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沒有金融危機 中國經濟也需要調整重組

2008-12-10 13:1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個大型國際論壇要辦出影響,關鍵在于“誰來講”和“講什么”。第四屆中國企業文化國際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呂政,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廣東省社科院院長梁桂全等專家以當前的全球金融危機以及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問題與機遇為主題,展開了一場場“頭腦風暴”。 
  全球金融危機,中國經濟何去何從?世界經濟大變局,“廣東模式”如何創新?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中國經濟增速下滑一方面是受美國金融危機沖擊,但另一方面也是現有增長模式自我調整的需要,雖然“中國制造”在危機中遭遇困難,但中國工業化遠未走到盡頭,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
  五大因素困擾“中國制造”
  “當前中國工業增長明顯減速,一方面是由于美國金融危機的沖擊,使出口增速下降,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國內生產能力供給大于需求,實際上是一種生產過剩危機!痹谧蛉盏难葜v中,著名經濟學家呂政認為,即使沒有美國的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國經濟也將進入一輪以調整、重組為主的發展階段。
  統計顯示,今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工業生產增加值增速呈現快速下降趨勢,10月份工業生產增加值增長率下降到8.5%,是2001年以來增速最低的一個月份。而在過去數年,“中國制造”一直發展迅猛。對比2007年和2000年數據,中國的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生產能力大幅度增長:原煤產量、發電量、水泥、玻璃等增長率都超過100%,汽車產量增長320%。下游產品如拖拉機、棉紡錠、彩電、冰箱、空調等都增長100%—400%。
  呂政表示,目前,我國經濟發展、企業生產經營條件和環境在不斷變化,至少有五個方面的因素變化直接影響到國家以及各個地區的經濟增長、產業結構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市場地位、競爭格局。
  “首先,‘中國制造’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將長期存在。雖然最近幾個月能源價格出現明顯的下跌,但是并不能改變資源性產品在中國長期供求緊張的基本矛盾!眳握f,其二,勞動力成本上升也是必然趨勢。
  其三是工業生產能力過剩問題。呂政認為,2002年以來,中國進行了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這些固定資產投資事實上除了基礎設施以外,大部分形成新的工業能力。這種新增的生產能力,遇到了國內市場供求不足的矛盾,導致了大部分加工制造業行業的生產能力過剩!芭c此同時,企業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成本上升是‘中國制造’面臨的第四個因素。”呂政說,企業既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也要兼顧外部經濟性的要求,三鹿公司的遭遇就揭示了不承擔社會責任的后果。
  而國際貿易條件發生變化則是困擾中國工業發展的第五個因素。“中國已經成為位居世界前列的貿易大國,在對外貿易規模迅速擴大的情況下,貿易摩擦增加是必然的!眳握嬖V記者,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在壓人民幣升值的同時,也加大了技術質量標準等非關稅措施,限制中國產品的出口。同時美國的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了出口增長速度的下滑局面。
  中國工業化提升空間巨大
  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在重重打擊了歐美經濟的同時,也對“中國制造”的出口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不少人也開始在金融風暴中重新審視中國工業化的發展路徑。對此,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表示,絕對不要輕言工業化已經走過,中國一切重大問題的解決都依賴于要有一個發達的工業。
  “經過30年的發展以后,中國走入了一個比較困惑的時期,我們的生產能力已經很大,但工業化確確實實對資源的耗費比較大,所以有人覺得傳統產業沒有前途,要去找一個高技術產業,要去發展現代服務業!苯痦照f,但是這一次金融危機之后,給大家一個深刻的警示,那就是整個現代經濟大廈的產業基礎究竟是什么?
