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生產資料論文

從散糧汽車運輸看黃淮海糧食現代物流的發展

2008-10-24 17:3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非曲直河南地處中原,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譽。河南省位于黃河中下游,黃淮海平原的西南部,是我國最重要的小麥主產區,連接著京津、華東、華南、西北、西南糧食主銷區。以小麥為代表的河南糧食銷往北京、上海、天津、內蒙、廣東、廣西、福建、四川、貴州、重慶、陜西、山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浙江、云南等18個省(市、自治區),這在平衡全國糧食市場供應、保證國家糧食流通安全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2006年,全省收購托市小麥超過1800萬噸,收購量占全國6個小麥主產省收購總量的近一半,為河南農民增收20億元,最大限度保護了農民的利益,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了貢獻。

  河南省會鄭州是我國重要的交通和通訊樞紐,京廣和隴海鐵路、京珠和連霍高速公路、107和310國道在此交匯;省內公路網發達,省會鄭州與18個省轄市已實現了高速公路的貫通;鄭州擁有亞洲最大的鐵路編組站鄭州北站和全國最大的鐵路零擔貨物中轉站鄭州東站,形成了以公路、鐵路為主的綜合運輸體系,綜合運輸能力不斷提高,已成為全國重要的貨物集散地,為大宗糧食交易和發展糧食現代物流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2005年5月,國家糧食局在鄭州舉辦的“黃淮海地區糧食現代物流發展模式研討會”上確定了散糧汽車是黃淮海地區糧食現代物流發展的主要模式。

  河南省糧食交易物流市場是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于2004年3月16日由河南省糧食局直屬的金地、金糧、金麥、金鼎四大糧食集團公司和河南省糧食科學研究所、河南省糧油飼料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共同組建成立的大型股份制企業,隸屬于河南省糧食局。物流市場成立之初,就構筑了交易和物流兩大框架,成為全國唯一的交易和物流并舉的復合型糧食批發市場。通過兩年多的運作,已形成了以交易為龍頭,以貿易為紐帶,以儲備為基礎,交易和物流并舉的戰略格局。為推動糧食現代物流的開展,發揮物流市場在信息、資金、資源的優勢,實現省內外糧食購銷企業和加工企業直通對接,降低糧食流通成本,在對河南省散糧專用車現狀進行調研的基礎上,抓住時機,整合社會資源,組建了全國目前規模最大的汽車散糧專業運輸公司———河南豫糧宸光散裝運輸有限公司,擁有散糧專用運輸汽車40輛,大力開展第三方物流服務,打造“豫糧物流”品牌,初步形成了貿易物流一體化形式,以貿易推動物流,以物流促進貿易的“河南糧食現代物流模式”。

  一、河南豫糧宸光散裝運輸有限公司的運轉情況

  2005年5月,黃淮海地區糧食現代物流發展模式研討會后,河南省糧經系統先后對開展糧食散裝物流比較早的山東廣饒和萊州進行了考察,并對河南省散裝糧食運輸市場以及散糧運輸企業的管理模式進行調研,明確了以散糧運輸為突破口發展糧食現代物流的思路。2005年底,河南省糧經系統先與河南宸光散裝運輸有限公司采用合作的形式進行散裝物流運營管理的探索,并于2006年7月正式組建了河南豫糧宸光散裝運輸有限公司,該公司是物流市場控股子公司河南豫物流有限公司與河南宸光散裝運輸有限公司成立的股份制散裝糧食專業運輸公司,注冊資本100萬元,河南豫物流有限公司投資51萬元,占注冊資本的51%,經營范圍為糧食散裝運輸。公司成立后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由起初的12輛后8輪的單一車型,發展到目前以5軸半掛車為主,后8輪車型為輔,擁有近40輛(不含國家糧食局批復的5輛半掛車)散裝專用汽車的散糧專業運輸公司。高效、靈活、低成本的散糧專用汽車以熱情周到的服務,深受用戶的歡迎,發糧單位使用散糧汽車積極性高漲,半年來在市場上初步樹立了“豫糧物流”品牌,有力地推動了河南省糧食散裝運輸的發展。

  1.散裝專用汽車的效益情況(見表一、表二)

  從2006年7月正式運營至2006年12月底,散運公司已完成散裝糧食運輸量19.65萬噸,運營收入650萬元,上繳稅金26萬元。

  散運公司通過近一年的運行,車輛的收入、成本費用和效益基本上體現出來,由于氣候、節假日、車輛維護等原因車輛年正常運行天數為300天,散裝汽車的年投資收益率在30%-40%之間,兩種車型具體的平均運行情況見表三(由于5軸半掛車4月正式投入運行,運行周期為9個月,后8輪車型含散運公司成立前的合作期運行時間為12個月,均不含車輛折舊)。

