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出海口“龍頭”地位 誰與爭峰
2007-9-20 16:0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9月15日,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與湛江市國資委簽署協議,雙方將對湛江港集團有限公司以增資擴股方式進行整體改制,將湛江港集團變更為中外合資股份制企業--湛江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湛江港終于開始實現自己控股并整體改制計劃。
而在此前兩年多的時間內,香港的和記黃埔一直青睞于湛江港,希望能夠進行控股合作,但湛江港最終拒其示好,牽手港口巨頭招商局。和黃因此退出聯姻湛江港,繼爾轉戰廣西防城港港,繼續打響爭奪西南港口群出海口“龍頭”地位的大戰。
和記黃埔:寧愿放棄,也不要49%
布局西南戰略。按照2006年8月國務院審議通過的《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到2010年,我國將形成5個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的港口群體。其中,西南沿海地區港口群由粵西、廣西沿海和海南省的港口組成,以湛江港、防城港港、海口港為主。
因為西南區域發展趨勢已經很明顯。泛亞鐵路建成后,將從越南一直延伸到云南,深入整個中國西部。中國西南地區貨物的進出口,除了美國線可以走珠三角以外,其他如東南亞、歐洲航線中,廣西沿海和湛江成為最近的航線。可以說,中國的西南出海口,正在變成一個國際物流的重要節點,和黃無疑看到了西南港口群進入國家規劃后強勁的發展和潛力,于是,和黃一直努力將港口戰略布局至西南。
寧愿放棄,也要控股權。和黃超前的眼光提醒了湛江港,即一定要鞏固湛江港在西南港口群中的“龍頭”地位,也就是在合作增資進行整體改制戰略中,一定要求擁有控股權。因此,和黃和湛江市國資委雙方開始控股權之爭,長達兩年之久。
在對湛江港集團投資的談判中,和黃的條件只有一個,由和黃控股,其他的一切都好商量。而湛江港看重的也恰恰是控股權。“當時雙方均要求51%的控股權,這是入股談判的關鍵點。”據湛江港內部人士透露,正是該關鍵點沒有談攏,導致和黃入股湛江港一事陷入“空置”。最終,招商局后來者居上,代替和黃入主湛江港。
和黃爭取港口控制權失利,并非第一次。近年來在內地港口的投資有諸多不順,基本上都是因為控股權的問題。先是爭奪上海洋山港失利,后來在寧波北侖碼頭四期投資的投資中,又被臺灣長榮集團占據先機,緊接著,在廣州的南沙港投資上,也因控股權問題,被同意控股49%的新加坡港務集團擊敗。
轉戰廣西防城。與湛江港談判失敗后,和黃仍意濃西南出海口。對于和黃,既想強有力布點西南港口群,又需要控股權,多少有點咄咄逼人之氣勢。專家分析,如果和黃無法繼續在內地港口市場形成強有力的布點局面,未來就可能會削弱其在內地港口的競爭力。所以,和黃隨即將目光轉向廣西防城港港。專家分析說,和黃即使不選擇湛江或者防城港,最后在其全球航運網絡中,也必然要在海南或者越南尋找一個“落腳點”。這除了涉及到中國西部物流市場的爭奪外,還涉及到未來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國際物流市場的競爭。
湛江港:堅決打好控股權保衛戰
為盡早甩開對手,牢牢鞏固西南出海“龍頭”港的地位,湛江港與防城港港已經開始了一場港口裝備競賽。
先是湛江港憑借天然良港優勢,先后建設了30萬噸級原油碼頭、20萬噸級礦石碼頭以及亞洲最深的25萬噸級人工航道。目前25萬-28萬噸級船舶均可進出湛江港。緊接著,防城港也通過填海、挖航的方式,推出了“還島于港、發展大港口、大工業”的戰略,將36平方公里的港區全部讓位于港口發展。
“黎湛鐵路復線閑置了5年多,到現在才動工,目的就是不讓更多的貨物流入湛江港。”據一位熟悉西南出海運輸的物流人士透露:防城港港與湛江港之間關于西南出海主通道的“龍頭”地位之爭,在運輸界早已公開化。
急劇擴張的港口設施建設給雙方都帶來了龐大的資金需求。對建設資金的共同需求,加劇了湛江港與防城港港在引進戰略投資者上的渴望與爭奪。同時引進戰略投資者,不僅可以為兩個老港口加快發展帶來資金支持,而且有利于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港口的市場競爭能力,促進港口的可持續發展。但湛江港不愧是天然良港,加之近幾年每年千萬噸的貨物增量,想募得資金,還不失控股權,簡直易如反掌。所以,即使是面對和黃這樣的資本實力財團,湛江港也敢說“不”。
湛江港終于打贏了這場控股權保衛戰,等來了“百年老店”———招商局,順利過渡到股份制企業,與其聯手打造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和南方大港。
招商局:有了上港模式,何愁未來
招商局與其它港口的合作模式其實已經在上海港成功體現了,2005年7月1日入主上海港。入主前,上海港2004年的總資產為297.25億元,入主上市后,市值已達到1614.21億元(2007年6月30日數據),使上港企業集團從合作前到合作后,資產翻了5倍。因此,對與湛江港集團此次合作的前景,招商局是有著極大信心的,即使不控股。
