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關特殊監管區快速發展
2007-8-7 13:0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7年上半年,上海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港區等特殊監管區域實現快速發展,進出口總額突破482億美元,同比增長31.6%,其中保稅加工貨物進出口總額為270.76億美元,同比增長23%,占上海市本地企業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的50.7%;保稅物流貨物進出口總額199.91億美元,同比增長33. 9%,占上海市本地企業保稅物流進出口總額的81.2%。
今年以來,上海特殊監管區內加工貿易企業的成長態勢普遍較好,經濟效益不斷提高。松江出口加工區、漕河涇出口加工區穩居全國出口加工區第一和第三。閔行出口加工區通過引進納圖茲家具(中國)有限公司、先鋒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晶龍硅材料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發展大大提速,上半年進出口總額達3.11億美元,同比增加185.5倍,進出口總額在全國38個正式運作的出口加工區中的排名從去年底第二十四位躍居至第十二位。
加工區保稅物流功能拓展及研發、檢測、維修業務試點順利。國家首批試點區域——松江出口加工區自今年2月試點以來,保稅物流累計進出口總額達到2.29億美元,研發、維修和檢測的進出區總額為5.77億美元。
洋山保稅港區保稅業務正式運作。區內已有兩家倉儲企業注冊并安裝了特殊區域信息化管理系統,保稅業務正式開展運作,進出保稅港區保稅貨物總額2.57億美元。
面對上海特殊監管區域的快速發展,上海海關主動應對企業新業務帶來的新變化、新需求,不斷創新和優化特殊監管區域監管模式。完善特殊區域保稅加工信息化管理系統。細分料件級別,以企業料件的“進、產、出、存”數據為跟蹤監管主線,以企業ERP系統中生成的實際生產工單為計算依據,對企業的耗料、庫存情況進行實時核算,構筑以中期核查和卡口查驗相結合的 “以查代核”海關監管模式。
圍繞洋山保稅港區保稅物流業務的正式運作和出口加工區拓展保稅物流功能,運用特殊區域保稅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統。對特殊監管區域內物流企業實行聯網在線監管,動態掌控企業“進、轉、出、存”的貨物信息,有效提升了貨物進出特殊監管區域的物流速度。
全面推廣使用了特殊區域區間貨物調撥信息化管理系統。將上海所有的特殊監管區域視為一個整體的大區域,貨物進出的信息流按區內監管,簡化手續,實際貨物流按區間監管,確保監管到位,有效地實現了特殊區域之間貨物的無障礙流通。
同時,海關還為特殊區域內研發企業推出了專帳專管、動態監管模式。將料件帳冊和設備帳冊有機結合,將經核銷確認的初級研發產品轉入設備帳冊。并根據研發企業的特點和需求,將中期核查系統與工單核算系統相結合,有效降低了企業核銷誤差率,實現了海關對企業的實時監控,推動特殊監管區域率先成為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先導區和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