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強勁動力源于開放式科技創新體系

2008-11-5 1:0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改革開放30年、德陽建市25周年以來,全市科技工作緊緊圍繞我市經濟發展總體目標,加強企業自主創新,大力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和人才強市戰略,狠抓科技興農和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為德陽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強大的科技動力、堅實的科技支撐和優質的科技服務。這些都源于我市科技工作在歷屆市委、市政府的決策下,尋求改革了一套適用于我市經濟發展的開放式科技創新體系,為我市經濟的跨越式又好又快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動力一:重大科技工程的突破性進展為支柱產業提速
  所謂開放式創新體系,就是只要適合德陽經濟發展的科技創新政策、項目都可以吸納推廣。國家八五星火計劃在我市的推行無疑為我市支柱產業注入了強勁的動力,大大地提升了支柱產業的發展速度。從1986年到1994年,省科委和德陽市政府共同組織實施了星火科技產業帶示范工程,取得了顯著成績。1994年10月,國家科委在我市召開了全國星火計劃現場工作會,將這一做法在全國推廣,產生了巨大影響。1996年和2002年,德陽兩次被國家科委批準為國家星火技術密集區。1995-2000年,我市實施的科技興市百億工程是四川省科技興川千億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市政府組織實施的重大戰略性、帶動性科技工程,共實施國、省、市、縣科技計劃項目538項;連續6年超額完成省下達的發展科技產業實現產值、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實現產值的目標任務,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1998年10月,德陽被批準組建高科技產業園區,享受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有關優惠政策。該園區的建立填補了德陽沒有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空白,為省政府構建成德綿高新技術產業帶奠定了基礎,為發展德陽高新技術產業爭得了機遇。
  2002年,我市啟動了加速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以二重、東電、東汽、川油宏華等為核心的重裝基地制造企業集群和重大裝備制造產業鏈初步形成。到2007年,重裝企業實現的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利稅總額、利潤總額分別是2002年的9.54倍、7.94倍、17.90倍、60.39倍,裝備制造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支撐和帶動作用。
  市科技局努力構建重裝基地企業的創新體系建設,企業以創新體系為動力源加快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到2007年底,我市已在重裝企業建立國家、省市級技術中心16個,有專利企業52家。2007年,德陽市材料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51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49.52億元,比2006年增長13.62%,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占德陽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的比例達50%。
  2003年,市科技局編制了《德陽市制造業信息化工程重點城市發展規劃》,德陽被國家科技部列為“制造業信息化工程重點城市”。 2007年,德陽被批準為“十一五”國家制造業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重點城市。
  動力二:科技興農助推星火富民科技工程
  1990年-2005年,德陽市開展了5輪省、市農村科技示范鄉鎮工作,列入示范的鄉鎮通過狠抓普及科技知識,狠抓科技成果的組裝、配套、示范、推廣和應用,實現了農業產業化規模發展。大力實施糧食豐產、星火富民科技工程,推進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建立農業科技園區和專家大院,全市已建成專家大院12個,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在新品種培育、農村實用技術的推廣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特別是德陽的油菜育種工作已位列全省前列,選育的“德油”系列油菜品種具有雙低高產、優質高效的品質,成為全省油菜種植的主推品種之一,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0%。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開始在農業上廣泛應用,為全市農業的穩步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動力三:科技成果與交流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性發展
  1995年以來,市科技局以廣漢市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一批生態鄉鎮為主體,推動全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大力實施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防御自然災害、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改善城鄉人民居住環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的科技開發項目和軟科學研究項目,試驗區在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從1999年起,我市抓住部、省共建“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四川)基地”的機遇,以中藥現代化產業項目實施為重點,充分發揮國家級、省、市1000多項科技進步(成果)獎轉化為生產力的開放式創新體制,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這批成果共創經濟效益137.76億元。同時,大力開展產學研結合,推動校(院、所)市合作。有100多家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協作關系,有9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與德陽在科技、經濟等領域開展了良好合作。市科技局與西南交通大學物流學院共同完成了《德陽市現代物流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對未來物流發展方向作了戰略規劃。科技普及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全民科技意識普遍提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深入人心,在全社會形成了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這些都是我市長期推行開放式科技創新體系為工農業發展、經濟騰飛注入了強勁的動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