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安徽天長市汊澗鎮采取四項措施 建設經濟強鎮

2008-11-11 20:5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近年來,天長市汊澗鎮依托交通區位優勢,緊緊圍繞天長市“三大工程”、“三年倍增”經濟發展目標,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按照“興工強鎮”、“科學發展”的工作思路,立足汊澗實際,著眼長遠發展,從抓招商引資、結構調整、優化投資環境等處入手,采取多項措施,合力促進經濟發展。2007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2億元,實現二、三產業總產值18億元,工商稅收3208萬元,財政收入350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80元。 
    以“構筑發展平臺”為著重點,快速發展工業經濟。汊澗工業園是天長市重點予以發展的“四園”之一,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后,該鎮將工業園區建設規劃調整為:以天汊線和寧連高速連接線十里工業長廊為發展軸線,形成占地為4平方公里的“一線、兩區、六塊”的汊澗工業園區總體發展格局。新的工業園區分為A區和B區。A區為原汊澗工業園區,重點建設今麥郎食品工業塊、益民創業物流塊、天帝塑機塊和郜山新興工業塊;B區為原釜山鎮工業園區,重點發展儀表、電纜塊和旅游休閑塊。通過高效服務、齊抓共管,特別是通過加大對園區的基礎設施投入和招商引資力度,工業園區的承載能力和集聚效應明顯增強。初步統計,目前園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入18億元,入園企業37家;共引進項目43個,其中已投產項目34個,投資額14億元;在建項目9個,投資額6.5億元;已簽約籌建項目4個,合同投資1.5億元。2007年園區實現工業產值11億元,比2006年增長35%;工業增加值2.9億元,增長33%,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1億元,增長32%。今年上半年實現工業產值6.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4%,工業增加值1.9億元,增長25%,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5億元,增長30%。工業經濟強勁發展,為汊澗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和財政增收提供了支撐。 
    以“培育生態農業”為著力點,穩步提升農業經濟。在中央、省、市惠農政策的指導下,該鎮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結構,走科技致富、產業致富之路,大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一方面通過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讓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從事二、三產業;一方面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發展規模生態農業,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積極扶持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目前該鎮農業協會、農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在推動經濟發展上得到了體現。如:西園蔬菜協會帶動汊澗社區農戶規模種植300畝,輻射周邊村組農戶種植蔬菜達1000畝;汊澗畜業合作社帶動養豬大戶近50戶,年出欄生豬20000多頭;汊澗社區牌坊隊的米業加工企業發展壯大到8家,年加工大米近20萬噸銷往蘇浙滬地區。 
    以“商貿流通活鎮”為切入點,培育發展三產經濟。一是科學制定三產布局規劃。出臺扶持政策,降低三產的準入門檻,進一步繁榮搞活批發、零售、飲食等行業。二是大力發展市場流通業。繼續改造提升傳統市場,加強農貿市場建設;同時加快新興市場——房地產市場建設,不斷擴大市場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三是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全力支持龍隱莊園的開發建設工作,加快老年公寓城建設步伐,大力發展物業管理、文化娛樂等服務業。四是支持發展現代物流業。大力扶持益民創業園的物流項目,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實現工貿互動。 
    以“新農村建設”為閃光點,積極打造品牌經濟。一是打造清潔鄉村品牌。為積極穩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該鎮認真制定了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按照新農村建設“四新”、“四化”總體要求,以環境整治為重點,以完善規劃為龍頭,扎實開展“三治、三化”(即治臟、治亂、治差、美化、綠化、凈化)活動,以點帶面,梯度推進。目前,該鎮漂牌村、汊澗社區等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功能健全,環境整潔,新農村發展新格局已形成。二是打造文明鄉鎮品牌。該鎮抓住新農村建設契機,同時結合創建省文明鄉鎮活動要求,在鎮區全面開展“四亂”整治,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2007年投入近30萬元,更換鎮區路燈和架設釜山社區路燈;投入近100萬元,改造了永源東路、青年中路路面以及下水道;投入近20萬元,改造了鎮區環衛基礎設施。今年該鎮為進一步加強文明鄉鎮創建工作,針對繞城1600多米多年未治理散發濃濃臭味的舊城老河道,專門請江蘇省揚州市規劃設計院專家進行勘測、規劃、設計,治理工程總造價約700多萬元。通過治理,沿河兩岸將進行駁坡,新建排污管道,建兩岸風光帶,建兩米寬人行道,并安裝路燈。現治理工程正在進行。三是打造誠信政府品牌。該鎮積極轉變職能,以搞好項目服務、矛盾調處、環境整治為重點,加強軟環境建設,做到既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使投資者以最適當的投入、通過最簡便的程序獲得最滿意的效果,又做到調處好群眾矛盾糾紛,保護群眾的正當利益,做到兩頭兼顧,使群眾歡心、企業順心,努力打造信用洼地,經濟崛起高地。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