  2.散裝汽車的運輸半徑

  固定成本對應于車型是固定的,后8輪每天為268元/天,半掛為468元/天,而影響效益的主要因素是運輸量及營運直接費,從公司的運行數據看運距對成本也起很關鍵的作用。

  從表四、表五可以看出,5軸半掛車作為散糧運輸的主車型在市場上更具競爭性,國家糧食局專家組的選型是正確的,由于受承儲企業場地的限制以及地磅等設施的限制,后8輪車型較前者具有靈活性,可作為輔助車型使用(指9.6米車型,不一定是后8輪),目前該公司的大小車為17:23,下一步將重點發展半掛車,從使用情況看大小車數量比在3:1較為合適。

  從運行效益上看,后8輪車在200公里以上效益增加不明顯,而且加上壓車(壓一天增加一天固定費用)、路途罰款、車輛維護、車輛磨損等因素,其運行半徑為200公里以內,實際控制在150公里以內;同樣5軸半掛車運輸半徑在400公里以內,實際運行在300公里以內。

  二、散裝運輸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糧食現代物流的發展上從糧食散裝運輸取得了突破,在局部改變了傳統的糧食運輸模式,但目前仍面臨相當大的困難,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資金投入不足,嚴重制約了糧食物流的發展

  糧食企業通過近幾年的改革,基本解決了“三老”問題,理順了產權關系、甩掉了歷史包袱,出現了加快發展糧食物流的契機,但由于糧食行業利潤薄,吸引外資困難,且自有資金匱乏,投入不足,制約了發展糧食現代物流所需的配套設施建設,阻礙了糧食現代物流的快速發展。

  2.糧食現貨分散貿易,降低了散糧汽車的運行效率

  河南雖然是糧食貿易大省,但糧食現貨貿易進場交易較少,各自為政的分散貿易占主導地位,各個貿易單位缺乏網絡化的組織,不利于散糧汽車的調度,致使散裝專用車輛空返率高,降低了車輛利用率,增大了糧食物流企業的經營成本,影響了對散糧汽車及其配套設施的投資積極性。

  3.缺乏扶植糧食物流發展的優惠政策

  糧食現代物流正處在發展的萌芽階段,需要各級政府和部門的大力扶植使之發展壯大。目前,糧食物流企業運行成本居高不下,制約了散裝汽車的發展,以單臺散糧汽車運營費用為例,在不計車輛折舊的情況下,投資年收益僅30%-40%,經營壓力較大,致使對糧食物流觀望多,實踐少,投資熱情不高。

  4.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溝通不暢

  與其他行業的信息化建設相比,應當說我國糧食行業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是較為落后的,是目前未經信息化技術改造的傳統行業之一。其信息化、網絡化水平無法適應糧食現代物流發展的需要。信息化程度低,信息的傳遞和溝通不暢,運行效率低下,制約了物流的發展,降低了散裝汽車的運行效率。

  5.運輸市場的混亂,制約了散裝專用汽車的發展

  雖然目前使用的散裝汽車已基本實現了規范化、專業化,但在實際運營中,小奔馬、私自改裝車、簡易車以低成本在各自范圍內強烈沖擊著散裝運輸市場,無序競爭的態勢已經出現,不利于糧食散運的發展。運輸車輛的規范化和運輸市場的規范化問題亟待解決。

  三、建設物流體系,加快糧食現代物流發展

  汽車散裝運輸是黃淮海地區糧食現代物流發展的有效突破口,只有改變運輸手段、建立完善的糧食現代物流體系才是糧食物流發展的根本,否則糧食散運就會像傳統的包裝運輸一樣走向惡性競爭的泥潭。

  1.現有的糧食批發市場特別是省級糧食批發市場是發展區域糧食物流的重要平臺

  糧食批發市場特別是省級糧食批發市場目前已發展成為政府糧食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是糧食物流的重要平臺。2005年初,國家糧食局《關于進一步促進糧食批發市場發展的意見》,為新時期糧食批發市場建設發展指明了方向。以河南省物流市場為例,近兩年在完善政策性用糧場內集中交易,積極探索貿易糧進場交易模式的同時,大力推進網上交易,鞏固發展主業,同時,探索糧食物流、糧食倉儲、信息服務、鐵路運輸代理、融資租賃等新業務和服務,形成大宗糧食交易和貿易與糧食物流融為一體的河南物流發展模式,成為河南省糧食物流的龍頭。

  2.建設以糧食批發市場為核心的糧食現代物流聯盟是建設物流體系的捷徑

  糧食現代物流的運行不同于原始的點對點的貿易,更注重網絡化、組織化、規模化,就黃淮海區域而言,單一的糧庫或加工企業不具備規模化運行的能力,只是當作為企業經營服務的企業物流存在,而糧食批發市場通過多年的經營,已形成一大批穩定的客戶群,在糧食交易、貿易組織、交割結算等服務過程中樹立了良好的信譽,已具備物流體系建設的基礎。糧食批發市場可從會員和客戶中選擇一批信譽好、實力強的糧油貿易和加工企業形成以市場為核心的集糧食收儲、貿易、運輸為一體的糧食現代物流聯盟,成為省級或區域糧食現代物流發展的龍頭,進一步發揮糧食批發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一方面組織協調聯盟成員間的糧食貿易、糧食物流;另一方面,由市場牽頭加強省級糧食批發市場的溝通與交流,促進糧食購銷銜接,建立區域間糧食穩定的流通通道,形成糧食流通順暢、有序、高效、安全的新局面,促進黃淮海地區糧食現代物流的發展。