  金碚認為,金融危機一來的時候,擴張性的發展模式首先受到沖擊,而精致生產的產業不會受到危機多大的沖擊,所以中國不是工業化已經走到了盡頭,而是應創新,把產業做精、做細、做扎實。“在這個基礎上,再去發展現代服務業,發展金融業,發展虛擬經濟,發展資本經濟,那才可能抵抗住這種風浪,否則一有風吹草動就將遭受滅頂之災!苯痦照f。
  呂政建議,在經濟調整過程中,必須下決心淘汰落后企業,特別是資源密集型企業生產要素要向技術先進的大企業集中。“中國目前需要5億噸鋼材,但不需要將近幾百家煉鋼廠,中國需要13億噸水泥,但是不需要幾千家水泥廠,中國需要一千萬輛以上的汽車,但是不需要幾百家汽車制造廠。因此擴大內需不可能滿足所有的企業!眳握f。
  ■專家視點
  論壇組委會秘書長、廣東社科院院長梁桂全——
  廣東將伴隨“新月形經濟帶”崛起
  在金融危機沖擊下,廣東轉型升級的出路在哪里?昨日,在第四屆中國企業文化國際論壇的分論壇——“區域經濟發展模式與產業競爭力”上,廣東社科院院長梁桂全認為,廣東現在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實現從被動接受國際產業分工向自主參與國際分工,到主導國際產業分工的轉變,未來的目標應是經過20—30年的發展,通過參與和支持“太平洋西岸新月形經濟帶“的崛起,成為新月形經濟帶重要的區域性國際經濟中心和繁榮的世界級都市圈。
  梁桂全認為,廣東要實現由被動接受到主導國際產業分工的戰略性轉變,推進廣東的經濟國際化戰略轉型不是可以隨心所欲,而應當順應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和大變動的市場。
  “在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我們不能獨善其身,因為世界全球化與國家的經濟密切相關聯。但是我們也不是被動的,我認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體可以在經濟體本身形成一種新的分工和聯絡,利用自身具有的潛力,形成另外一種格局。”
  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世界經濟政治格局正在發生著重大變化。梁桂全認為,這個重大變化表現之一就是新興經濟的蓬勃發展,它會完全改變世界的格局。“我們應當注意到‘太平洋西岸新月形經濟帶’的崛起,這是從太空里面晚上拍到的地球照片,原本的題目叫做‘亞洲的夜晚’! 
  “從圖片上看,我們會發現這里有一個經濟帶,印度、東南亞、中國、日本、東北亞,非常明顯。你們可以看到在中國沿海地區有一個白色的地帶非常明顯,就是我們可愛的珠三角地區。我認為30年后在‘新月形經濟帶’里面,將會產生40萬億美元的GDP。”梁桂全說。
  ■圓桌會議
  廣東應當克服“金融恐懼癥”
  梁桂全(廣東省社科院院長):廣東現在不缺錢,我就說一些數據,廣東很多地方的存貸率只有50%,東莞比較好有80%,我們現在只有差不多20%的錢出去了,廣東運用財富的能力遠遠跟不上財富膨脹的速度。
  其實,在發展金融方面,廣東之前是走在全國前列的,但由于種種原因包括省國投的倒閉等等,阻礙了廣東金融業發展。因此廣東在發展金融問題上,首先要從金融恐懼中走出來,這次金融海嘯可能還會加強廣東的金融恐懼癥。廣東有基礎發展地方金融,廣東的地方金融發展最關鍵的一點,還是在于建立一個地方金融和地方經濟互動發展的格局。金融力量、金融實力、金融競爭力都非常重要,我們希望政府也要高度重視這一塊。
  羅響(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產業集群與資本運作負責人):我覺得銀行只是金融系統中極少的一個板塊,廣東金融發展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體制障礙,廣東一定要培養起具有創新性的體制和思路。政府的引導這一塊包括股權基金、債券市場、產權市場等,這些發展起來了的話,廣東金融發展一定會有美好的明天。
  用資本撬動產業集群的發展
  趙謙(國家開發銀行開投基金董事總經理):產業集群對任何一個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遠看美國華爾街的金融市場,近看中國的深圳、東莞、溫州、宣州,每個地區都有一個特色的集群引領當地的經濟發展。中國有一個很危險的傾向,就是政府在引導一個產業發展的時候,有太多的主觀能動性。
  但是政府如果有科學地引導,就將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美國的互聯網發展,互聯網剛開始發展時,美國政府出錢建立起各大實驗室,待其起步后,就把事情交給了市場去做,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美國互聯網才會如此興旺。
  羅響(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產業集群與資本運作負責人):深圳是發達的電子工業,上海的金融產業,東莞就是玩具產業,不管怎么樣,一個地方產業的發展是由很多因素來拉動的,比如我們引進投資、先進的技術和優秀的人才等。但中國經過30年的高速發展,現在是利用資本的力量推動經濟發展的時候,同時利用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創造的運作環境,用這兩者的互動來支撐一個地方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應該大量地利用戰略投資資本,或者說財務資本,來給我們地方一批具備優勢的企業來投資,使之發展成為龍頭企業。龍頭企業一定要擴張,要擴張就要形成很多的配套生產企業。比如,一家大的生產方便面的企業,就會帶動生產方便面袋和生產方便面紙裝箱的企業。
