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鐵路帶動工業 超越危機走向繁榮
2008-10-28 2:4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每次大衰退過后,都誕生了新的世界強國。而英國正是憑借鐵路的大發展,帶它走出了1825年的經濟危機,成為世界霸主。
1825年7月,英國爆發了第一次周期性的普遍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在這以前,英國經歷了一個短時期的工業高漲階段。當年工業產值比1820年增長了1/3,反映當時生產水平的生鐵量增加了58%,棉花(12170,-85.00,-0.69%,吧)消費量增長了39%。
但危機再次埋下,當時英國國內外市場卻沒有隨著相應擴大。
當時,拿破侖戰爭結束不久,遭到巨大破壞的歐洲大陸市場容量縮小,再加上農業歉收,英國在歐洲市場的商品銷售遇到了很大困難,出口額從1814年的2690萬英鎊下降到1825年的1460萬英鎊。對美國和中南美洲的出口也從1815年的1580萬英鎊減少到1340萬英鎊。
同時,英國國內市場由于工人的實際工資下降而受到極大限制。1824~1825年期間,工人的實際工資僅相當于1792年的 4/5左右。生產和銷售之間嚴重的脫節,使經濟危機不可避免地爆發。
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工業生產和對外貿易都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有3549家企業破產,80家銀行停止支付,英格蘭銀行的黃金(157,3.59,2.35%,吧)儲備從1824年 3月的1390萬英鎊驟降為1825年12月的 120萬英鎊。棉花、羊毛和生絲的消費量減少了 1/3以上,煤的消費量減少了一半,整個出口減少了 16%。大量失業工人出國謀求生計,人口外流的數目大增。
危機以后,紡織工業步履蹣跚。但是,隨著世界上第一條動力機車線路的開通,英國各地開始大興土木建設鐵路,經濟發展找到新的契機。鐵路業的興起帶動了冶金、煤炭、機車制造業的發展,運輸成本迅速降低,進而帶動其他工業的發展,英國經濟從此經歷了長達近12年的繁榮。
英國鐵路業的興起,帶動其他工業的發展。而后,紡織機械制造技術的進步使紡織業成本進一步降低,從而擴大了需求。
1834年到1836年,英國成立股份公司名義資本額為10520萬英鎊,其中鐵路占6960萬英鎊,銀行機構占2380萬英鎊,保險公司占760萬英鎊,采礦企業占700萬英鎊,運河占370萬英鎊。英國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
最后,英國為了開拓海外市場,廢除了《谷物法》,從而擴大了國內的市場需求,同時開放了市場,并不惜以戰爭在全球進行殖民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