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信息化資訊

貨在空中飛 信息早到達

2008-2-1 13:0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網訊(記者殷陸君報道) 1月30日,一批戴爾公司采購的CPU處理器,和搭乘香港港龍航空班機的旅客一起正在飛往廈門的途中,它們的電子數據“身份”已經通過互聯網發送到廈門高崎機場海關。
  在機場海關的電腦里,關員小方說,“你看信息過來了,但飛機要大約一個半小時后到達。”
  廈門高崎機場海關是全國最早啟用空運電子作業系統的海關,在全國無紙通關試行海關中屬于首創。系統于2002年6月開始建設,通過廈門口岸物流信息平臺實現了海關與監管倉庫的聯網監管,實現了海關、貨站、企業信息共享,實現了大通關信息化管理。
  小方指著電腦說,這個進口子系統,是2003年6月啟用的。它通過監控航空公司艙單數據質量,促使航空公司提高艙單數據的準確率,為“提前報關”創造前提條件。在艙單準確率高的航空公司實行“提前報關”,使原來串聯的通關作業程序實現并聯作業,也就是說過去要等上一個環節做完后才能做下一個環節,現在呢幾個環節可以同時工作,因此大大節約了通關時間,通關一快,企業生產也快了,大家都節省了成本。
  為戴爾提供物流服務的嘉里大通物流廈門公司報關主管方屹此刻也坐在辦公室的電腦前,通過電子物流信息平臺,可以看到這架飛機上《香港方面報出的貨單信息》,他說,“你看,不用到現場,不要紙張填表,就可以通關”,確實這種電子報關聯網大大減少了作業環節,節省了通關時間,方便了企業,提高了海關通關效率。聯網后無紙通關時間只需10多分鐘,最快6分鐘。
  與海關聯網作業的廈門航空港貨站,記者在國際進港監管倉看到,貨物通過傳送帶進入倉庫,通過IC卡掃瞄,電子欄桿馬上升起,小方指著旁邊的一臺連著攝像頭的電腦說,“它對進口貨物實行了嚴密監管,紅外線攝像頭會把進出庫貨物數據拍好后,與儲存在電腦里的報關數據進行比對,無誤后電子欄桿就會自動抬起”。 因為貨物電子“身份”已經在海關確認,一落地就可以邊理貨、邊報關。如果沒有走這個系統,就必須在飛機落地后,貨物要到廈門機場入境處,通過現場監管人員進行理貨,檢查結束后再辦報關等手續,時間就節約在這里。該系統的啟用使企業可以減少一天半的訂貨時間,企業競爭力得到提高。以戴爾為例,通關時間從原來2天縮短為半天,以今天為例,這批從香港進口的備件,從機場物流口出來只要16分鐘就能報關完畢順利通關,半個小時就能運到戴爾工廠,一天后就能裝配成新的筆記本電腦賣到外地,兩天后就能出現在香港賣場的柜臺上。
  空運電子作業系統是廈門海關積極參與中國電子口岸建設的成果之一,機場海關啟用空運進出口電子作業系統給企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通過電子口岸,廈門海關推廣了加工貿易“聯網監管”、稅費“網上支付”等項目。其中,廈門關區加工貿易聯網企業已達134家,聯網企業進出口總值占關區外貿的70%左右;網上關稅支付系統已聯網銀行20多家,用戶超過1000多家企業。僅2007年,企業通過網上支付稅款已達77億元,占關區實際入庫稅款總額的半壁江山。
  談到新舊報關模式,廈門市信息產業局局長吳杰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傳統的紙質報關模式是“貨物坐飛機來,報關信息卻是坐著汽車慢慢來。”,現在的電子報關模式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未見貨物來,信息已到達”。是啊,過去是報關信息比人流物流都要慢,而現在不但可以同步,而且可以大大提前,使通關準備工作更加充分,使通關時效更加快速。
  毫無疑問,信息化已經成為一座城市、一個口岸、一個海關的重要競爭力之一。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