  梁桂全(廣東省社科院院長):根據我對廣東的研究,我覺得現在廣東最缺兩個東西:一個是缺良好的投資資本環境,制度發展跟不上資本環境發展的需求,我把它叫做制度供給不足,現在叫我們經濟發展制度供給不足,這個約束太厲害了,只要跟企業家談他們就知道,我們的制度太難了,風險太大了,成本太大了;第二,廣東特別需要加速成長一批戰略性的企業家,沒有戰略性的企業家也不行。
  第二屆“十大新粵商”新鮮出爐
  1.李興浩(廣東志高空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自1994年創辦志高空調以來,一貫注重科技創新,是“全國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企業”,多年來自主研發碩果累累,擁有眾多核心技術。著名的“21條理念”是李興浩及志高人創業以來經營管理智慧的結晶,是志高一切經營活動的最高準則。
  2.黃金松(廣東新華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堅持以“公司+基地+農戶”為發展水產品加工,形成一家集農、工、貿、技于一體的企業集團,旗下擁有潮州市華海水產有限公司、廣東新華海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昊天新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水產生產、加工企業以及科技公司。黃金松不斷調整經濟結構,對農副產品進行深加工,得以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穩固了中國為世界上最大的鰻魚出口國的地位。
  3.房向前(廣州友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長期以來,廣州友誼一直秉承著“友誼、超越、創造新生活”的企業哲學,著力打造高級百貨商店的品牌形象。房向前對VIP服務管理方面作了重大調整,重新梳理了VIP客戶,淘汰“睡眠卡”,有效激活了VIP貴賓卡的使用效率。他推行“擴場效應”模式,使得經營環境的大幅改善,聚客能力持續增強,并吸引多家著名連鎖機構及世界頂尖品牌的形象店、旗艦店進駐友誼,通過重點做好“三個提升”,物業出租率不斷提升。
  4.鄭烘(廣之旅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0年,鄭烘接掌廣之旅,上任伊始,便銳意改革,率先實行體制改革,并成為全國首家通過ISO9001認證的股份制旅行社。同時采取品牌經營策略,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提高質量和增加產品附加值方面,參與景區等上游資源的開發管理,使廣之旅向品牌化、網絡化、信息化、國際化方向發展。2007年還突破了傳統營業門店的經營模式,逐步向傳遞品牌價值、旅游文化的概念店轉變,成為國內唯一獲得全國旅游業質量管理最高榮譽“中國用戶滿意鼎”的綜合性強社。
  5.李正希(廣州產權交易所總經理)
  在其帶領下,廣州產權交易所不斷創新商業模式、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迅速躋身全國少數幾個交投活躍的專業市場行列。9年來該交易所累計完成各類產權交易項目5000多宗,涉及企業資產總額2500多億元,為國家和企業實現財富增值80多億元。其中,他組織策劃的廣州轎車、白云山集團、廣地花園、北二環高速公路、開陽高速公路、蓮香樓、泮溪酒家、羅定鐵路、廣東廣控集團等一批有代表性的企業成功地進行了資產重組。
  6.劉武(寶供物流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武的寶供物流成長史,活脫脫就是一部中國運輸業的變遷史。劉武率先在中國運用現代物流的理念為客戶提供物流一體化服務,“儲運-物流-供應鏈”已經是寶供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來源,同時也成為中國物流行業的一個典范,在中國發展第三方物流中作出了積極的作用和貢獻。目前,寶供集團已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業務運作網絡覆蓋全國并向海外延伸。
  7.柯宗耀(中經匯通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他以獨特的個人魅力、敏銳的前瞻意識以及敢為人先的氣魄,憑借多年海上航運積累的經驗,專注于現代物流業,先后創立廣州白云航空有限公司和中經匯通有限責任公司,并成功帶領企業團隊研發出集石油供應、金融服務、網絡技術、物流管理四大領域于一體的“匯通加油卡營運平臺”,為車隊及個人客戶提供汽車加油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完整供應鏈管理服務,企業自身也形成了獨特的商業運作模式。
  8.葉德林(廣東新明珠陶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從1992年籌建南海市新明珠陶瓷開始,葉德林堅定實施名牌戰略和品牌國際化經營戰略,堅持自主創新,在成長過程中他不斷總結成功經驗,汲取失敗教訓,按照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因地制宜地實施精細化管理,打造陶瓷行業國家級的現代企業集團,成功帶領新明珠從僅擁有兩條陶瓷生產線的小廠發展為國內同行領頭羊;同時也是最早一批成功開拓國際市場的民營企業之一。
  9.蔡高聲(廣東省絲綢集團公司董事長)
  在其帶領下,廣東絲綢十余年來在國企改革方面作出了巨大突破,在自主創新領域先人一步。公司現已成為以生產經營繭、絲、綢及服裝紡織品為主,集農、工、商、貿、科研、教育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年進出口額居全國同行業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