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高順差是經濟發展的反映 減順差是一項系統工程

2007-8-27 15:4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造成貿易順差的因素多元而剛性,高順差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反映 
    關注“三過” 
    當前,“外貿順差過大、投資增長過快、信貸投放過多”已成為影響國民經濟全局的突出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哪些政策措施?本期開始,《經濟大勢》將連續推出一組報道,這是第一篇。 ——編 者 
  7月份,我國出口總值再創歷史新高,貿易順差繼續保持高位 。 
    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當月出口同比增長34.2%,增速較上月提高7.1個百分點。當月貿易順差243.5億美元,較上月減少25.6億美元,但仍居歷史第二高位,與去年同月相比增長66.6%。這是我國連續第39個月實現順差。1—7月,我國貿易順差已累計達到1368.2億美元,為去年全年順差的77%。 
    外貿順差大幅增長,是我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的結果。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關稅水平大幅降低,各種進口非關稅措施相繼取消,國外對我國貿易壁壘減少,出口環境明顯改善,為擴大出口、利用外資創造了良好外部條件。 
    但是,貿易順差過快增長,也帶來很多突出矛盾和問題:外匯儲備大量增加造成流動性過剩,不利于宏觀經濟穩定運行;產能高增長造成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突出;同時,國際經貿摩擦也不斷升級。比如,隨著我國成為美國第一貿易順差來源,截至8月初,美方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對中國產品發起5起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加拿大政府在兩年多時間內也對中國產品發起5起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 
    客觀上看,貿易順差長期保持高位,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 
    首先,高額順差的根本原因是國內需求不振。目前,因投資高增長帶來的產能擴張,已進入集中釋放期。由于生產能力難以在國內消化,企業選擇在國際市場找出路,推動出口大量增加。 
    其次,高額順差也是國際產業轉移、產業分工的結果。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產業加速向中國轉移,中國已成為全球主要的制造業基地,面向國際市場的加工貿易出口成為我國順差的主要來源。海關數據表明,前7月我國加工貿易順差1296億美元,占全部貿易順差的94.7%。 
    此外,國內勞動力資源豐富、產業綜合配套能力強、要素價格低等因素造成出口商品價格偏低,提高了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也對順差高增長產生了一定的助推力。 
    “我國政府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 商務部官員多次表示,貿易順差的快速增長,已引起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先后采取了一系列調整外貿結構、減小貿易順差的政策措施。出口方面,去年9月份以來,我國政府已連續6次出臺措施,對“兩高一資”產品采取取消出口退稅或開征、提高出口關稅等,降低部分商品進口關稅;今年7月,我國政府又調整和完善了加工貿易限制目錄。進口方面,為擴大進口,平衡外貿結構,今年我國已兩次下調了230多個稅目的商品進口關稅,并取消或放寬部分商品的進口經營限制,簡化了部分進口管理措施,提高進口貿易便利化水平。 
    但是,應當看到,造成貿易順差的因素多元而剛性。順差的產生,是我國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結果;是充分發揮我國市場和勞動力等比較優勢,產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的表現;也符合世界各國貿易發展的一般規律,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反映。因此,促進對外貿易基本平衡,是一項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 
    從根本上解決順差過大問題,要靠擴大內需特別是增加消費需求:既要加快促進進口增長,更要依靠國內市場消化產能,實現經濟增長由出口拉動型向內需拉動型的轉變。當前,應繼續推進外貿增長方式轉變,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商品質量,努力開辟多元市場;另一方面應該加快外匯體制改革,完善匯率形成機制,為外匯資金運用開辟更多渠道。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我國境內個人直接對外證券投資業務試點,允許居民個人以自有外匯或人民幣購匯直接對外證券投資,在拓寬外匯投資渠道方面做出了新的嘗試。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