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綜合物流論文

培育寧波港口物流市場主體對策研究

2008-10-29 14:3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寧波市政協港口物流業對策研究課題組
    同步于港口吞吐量的迅猛增長,近年來寧波港口物流企業數量保持較快增長,但總體發展水平仍處于初級階段。本文通過對寧波港口物流市場主體現狀的調研以及國際發展趨勢的借鑒,提出了培育寧波港口物流主體的總體思路,探討了其發展模式與途徑,進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港口物流市場主體的類型分為:貨主、船公司、運輸代理企業、港站型企業、聯運型企業、倉儲型企業。
    二、寧波港口物流企業的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港口物流企業的發展現狀
    1.港口物流企業以中小民營企業為主,數量多、規模小。
    2.港口物流企業運營機制靈活,業務增長迅速。
    3.港口物流企業注重國際認證,具備長期發展戰略。
    4.港口物流產業集群初現端倪,擴散效應比較顯著。
    (二)港口物流企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降低成本為主要盈利模式,忽視增值服務開發。
    2.從業人員中高素質人才缺乏,成為企業發展瓶頸。
    3.企業信息化比例較高,但應用水平有限。
    4.物流設備投資規模較小,投資方式單一。
    5.運營效率低,運營成本居高不下。
    6.服務水平低、范圍窄、差異性小。
    7.技術要素缺乏,主要依靠資本和勞動力驅動發展。
    8.競爭環境有待規范,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三、港口物流市場主體培育的緊迫性與國際發展趨勢
    (一)寧波港口物流市場主體培育的緊迫性
    1.港口物流業務需求迅猛。2007年寧波港集裝箱吞吐量達93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1%;貨物吞吐量3.45億噸,同比增長11%。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1.58億噸,呈現出迅猛發展態勢。如果不加緊培育有競爭力的港口物流主體,勢必形成供給瓶頸,導致物流需求流向周邊港口,喪失發展的機會。
    2.現有港口物流企業服務水平低、能力不足,缺乏綜合化、一體化港口物流服務提供商。
    3.國內外港口物流企業搶灘市場競爭加劇。一是大量外資企業進入國內市場,二是寧波本土港口物流企業國際化程度低。而一些具有國際能力的運輸企業,一般只從事國際間的干線運輸,沒有在國外的配送終端體系,形不成完整意義上的物流企業。
    (二)當前港口物流市場主體的發展趨勢
    1.市場主體的服務功能趨向綜合化、一體化。
    2.市場主體經濟效益趨向增值化、多元化。
    3.市場主體基礎設施趨向網絡化、國際化。
    四、培育寧波港口物流市場主體的總體思路與模式
    (一)培育港口物流主體的總體思路與目標。在寧波港發展綜合立體物流的指導下,以國際物流巨頭為標桿,以國有物流企業為龍頭,大力扶持民營物流企業,加快培育和打造出一批有影響、有規模、有實力的現代港口物流企業,形成總量適當、結構與比例合理、服務高效、品牌優良、經營規范的現代物流市場組織體系,為寧波港口物流業做大、做強、做優提供強大動力支持。
    (二)培育港口物流市場主體的基本原則。專業化、規模化、綜合化、一體化、市場化、品牌化。
    (三)培育港口物流主體的主要模式
    1.轉型提升。近期物流發展仍處于自營物流與第三方物流共存的階段,在培育期應抓好引導、提升。一是要引導傳統貨代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實現貨代企業的物流化、信息化、國際化。二是鼓勵有實力的船公司上岸開展多式聯運及配送服務。
    2.整合剝離。在戰略上,港口企業應將物流業與貨物裝卸運輸一樣,作為重點發展的主業,將港口自理物流作業剝離出來,集中起來形成一個物流部門獨立運作,逐漸轉變為以提供“供應鏈服務”為主的第三方物流服務商。
    3.聯盟或合資合作。一是港航協作。船公司通過投資港口碼頭并打通與貨主的聯系,有利于建立穩定的貨源。二是港貨協作。有利于貨主與港口企業形成長期穩固的戰略合作關系。三是港港協作。主要是通過相互持股、碼頭經營、內支線開辟來培養自身的“喂給港”體系。
    4.國外引進與本土培育。一是適應物流國際化、本土化需要,加快引進國際物流巨頭。二是利用近年來國家對國際貨代由審批轉為備案以及外貿經營權的放開,充分發揮浙江民營資本實力強、靈活、高效的特點,大力扶持民營物流企業,新組建幾家起點高、規模大的現代物流企業,使其成為行業的中堅。此外,除了傳統的合資、獨資外,還可采用諸如并購、境外上市等新興招商引資方式,實現與國際資本的對接,以增強本土物流企業的競爭力。三是推進臨港工業企業的物流服務外包。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寧波市已形成能源、鋼鐵、石化、修造船、汽車等六大類臨港工業。
    五、培育寧波港口物流企業的對策建議
