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技術之條碼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2008-10-9 0:1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摘要:條碼技術作為一種重要的自動識別技術,在物流信息化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用。本文針對條碼技術人才在自動識別技術產業極其短缺的現象,提出了人才培養思路,對高職高專層次的條碼技術人才培養目標和方案進行了深入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物流信息技術;條碼技術人才;人才培養方案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條碼技術作為一種重要自動識別技術,在商業流通信息化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已經廣泛應用于我國的零售業、制造業、貿易物流、政府、金融等諸多領域。
一、條碼技術人才需求分析
據調查數據顯示,隨著條碼技術在各行業的廣泛應用,各類企業和條碼技術公司的人才需求估計在300萬人以上。而現有條碼技術從業人員中眾多為算機技術專業、信息管理專業、物流專業或其他經過簡單培訓上崗的工作人員。對條碼技術認識不全面,操作不熟練;兼顧技術和管理復合型的高級人才更是嚴重不足。本文基于高職高專應用人才培養層次,探討設計條碼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為各高校和培訓機構開設條碼技術專業或者條碼技術培訓提供參考。
二、條碼技術人才應具備知識能力結構分析
根據條碼技術人才的崗位分析,崗位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如下:
條碼的編碼、設計、生成、檢測、識別等知識;
ANCC系統應用知識與能力;
物流信息系統管理與維護能力;
POS系統開發設計、應用與維護能力;
數據采集應用能力;
RFID技術應用能力。
三、條碼人才培養方案的確定
按照突出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組建課程結構,改革教育方法,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育體系,突出"短、平、快"的人才培養模式特點。
1.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和培養方向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系統掌握條碼技術RFID技術等、具有扎實的條碼技術專業基礎理論和熟練的應用能力、能在條碼信息管理從事高級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應用技能型人才。按照崗位不同可以確定人才培養方向:物流信息系統開發人才、系統管理應用人才、系統工程人才等各類高級信息化人才。
2.教學內容
按照逆向構建理論,教學內容可以圍繞以下模塊進行:條碼基礎理論、系統開發模塊、POS條碼系統應用、條碼系統工程、物流信息處理、職業道德。
3.課程設置
對課程的整合、開發和創新,重建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也是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高職高專學制普遍較短,課時安排緊張。專業課程必須精選、實用。我們可考慮專業課程如下:
基礎理論:條碼技術基礎、RFID技術基礎。
系統開發: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VC高級開發語言。
系統應用:POS系統應用與維護、條碼系統案例分析。
系統工程:電工電子、條碼系統工程。
信息處理:倉儲物流管理、管理信息系統。
4.職業應用能力培養指導思想
(1)以能力培養為中心,按“必需,夠用”的原則整合專業理論和實踐課程教學內容。
(2)必須形成與能力培養緊密結合的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
(3)注意學生的綜合素質(自我學習、信息處理、與人交流合作、解決問題、創新應用)培養,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4)職業導向明晰。應注重產業服務與教學開發相結合,堅持以學生就業為辦學導向。
(5)自我學習能力培養,實現專業人才的可持續發展。
(6)應用能力培養始終與行業結構的發展、變化保持一致。
四、條碼技術人才培養途徑
1.理論教學體系和教學環節
理論課程滿足該專業學生的需要,突出學生知識和能力結構培養的完整性。其教學體系的構建必須以"必須、夠用"為原則,增加實踐教學課時。
(1)基礎理論課程針對條碼技術職業崗位群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專業技能的訓練、轉崗能力和關鍵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獲得較寬厚的專業基礎學科的知識。
(2)專業理論課。理論課的設置應以“適度、適應”為標尺。
(3)專業技能課。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為目標,包括專業理論課的課內實驗、專業技能課。
理論教學中注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利用。如:多媒體技術、借助校園寬帶網絡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設施,進行輔助教學。
2.實踐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包括課程內教學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綜合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時應達到總學時的40%以上。在實驗中應注意減少演示性、驗證性簡單實驗,增加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綜合應用能力的設計性、應用性、綜合性內容。
3.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專業應用性人才的培養,不僅要具備 “軟件”條件,還需相應的“硬件”條件,建設經濟實用的實驗室和產學研結合的校外實訓基地。條碼技術實驗室也可與物流管理專業實驗室等進行融合,以優化資源配置。
4.校企合作共同培養
借鑒德國“雙元制”的辦學體系和教學模式,采取半工半讀模式,可大大降低培養成本,縮短培養周期,真正實現學校、企業優勢互補。
5.師資和師資培養
堅持專職與兼職結合、學校與企業結合、理論與實踐并重、教學能力與專業實踐能力并重、學歷提高與專業培訓并重的基本原則拓寬職業教育師資來源,創建和優化“雙師型”教師隊伍。
作者單位:山東經貿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淑麗,譚雪清.快速發展的危機—中國自動識別產業人才需求與人才培養調查[J].自動識別技術與應用,2006,1:45-47.
[2]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N].人民日報.200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