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曼谷樞紐中心見聞
2008-1-24 13:4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DHL是中外運敦豪的簡稱,成立于1969年,如今是德國郵政的全資控股公司。2003年,德國郵政將德國郵政歐洲速遞、DHL全球快遞和丹莎三個品牌重新整合到一個DHL全新品牌。隨后又通過對EXEL公司的收購,最終形成了DHL的郵件、速遞/物流和金融業務三大業務板塊。
近年來,德國郵政重點拓展亞太地區市場,DHL在香港、新加坡、首爾、悉尼、東京和曼谷設立了6個樞紐中心。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有幸參觀了DHL曼谷樞紐中心。這次參觀令我至今難忘。
一、DHL曼谷樞紐中心的基本情況
DHL曼谷樞紐中心設在泰國新建的蘇凡納布國際機場保稅區內(稱為BFS Cargo Terminal)。一個名字叫帕姆、穿著DHL標志性的黃色上衣的年輕泰國女孩把我們一行人帶到機場設立的安檢處……經過重重關卡,終于進到了DHL曼谷樞紐中心。
泰國的DHL EXPRESS公司于1973年成立,5000個分支機構為12萬個投送點提供速遞和物流服務,主要包括快遞、貨代和供應鏈管理服務。該公司設立了樞紐中心、客戶中心、終端等15個機構,雇員800多人,汽車150輛。2006年處理320萬件郵件、1720多萬公斤貨物、服務泰國境內76個省共3萬多客戶。
曼谷樞紐中心原來是DHL在曼谷的運遞中心,為了加強東南亞市場快遞運力,DHL將其升級為樞紐中心,主要處理來往印尼及南亞等地的貨物如服裝和紡織品等。耗資2200萬美元的新曼谷樞紐中心于2006年9月28日正式運營,占地面積12041平方米(其中辦公區域2315平方米,倉儲9726平方米),是原來的處理場地的五倍。每小時的處理能力是2.3萬件郵件(1.5萬扁平件、8000件包裹)。
二、質量控制中心
會議室旁邊的一間正面全是玻璃的大房間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里面擺了三排長桌,有八九個身穿黃色制服的工作人員戴著耳機在工作。帕姆介紹說,這就是樞紐中心的核心部門——質量控制中心(QCC)。
中心內所有的郵件、容器實行條碼化管理,設置了裝有87個攝像頭的電視監控系統,QCC與電視監控系統網絡直接連上以提供遙控在線管制。QCC與航空公司和DHL機場作業的信息網相連,通過GPS進行定位,能夠對DHL使用的所有承載DHL快件的航班進行實時、動態監控,從而主動發現任何問題和潛在風險,并為此制定應對方案,最大限度減少或避免服務損失。另外,還可在第一時間將可能的風險通知客戶,以便于其對自身的業務部署做出調整。QCC部門是每周24×7小時的服務。
我感到新奇的是他們面對的整面墻上是一個巨大的屏幕,屏幕的左上方顯示著“Quality Control Center”(質量控制中心)一行字,正中顯示的是一張世界地圖,上面標有飛機航線、各樞紐和飛機起降點所在位置、當前時間,航線上有數個飛機形狀的小圖標在不斷移動。據介紹,這是一個DHL全球網絡運行監控屏幕。飛機形狀的小圖標表示運輸郵件飛機的飛行位置,正中畫面的下端的數字顯示的是倫敦、法蘭克福、曼谷、香港、東京、悉尼等地當地的時間。左右兩邊的數十個小屏幕,顯示各進出口飛機的飛行狀況及飛機上所裝郵件的詳細信息等。
每個工作人員(QCC分析師)的面前都有兩個20多寸的大屏幕液晶顯示器,左邊的屏幕滾動顯示著飛機上所裝郵件的信息,右邊屏幕上是每件郵件信息的處理界面。分析師對每條郵件信息進行檢查核實,以便及早發現問題、進行處理,他們不時地拿起桌上的電話詢問情況或發出指令。
帕姆說,DHL除了建立QCC外,還于2006年研發出全球貨物管理系統“運輸過程監控系統”(QSMS)。該系統為實時運作系統,可即時監控DHL的每一件貨物的運送狀態。如果某一操作沒有在指定時間內完成,QSMS系統將向QCC的分析師發出警報。譬如航班因為惡劣天氣狀況而延遲,新系統就可在航班延遲發生的5分鐘之內向QCC分析師發出航班的最新狀態,而這一信息也即時顯示在DHL的整個網絡系統上,DHL的相關人員就可立即告知客戶,尚未到達的郵件的延遲原因和目前的狀況。
三、海關處理區域
