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網絡整合統一物流——訪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總經理王生云
2008-2-1 13:1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最近的三四年間,物流行業成為信息化建設最具活力的行業之一。然而,在物流企業從傳統業務快速向現代業務轉變的同時,IT系統管理的難題也隨之降臨。短期內業務網絡的大規模擴張、新的IT應用頻繁上馬等狀況,而且物流業務具備種類多樣、接口多、網點分布區域廣、人員應用水平參差不齊等特點,這些都讓物流企業漸漸感到網絡管理上的力不從心。那么,作為國內的物流“航母級”企業,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外運”)是如何完成物流網絡從零散、復雜向統一、精簡的“蛻變”的呢?中國外運信息管理部總經理王生云指出,信息網絡正在日益成為公司物流業務運營網絡的“高速路”,促進了物流網絡的統一整合,成為公司持續發展的基石。
王生云介紹說,中國外運成立50多年來,在國內構建了龐大的業務網絡,并逐漸延伸到國外。然而,中國外運和國內大多數物流企業一樣,由于歷史的原因,許多業務基本上處于分散經營的狀態,在不同的業務階段和環節上仍然存在著信息流通不暢、管理和操作規范不一等一系列問題。省市子公司獨立進行業務操作,每一個法人實體各自進行市場運作,信息系統也是相對獨立的。這樣的狀況,在客戶的供應鏈管理需求日益增長的市場形勢面前,顯得不相適應。王生云認為,要提供優良的信息服務,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是關鍵。
王生云指出,在物流網絡規模高速擴展的情況下,分散式的管理手段已經不能滿足需要,IT系統所承載的綜合物流業務需要集成多種管理功能的統一管理平臺。他介紹,最近的三四年間,中國外運在IT建設方面做了很大投入,組建了覆蓋全國主要城市和沿海等經濟活躍地區的100多個節點的計算機網絡,并且建立了二三十個業務應用系統,其中包括MK物流管理系統、空運快件系統、倉儲管理、陸運系統、汽車調度、貨物配送、運輸管理、財務ERP、OA、人事管理、電子郵件、安全系統等。但是,隨著物流電子化進程的深入,中國外運也逐漸感覺到維護龐大業務信息網絡的高難度。中國外運在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上,以滿足集約化經營為目標,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以優化流程為手段,高起點、多方位,逐步形成了物流整體解決方案。經過多年的基礎建設,中國外運已經建立了輻射全國的內部專線網絡,并采用先進的技術,擴展了公共網絡與專線網絡的連接,在保障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為物流信息系統的集中化運行提供了可靠的平臺。
王生云說,最初負責網絡管理的只有幾個人,需要管理全國骨干網絡、幾十臺安裝了不同操作系統的服務器,維護各種各樣的數據庫,還要參與不同項目,逐漸覺得不勝負荷。另外,由于采用分片包干的管理方式,幾個工程師分管網絡設備,幾個工程師分管服務器,還有人專門負責數據庫的維護。這樣一來,就會造成在系統故障時責任劃分不清,處理問題不夠及時等狀況。而由于技術人員在負責監控系統運行的同時還擔負著公司的生產性任務,工作重心常常發生偏移,導致業務服務響應能力下降。奇缺的人員、復雜的操作和尚未明確的流程讓他們深陷管理“怪圈”,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窘迫的狀況有可能繼續惡化。面對這一局面,中國外運信息管理部選擇了“突圍”。基于自身的實際需求,中國外運開始尋找能夠高效集成多種管理工具、同時規范網管流程的統一網絡管理解決方案。經過仔細甄選,中國外運最終鎖定了HP OpenView。據王生云介紹,目前的網管監控平臺已經覆蓋了公司總部和全國各個分公司的骨干網絡設備,監控對象包括HP-UX、IBMAIX、Linux、Windows系統的服務器,以及Oracle、SQLServer數據庫等。在應用服務方面,可監控的應用包括中國外運的ERP、物流倉儲、EDI(電子單證交換)、企業郵件、門戶網站等關鍵業務系統。
王生云說,為了實現對全網網絡質量的管理和控制,中國外運采用集中網絡管理的模式,通過實施網絡管理軟件實現對全網線路通斷和設備的管理與監測。通過合理設計的大集中模式網絡架構,制訂統一的骨干網安全策略和網絡備份策略,保證網絡具有故障自愈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支持各業務系統的正常運行。信息網絡正在日益成為公司業務運營網絡的“高速路”,成為公司持續發展的基石。在物流信息系統建設上,采用引進與本地化開發相結合,先后引進了國際知名的物流庫存管理、運輸配載管理、運輸過程監控、EDI數據交換等軟件系統,配以切合集團物流業務流程和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周邊系統開發,使信息系統在物流運作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