因此,招商局相中湛江,至少有自己的三個理由:第一,從戰略布局上,湛江港作為西南港口群的龍頭大港,占據著西南出海口的重要地位,招商局可完成在全國沿海港口網絡上的布局。第二,湛江港的效益雖然不能與上海、深圳等港口相比,但是,湛江港就象一塊處女地,除了湛江港自身的深水良港的條件外,這種成長性即發展空間是獨具魅力的。第三,招商局是132年前創立于上海的中國最早的股份制企業,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家特大型企業之一,有著一份對老港口的深厚感情。雖然湛江港與上海港的基礎不一樣,但兩者在改制的原理上是一樣的。
這一次的合作,讓湛江港成為招商局在西南港口群中唯一投資的港口。合作后,以36億元的凈資產,湛江港將在短期內收到明顯的效果,使湛江港達到了上市的標準,建立起持續發展的資本平臺。對于有著“中國港口經營領先者”之譽的招商局而言,其投資管理理念是,要投資的項目必須是大項目、好項目。
誰是“龍頭”
塵埃尚未落定
總之,湛江港無論是與和黃合作,還是與招商局合作,對于湛江港而言,是趨勢,也是必要,都會使湛江港找到了走向世界的通道,都會掀起湛江港的又一輪發展高潮。湛江港將從此從地方港口向區域化、國際化邁進。
更具吸引力的是,招商局入主湛江港后,將帶動更多相關產業的發展。據悉,作為一個大型企業集團,招商局擁有20多家上市公司,不僅僅是在港口運營中具有絕對的地位,在四大核心產業即交通基建業、金融業、地產及公用設施業、能源運輸及物流業上獨具特色。如,招商局目前是中國最大的港口、公路投資企業,在內地和香港交通基建行業占據著重要地位;招商局金融業中的招商銀行被評為“中國本土最佳銀行”;招商局旗下的招商地產曾被評為全國綜合實力前三位的地產上市公司。
在這場西南港口群的“龍頭”地位爭奪戰中,對于防城港港而言,湛江港搶先一步。湛江港有了資金的支持,將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東海島工業園和寶滿港區的建設,真正地擔負起港口龍頭企業的作用,整合雷州半島的港口資源,鞏固自身作為西南港口群主體的地位,前途一片光明。
不過,假如和黃入資廣西防城港港成功,對湛江港未來還是有威脅的。畢竟防城港港出海陸地距離比湛江近,有一定的陸地運輸優勢。而和黃則擁有雄厚的資金、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全世界的航線資源,一旦和黃確定投資防城港港,對湛江港無疑是一個沖擊。
背景資料:
招商局
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的先驅,創立于1872年晚清洋務運動時期。130余年來,曾組建了中國近代第一支商船隊,開辦了中國第一家銀行、第一家保險公司、第一家電報局,修建了中國第一條鐵路等,開創了中國近代民族航運業和其它許多近代經濟領域,在中國近現代經濟史和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新中國成立后,招商局成為國家駐港大型企業集團,總部設于香港。1978年,招商局獨資開發了在海內外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工業區--蛇口工業區,并相繼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商業股份制銀行--招商銀行,中國第一家企業股份制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等,為中國改革開放事業探索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截止2006年底,招商局集團擁有總資產1140億元,管理總資產超過10000億元,其三大核心產業是交通運輸及相關基礎設施經營與服務,金融服務、房地產開發與經營,主要經營業務分布于香港、內地、東南亞等地。旗下的招商局國際、招商局物流、招商銀行、招商證券、招商地產、招商輪船等在各自領域都具有相當的市場影響。
招商局國際是招商局在香港的上市旗艦,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家特大型企業之一。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為首家于香港上市的紅籌公司,現為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之一。
招商局國際核心業務為港口及相關產業,其中包括集裝箱裝卸、散雜貨裝卸、空港貨站及集裝箱制造等,其港口和港口相關業務遍及現時中國經濟最蓬勃的三大區域: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灣地區。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公共碼頭運營商,其集裝箱吞吐量位居全球公共碼頭運營商前列。2006年,旗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4024萬標箱,貨物吞吐量1.49億噸。招商局國際旗下港口碼頭每年平均有15個新泊位投入使用,在全球獨立港口運營商中位列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