    (一)適時組建寧波港物流公司。鑒于寧波港國際集裝箱發展總公司具有“內陸無水港”運作、保稅物流園區經營、集卡參股、堆場經營等物流業務,可以此為基礎,通過整合下屬船公司、貨代、海鐵聯運企業等業務,單獨組建物流公司,并將物流業與集裝箱運輸、散雜貨運輸、港口服務業一樣,作為集團近期重點突破的主導產業,做大、做強、做優。此外,要加快啟動港口集團申報5A級物流企業的工作,促進港口發展模式的轉型和綜合競爭力的提升。
    (二)加快落實推進部市鐵路共建共享協議,大力培育海鐵聯運的物流組織體系。當前,港口海鐵聯運是“短腿、空白”,中遠距離腹地的攬貨和物流組織體系的主體缺失。(1)盡快促成全國海鐵聯運龍頭企業——中鐵聯合集裝箱公司與寧波港集團合資,今年要完成寧波分公司的組建和運作。(2)抓緊鎮海港區大宗散貨樞紐港、北侖港區集裝箱辦理站的建設,實現鐵路直達港區。(3)對已建成的上繞、鷹潭“公路無水港”,應鼓勵同步開展海鐵聯運試點,對500公里以外的中西部城市應發揮中鐵集運的網絡優勢,研究在異地設立分支機構,或依托當地已有機構新辟 “海鐵聯運無水港”業務。
    (三)加快北侖港口物流園區建設,為引進總部型、骨干型物流企業創造條件。一是今年要完成亞浦國際物流園區一期0.85平方公里的建設和招商選商。引進美國普洛斯、新加坡安博等知名物流地產開發商入駐,推進“以外引外”,形成以國際物流港口為主、兼顧企業自營物流的開發規模。二是高起點開發建設梅山保稅港區。依托保稅港區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的優勢,探索引進新加坡等現代化國際物流巨頭成規模開發,重點發展國際采購、國際中轉、國際配送、轉口貿易等高端港口物流業務,提高我市港口物流業的整體發展水平。三是依托已建成的穿山保稅物流園區,進一步發揮“區港聯動試點”優勢,吸引更多物流企業到園區租倉開展保稅業務。四是進一步擴大上繞、鷹潭等省外“無水港”布點,積極推動 “無水港”內的空箱堆存、修箱、定艙平臺等延伸功能建設,提升攬貨能力、降低物流成本。
    (四)壯大寧波貨代企業的規模,提升船公司的等級。一是積極鼓勵本地大型貨代企業走出去,在異地建立經營網絡和分支機構,重點開拓浙北、蘇南、長江水道、鐵路及杭甬運河沿線的航運市場;推動中外運、中遠物流等龍頭貨代企業實行服務延伸戰略,完成“門到門”的全程式服務和增值服務。二是出臺優惠政策,提升國外船公司,特別是前20強在寧波港分支機構的等級,爭取多設區域總部,將辦事處升級為分公司,以便在航線開辟、艙位預留、運價制定等方面獲得主動權,鼓勵有實力的船公司上岸開展海鐵、公海多式聯運。
    (五)加快整合集卡企業,引導組建規模化、專業化的骨干集團。通過資產、車輛、貨源上的整合,重點扶持一批規模大、信譽好、設施完善的集卡企業,以復原正常運輸價格和健康的運輸市場體系,提升行業競爭力。一是要重點扶持涌金物流集團完成實質性組建,在服務規范、網絡布點、調度運行、金融結算等方面統一,成為寧波市最大的集卡專業化運輸集團。二是鼓勵寧波汽車運輸公司大力發展代為包裝、代檢、貼標簽等增值服務,爭創5A級物流企業,成為道路運輸企業發展綜合物流業的龍頭。三是鼓勵集卡車隊發展甩掛運輸,節約裝卸時間,提高運輸效率。
    (六)鼓勵鋼鐵、石化、汽車類臨港企業的物流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一是適應寧波建設東南沿海新興鋼鐵工業基地和寧波鋼廠中遠期年產能達1500萬~2000萬噸需要,做好礦石、煤炭等原材料調入和鋼材產成品外運、到港裁制加工等物流外包。二是依托鎮海煉化擴建以及臺塑的逐步達產,做大、做強鎮海石化物流,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競爭力的石化物流企業。三是適應吉利汽車擴建,依托汽車工業分工細、集成度高、供應鏈長的特點,重點發展從零部件采購、運輸、倉儲、配送一體化的綜合物流服務。
    (七)建立健全港口物流重點企業聯系制度,抓好物流企業發展資質的評估評定工作。一是加強企業間、企業與協會、政府間的信息溝通和交流,及時掌握業界的最新發展動態,主動幫助企業解決政策環境、人力資源、信用擔保、優惠待遇等問題。二是充分利用“新加坡·寧波周”、“香港·寧波周”、浙洽會等招商平臺,吸引國外知名、國內骨干企業落戶寧波或合資、合作,帶動寧波本土物流企業成長。三是做好國標《物流企業分類與評估指標》的宣傳、貫徹,遵循 “政府引導、行業自律、企業自愿、社會監督”的原則,做好港口物流企業評級的申報、初審、轉報、復審工作,規范物流市場主體的發展。建議由市物流辦牽頭,各職能部門參加,新組建的市物流聯合會承擔。
    (八)強化政府監管,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引導企業有序發展。一是政府相關部門要聯手做好市場準入工作。對缺乏競爭力、分散社會資源的個體或小企業進行必要的門檻限制,以集中資源和優勢發展龍頭和骨干企業。二是針對行業壟斷經營、低質競爭行為,要加強監管,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環境,使各類物流企業能夠平等進入市場,在競爭中優勝劣汰。三是進一步推動物流行業協會的發展,充分發揮其制定行業管理規范、推廣技術標準、交流行業發展信息、聯系行業內企業等作用,促進行業自律,增強對企業的服務和協調。四是按照 《物流企業信用評級管理辦法》,加快建立港口物流企業信用等級評估制度,增強企業信用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保障受評企業的合法權益。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