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醞釀建立產業損害預警機制
2007-9-13 17:0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作為加入WTO后我國率先全面對外開放的行業之一,物流業正在醞釀建立產業損害預警機制,以期對市場秩序進行規范,在鼓勵外資發展的同時對本土物流企業進行必要的保護。
日前,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召開了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建設座談會,這被外界認為是物流行業即將啟動產業損害預警機制的信號。會議就加入WTO后我國物流業開放的情況與影響、物流產業損害的表現和原因、物流產業損害預警監測工作思路和建議等議題進行了商討。
本網獲悉,與會代表在座談會上表示,目前國內物流產業尚處于幼稚狀態,外資企業享受的優惠條件多于內資企業,內外資企業之間存在著事實上的不平等。此外,內資企業產業集中度低,物流市場不健全,市場競爭秩序混亂,服務水平低,民營企業融資困難,民族品牌缺乏,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嚴重地制約了國內物流企業的發展。
會議建議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開展物流產業損害調查,并在調查的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
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中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空港物流基地、北京德利得物流有限公司和北京宅急送快運股份有限公司等部分在京物流企業代表以及社科院財貿所等有關物流專家出席了座談會。
中國物流業自2005年12月全面對外開放以來,國外物流企業長驅直入,加之此前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滲透,外資在物流業的部分領域出現了壟斷跡象。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發告訴本報,目前在物流業的三個領域中,外資已經占據了短期內難以打破的壟斷地位。這三個領域是,國際快遞;航運物流;進入中國的國外制造企業、餐飲企業帶來的物流業務,如汽車物流、特種鋼材物流等。
在外資物流企業占有市場優勢的領域,本土物流企業處于明顯的競爭劣勢。以國際快遞領域為例,目前全球四大快遞巨頭美國FedEx、UPS,德國DHL,荷蘭TNT已經控制了80%左右的市場份額。郵政EMS等國有物流企業的市場份額較為有限,絕大部分民營快遞企業甚至沒有自己的國際快遞網絡。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曾在題為《外資進入中國物流業的影響及其政策建議》的課題報告中提出,政府要從產業鏈的角度,認識外資進入物流領域對我國整個產業鏈的影響,要清醒地認識到外資企業的潛在威脅性和真實威脅力。該報告建議政府設置審批制度,取消外資的超國民待遇。
但外資物流企業對上述課題報告做出的結論和提出的建議存有不同意見。代表四大國際快遞公司FedEx、UPS、DHL、TNT在亞太地區利益的亞太速遞商協會表示,中國從事國際快遞業務的公司既有四大快遞公司,也有很多其他外資快遞公司,既有很多國有快遞企業,也有民營快遞企業,這些快遞公司彼此之間存在著激烈競爭,市場格局是健康的。
亞太速遞商協會進一步指出,如果在對外資的“威脅”沒有進行量化分析,也沒有進行深入論證的前提下,就提出對外資進入中國物流業進行審批、對外資的過度開放政策予以制止、取消外資企業享受的“超國民”待遇的建議,不僅歪曲了現實狀況,也將不可避免地對決策產生誤導,對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