穿過辦公區,經過一個有3個人負責檢查的金屬檢測門,我們來到了作業處理場地,現場分上下兩層,樓上是海關處理區域,樓下是倉儲中心和分揀處理中心。沿途參觀時,不時會發現墻上張貼的管理制度。
根據海關的規定,DHL曼谷樞紐中心將待處理的郵件分為四大類進行預分揀,第一種是文件類或不用交關稅的物品(DHL稱為Green Bag,意為“綠色包裹”),只需通過X光機掃描;第二種是價值在1000泰銖以內的,也只需通過X光機掃描;第三種是價值在4萬泰銖以內、要付關稅的包裹,海關有25%的隨機打開抽查率;第四種是價值在4萬泰銖以上、需付關稅的包裹,海關每件都要打開檢查。第三種和第四種郵件DHL稱為高風險郵件,占總郵件量的25%。報關部負責客戶相關海關申報事項,對于價值在4萬泰銖以內的郵件,DHL提供預報關服務,DHL曼谷樞紐中心250個職員中,有100個職員是負責海關報關清關的。
設在二層的海關驗示辦公室共有3間,是DHL專為海關設置的單獨的郵件驗示場所。墻上有4個大的監視屏幕,桌上也擺放著監視屏,對下面的處理現場進行全方位監控。DHL通過電子報關系統將相關郵件的信息傳輸到為海關提供的電腦里,方便海關操作。DHL還通過支付給海關勞務補償的方式(大約每個集裝箱支付100泰銖加班費)以保證24小時清關。
四、倉儲區域
倉儲區域包括倉儲中心和分揀處理中心。
倉儲中心用于進口郵件的存放,根據物品性質的不同,分別儲存在不同的區域,主要為非常貴重物品、需冷藏的物品、需銷毀的物品等。其中,非常貴重的物品裝在專門的大籠子里,四周都用黑色的布圍著;需冷藏的物品主要是美容產品如化妝品等,DHL有專門的冰箱存放;需銷毀的物品在倉庫中存放75天后,交由海關處理。
從倉儲中心轉入另一個大房間,便來到了分揀處理中心。分揀處理中心設有直接的飛機接入口(Airside)和貨運接入口(Roadside),兩個口遙相對應。飛機接入口距離飛機停靠的地方不到幾百米。DHL的飛機落地后10分鐘之內,來自其他亞太國家的進口郵件直接通過航空接入口進入到處理中心進行分揀后,通過貨運接入口再分到泰國各地的處理中心,進行投遞。泰國各地預分揀的出口郵件通過DHL汽車運輸集中到這里,通過貨運接入口進入分揀處理中心處理后,以集裝箱的形式通過飛機接入口,10分鐘內直接上飛機,非常便捷。
分揀處理中心很高,有上下兩層,處理進口和出口。分揀機器的樣式和我在國內看到的郵件處理中心的也相差不大,原理都是通過傳送帶帶動貨物運轉,并將其落到相應的38個位置(格口)。重量低于25公斤、長小于1米的物品可通過傳輸帶傳輸(稱為COY),對于不可通過傳輸帶傳輸的物品(稱為NCY)則需人工分揀,傳輸帶長超過1千米。
處理場地的地面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在分揀機的四周,地面是金屬的,分成很多方塊,每一塊上有很多小的圓形突起,緊挨著排列著許多1尺左右長的圓筒形金屬柱。帕姆向我解釋說,這叫Ball Deck(或Deck Pallet),有800平方米,是方便集裝箱運輸而設計的。她特地給我做了個示范,通過啟動地面的開關,她能將一個重1噸的集裝箱不費力氣地在軌道上拖動。我也試了一下,很輕松,看來我也成大力士了。在傳輸帶右邊地面的每一塊區域都有自動稱重量的裝置,只要把集裝箱拖到上面,就可以自動顯示它的重量。同行中來自韓國郵政的米高告訴我,雖然韓國郵政非常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但她在國內也沒有看到這么先進的處理場地。
五、感想:科技是保障
可靠、安全和高效都需要先進技術的支撐,其實不管是DHL還是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郵政部門,從整個進出口郵件處理來看,從收寄、分揀封發、海關還是投遞到客戶,流程基本相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每個環節科學的處理流程以及技術的應用。如DHL為了實現對安全的承諾,對安全協議和系統的科技創新方面非常重視,包括取得TAPA安全認證、建立QCC和推廣應用QSMS服務等。在人力資源上的配備,僅在亞太地區就擁有一支超過70名由內部安全經理和安全專員組成的專職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