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物流:先行者的堅實足跡
2008-2-2 3:0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998年,一家名為“安華物流系統有限公司”的企業在蘇州工業園區成立了,相對于當時已經遍地開花的外資企業,這家公司同當時的物流裝備行業一樣并不起眼。但也正是在這種群強并立的格局中,孫延安——這位安華物流的創立者,邁出了自己圓夢的第一步。
10年彈指一揮間。如今,伴隨著物流裝備業的不斷發展,孫延安已經憑借自己的智慧與眼光,打拼出了一片新天地。
借鑒經驗 順勢起步
1998年的物流裝備業剛剛起步,市場秩序混亂,企業“散亂差”的狀況普遍存在。具體到托盤業就更不理想,相對國外的托盤,國內很多企業生產的托盤質量相對較差。
“這就意味著我們的托盤出口之后就很容易被扔掉,我們為什么不做好的托盤呢?”敏銳的孫延安看到了差距背后的商機。1998年,已經工作6年的孫延安毅然辭掉工作,要去搞托盤。在對昆山等地的一些外資企業進行考察后,孫延安對物流裝備系統開始有了較清晰的認識。
之后,一天也沒多待,創立了安華物流系統有限公司。用他自己的話說,“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做中國最好的木托盤生產商。”
當時的蘇州工業園區有很多日本企業,所以安華物流最開始的客戶基本都是蘇州、無錫一代的日企。公司經營了一段時間以后,為了能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2003年,孫延安專門到日本學習物流。
通過學習,孫延安對物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物流不是一個個獨立的分支,而是一個系統化的東西。于是,孫延安就開始考慮借鑒日本的經驗,為客戶企業提供物流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專業化、差異化的一站式服務”。
“我們在為客戶服務同時,也在客戶那里學到了很多東西。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從托盤一步步做起,逐步做大。同時,自己也積累了不少經驗,儲備了很多人才。”孫延安自豪地對記者說。
著眼特色 突出優勢
在創立公司的最初,孫延安抱著一個近乎完美的理想,但擺在他面前的確是混亂的市場秩序,和沒有統一標準的眾多產品。如何選擇,成了橫亙在孫延安面前的一道難題。于是,他和安華物流一起開始了最初的探索。
開始幾年,安華物流托盤、貨架什么都生產。因為作為生產企業,沒有產量就沒有競爭力。只有做到批量生產,才能降低成本,形成一定的競爭優勢。安華物流公司通過三年的時間,形成了在生產上的量化優勢。但這種量化優勢,也有一定的缺點:沒有主打產品和特色。
為了形成自己的特色,2005年,在進行了充分的市場調查之后,安華開始專門、專業地生產運輸器具。憑借安華技術和人才儲備,以及差異化的服務,安華的產品很快就獲得了各大汽車企業的認可。現在已經成為馬自達等眾多汽車廠商公司的唯一供應商。
也正是在這不斷地摸索中,孫延安對企業的發展思路更加清晰。
“運輸器具從表面上看來是冷冰冰的,很簡單,但它卻是最勤快的,折騰得也最多。實際上,運輸器具就是物流的工兵,工兵腳上穿的鞋必須是最結實的,或者說要選用最好的材料。”孫延安這個有意思的比喻,把運輸器具在物流中的重要地位形象地表現了出來。
就是基于“物流工兵”的認識,安華物流開始著重提高運輸器具的抗震強度,讓其損耗率降到最低,而功能更加多樣化……同時,安華還根據不同客戶的要求和特點開發了許多特色產品。也正是這種做好物流工兵的意識和特色服務為安華贏得了眾多的客戶,形成了自身的優勢。
“我們現在的產品就有點像功能強大的變形金剛,譬如說,從放一層到現在可以放三層,回來空箱都可以折疊——過去的時候是五整車貨物,回來就是一車空箱。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而且還可以進入標準流通體系。最關鍵的是,我們的產品是可回收、循環利用的,不僅成本低,而且環保,符合國家制定的節能減排政策,也會減少對于樹木及紙張的依賴。”說起自己的產品,孫延安像是對自己的孩子一樣。
“軟硬”兼施 重在服務
有了好的物流運輸器具,就可以承擔更高要求的任務,就能更容易抓住客戶。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相對于國外的物流公司來講,國內企業生產組織效率和物流組織效率普遍較低。這些企業需要的是專業化、人性化的物流服務,專業化的規劃和指導,而對于這些企業,光有好的運輸器具是不夠的。孫延安開始思考提供更好、更系統服務。
孫延安認為,物流內容提供商應該有所區分——不同的物流公司,有不同的物流內容的提供商:有專門提供貨架、叉車的,還有做物流信息的,有做物流系統軟件的等等。
“我們現在給自己的定位是企業內部物流物流系統方案提供商,就是基于系統基礎上的一個方案和設備集成,是生產型的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結合。我們這類企業有巨大的空間可以挖掘,當然需要提升的東西也很多。”在孫延安的物流系統化指引下,安華物流的企業定位也愈發清晰,也更富有特色。
孫延安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在這個物流系統化思想的引導下,安華物流給客戶提供了很多特色定制方案,這其中很多都是國內首創。安華也因此吸引了眾多客戶對其產品的關注,其產品開始銷往日本、北美、歐洲等發達地區,國內的銷量也進一步提升。
在取得一系列的成功之后,孫延安開始考慮資源的整合,要在硬件和軟件上形成聯動。孫延安介紹說,明年,安華將會推出一個裝車的軟件——方位模擬的軟件。這個軟件可以幫助客戶優化路線,減少空跑距離,從而降低企業成本。同時安華將會在容器的RFID智能化方面提供進一步的方案,滿足客戶對于物流的及時監控及可視化要求。
按照孫延安的話說,“如果軟件、硬件沒有形成聯動,物流效率還是很低。所以我們的目標叫‘軟硬兼施’,兩者都要有”。
“我們提供的方案都是組合型的、集成化、人性的,而且是完全為客戶定制的特色化服務,所以市場前景一定會不錯。“孫延安肯定地說。
如今,已經小有成就的孫延安和安華物流并不僅僅滿足于目前的狀況。孫延安告訴記者,安華打算在明年引進戰略投資后,將繼續強化研究、設計等方面的能力,同時還要引進先進國外技術,進一步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安華物流,這個迅速成長起來的企業,在掌舵者孫延安先進的理念引導下,正在成為中國企業內部物流系統行業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