  3.發揮糧食批發市場的中介作用,促進產銷合作,推進全國統一、開放的糧食市場體系建設,促進區域間糧食物流的發展

  2006年底,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局等7部委、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糧食產銷合作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規范和發展糧食產銷合作,以推進全國統一、開放的糧食市場體系建設,引導糧食合理、有序流通,促進糧食市場和糧食價格穩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加強產區、銷區省際間糧食批發市場或產區糧食批發市場和銷區加工龍頭企業的合作,發揮糧食批發市場的橋梁作用,以糧食批發市場為平臺,采取委托采購、定向采購、電子商務等多種形式,形成采購、物流、商務結算為一體的合作模式,以產銷合作推動區域間糧食物流的發展,形成連接產區、銷區穩定的糧食物流通道。

  四、對促進糧食現代物流發展的建議

  結合其他省份發展糧食現代物流的經驗和河南省兩年多來的探索,就促進以散裝汽車為主要發展模式的黃淮海地區糧食現代物流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1.加大政府資金投入是發展糧食現代物流的關鍵

  不管是散糧汽車也好,物流設施建設也好,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以散糧專用汽車為突破口,圍繞散糧專用汽車配套裝卸設施建設為重點,是發展黃淮海地區糧食現代物流的有效手段。在糧食物流發展初期,重點是大力開展散裝運輸,實現糧食流通“四散”作業,投資建設的重點應是收儲企業的四散設施,如散裝汽車、散糧接收設施、配套設備、汽車衡、庫區道路等,使收儲企業基本具備散糧作業條件。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加大政策引導力度,是促進糧食物流發展的關鍵。

  2.轉變投資思路,以龍頭企業為投資主體進行物流體系建設

  回顧糧食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國債糧庫建設,均以點的建設為主,建成后成為“孤島”,而物流體系建設和運轉需要系統化、網絡化,單打獨斗是不能適應現代物流發展需要的,因此在物流體系建設中,一方面提高政府引導資金投入比重,促進糧食物流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發揮省級糧食批發市場在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優勢,將有限的資金投向批發市場,再以市場為投資主體,以資本為紐帶,以物流聯盟的形式將分布在全省的重要節點組織起來,形成緊密的網絡化的組織體系,提高投資效率和原有設施利用率,迅速形成以市場為龍頭的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物流體系,培育區域性大型糧食現代物流龍頭企業。

  3.加快糧食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

  加快糧食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各省應整合糧食行業現有的信息資源,建立以省糧食局信息網或各省級糧食批發市場網站為核心的區域性的信息平臺,形成覆蓋某一區域的糧食物流信息網絡,實現區域內信息共享。同時,加強國家級糧食信息平臺與各省糧食信息網、各省糧食批發市場、各區域性糧食批發市場以及重點用糧企業的信息交流合作,形成以國家級信息平臺為中心的全國糧食物流信息網,為全國糧食市場流通服務。信息網絡的建設,將極大地提高糧食物流的運行效率,促進糧食物流的發展。

  4.給予優惠政策,鼓勵糧食進場交易,引導糧食的合理流動,提高散糧流通比率,降低糧食流通成本

  糧食物流離不開糧源,糧食批發市場是共享糧源信息的有效載體。發揮糧食批發市場的中介作用,對進入糧食批發市場進行交易的糧食購銷企業、加工企業在稅收上給予減免,鼓勵糧食進場交易,引導糧食合理流動,提高糧食流通效率,降低糧食流通成本,保證糧食流通安全和資金安全。同時,對進場交易的糧食,凡采用散裝運輸的,在稅收上或在道路運輸收費等方面再給予一定的優惠,以促進糧食“四散”流通。

  5.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加快糧食物流的發展

  減免糧食物流企業的稅費,降低物流企業的運行成本,提高競爭力,培育糧食物流龍頭企業,主要在物流企業的營業稅、所得稅、運管費、養路費、過路過橋費以及燃油補貼等給予糧食物流企業予以政策上的扶植。

  6.重視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

  “十一五”期間,政府應加大科技投入,一是重點研制黃淮海地區糧食倉儲的主要倉型———平房倉的散裝入庫設施,實現糧食流通的“四散”作業;二是組織試點面粉散運、散儲,進一步降低食品企業的生產成本,拉長糧食現代物流的產業鏈。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