電腦主板時被高額索賠,原因是這批原本就有問題的貨物被視為快遞過程中損壞了。
貨運快遞加快了物流的速度,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個市場該如何規范?業內人士分析,國家《快遞服務標準》上月正式實施,對從業人員的資質、注冊資金上設定了門檻,讓人們對這個行業的前景充滿了期待。從短期看,貨運快遞還需要相關部門嚴格監管、需要每個消費者自身參與監督,才能促進整個行業的優勝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