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物流怎么走更合適?
2008-11-5 11:1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徐梅
“整合利用社會已有物流資源,實現少投入、多產出,是實現農村物流發展的捷徑。”山東省交通廳副廳長高洪濤認為,“與企業的融合是其一,農村物流要注重的另一個方面就是與郵政物流和供銷網絡的結合。這兩者雖然都有自己的網絡,但是與交通固有的運輸、倉儲、站點節點優勢相比尚處于較低層次。如何減少投入,改造、利用這些已有的物流實體網絡,來發揮交通物流的優勢,也是發展農村物流不可忽視的方面,當然各地要因地制宜。”
道路運輸局局長孔衛國也認為,農村物流組織的合理化是第一位的,一些必要的基礎設施并不一定要新建,以現有的資源為基礎,將其進行合理的組織納入農村物流體系是一條比較好的路子。
依靠大企業,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農村物流“農”是特色,但是縣域物流是農村物流的基礎,沒有縣域物流的健康發展,農村物流將成為無本之木。因此先建立成熟的工農商貿并舉的縣域物流體系,再向農村物流延伸的做法在8個試點縣中取得了共識。而在縣域物流體系中,龍頭企業的作用不可低估。沒有企業做支撐、沒有企業進駐物流園區,農村物流做不大,更做不強。
以山東萊陽為例,通過政府引導,全國出口創匯20強的龍大集團,將115輛貨運車全部賣掉,貨物運輸全部交付交通物流運作,魯花、天府、吉龍等企業集團紛紛進場經營,經濟效益非常可觀。榮成市則通過采取多種方式大力培育物流強企,特別是中外運物流等知名強企的落戶對榮成市物流企業的集團化和國際化將產生明顯的影響。寧陽、章丘等地也在企業帶動農村物流發展方面做足了“功課”。
經過對試點縣的全面總結,高廳長發表了對企業帶動農村物流的看法:“不以強企作依托,農村物流的發展是形不成規模的,必須依靠大企業,走集約化發展的路子。”
孔局長分別從物流企業和企業物流的角度做了更細致的闡述,“農村物流要面向企業物流和物流企業兩個方面。政府對龍頭企業的自備物流要積極聯絡整合,讓其發揮帶動公共物流的作用。同時,發展物流企業,讓其促進公共物流的規模化、集約化,達到企業物流和物流企業優勢互補的功效。”
引入“第四方”物流,降低農村物流風險
物流是個系統工程,包括了實體、信息、倉儲、運營、人才等諸多要素,因此,高廳長強調:應盡量做到綜合配套和協同,防止單一化造成的經濟效益的缺失。孔局長適時引入了第四方物流的概念,他解釋,無論規劃征用土地建設大的物流園區還是物流中心,都不能政府包打天下,也不能一個企業壟斷,而應該引導強勢物流企業進駐園區搞物業管理、信息支持等的綜合場站,這樣才能體現競爭和優勢互補,降低投資風險。甚至可以政府征地后,其他物流項目都按照投資商的想法建設,盡力做到政府少花錢,甚至不花錢,實現企業運營。
8個試點縣在前期試點中都已經注意了物流信息網絡的建設,后期應注意提升信息化的水平,不能將物流信息的整合僅局限在縣域范圍內,而應該擴大覆蓋面至全省、全國,還要注意使用的便捷與簡單。物流實體網絡也要向外界擴散,打造物流通道,在這一方面壽光推進的場站與“綠色通道”的連線工程建設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倉儲的建設山東省交通科研所正在研究適合各地情況的分撥中心、服務站以及服務網點,各地可以因地制宜,選擇適合自己的模式,也可以利用原有的資源避免新建。日照嵐山在經濟總體偏弱的條件下可以加強組織性,避免投入過多造成的壓力。濱州沾化則是強化四位一體交管所節點的建設促進物流的發展。
李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