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鐵礦石談判的猜想與思考
2008-11-11 13:4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王文
面對目前鐵礦石市場價格一路下跌行情,大多數分析認為2009年度的談判價格將比今年降低10%~20%。
按照目前的情況,2009年的鐵礦石價格談判存在兩種可能:一是速戰速決,以買方的“大獲全勝”而結束。“兩拓”也好,淡水河谷也好,為了保住中國這個廣闊的市場,會在談判中充分展示其“能縮能伸”的本領,“委曲求全”,答應買方的降價要求,而且還可能是超出想象的降價幅度。但我們千萬別被假象所蒙蔽,這只是在弱市中賣方的一種緩兵策略,權宜之計。二是三家礦商會以虛假的漲價為條件,盡可能地拖延談判時間至明年二季度,以期待市場的好轉,增加其漲價的砝碼。在談判形式上,不排除三家礦商為了其共同的目的,達成暫時的聯盟,恢復到以往傳統的價格跟隨方式上。但協議時間可能會縮短到半年一定價,甚至一季度一定價。
因此,個人認為,2009年度的鐵礦石價格談判主動權看似在買方,價格低于2008年也已無懸念,但這只是在市場極度低迷時期的一個緩沖。國際金融危機終歸會慢慢退卻,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發展還會繼續,我國的城市化建設還會高速發展,對鋼鐵產品和鐵礦石原料的需求仍將會恢復旺盛。如果我們不做好充足的準備,國外鐵礦石供應商仍會不失時機地隨意、隨時、無禮地提出漲價要求,任何協議都構不成保障。因此,對于我國鋼企來說,一定要考慮到未來形勢的變化,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積極地采取措施,應對未來類似今年的突發情況,掌握主動權。
囤礦:試想,如果沒有港口的這幾千萬噸囤礦,在9月份淡水河谷強硬、無理地要求中途加價的時候,我國鋼協和鋼企還有斷然拒絕的底氣和勇氣嗎?建立自己的儲礦場,進行充足的戰略儲備,永遠是應對突發事件的必要措施之一。大部分進口礦市場價格已低于國內采選成本。因此,目前應該是囤礦的最佳時機。
增加礦山開發投入:礦山從投入到產出一般需要2-3年的時間,利用暫時的需求低迷時期進行一定的戰略投入,未來市場復蘇時正是釋放產能的時候。
研究印度礦、南非礦、伊朗礦等的燒結配礦工藝:高爐對不同礦種的使用更主要的是一種習慣,改變配礦結構后加以認真研究,再輔以一定的熟悉和適應過程,完全可以滿足高爐生產需要。長期的、絕對的依賴于一種礦種,會受制于人,不是長久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