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流通資訊

能源再成焦點 專家建言可持續發展

2007-6-4 11:0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能源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其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直接關系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質量與效益。 
    2007年是國家實現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目標的落實年,同時也是中國能源戰略發展的創新年。中國能源戰略高層論壇作為能源界高端盛會匯集了眾多國內外能源領域的精英,旨在探尋能源行業發展新機遇,傳播能源戰略新理念,弘揚能源行業好傳統,推動科技創新新觀念,創造企業合作新紀元。
    5月25日,第十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中國能源戰略高層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論壇圍繞能源科技、能源開發、節能降耗、能源投融資、能源外交戰略等能源領域的焦點問題,舉辦了電力、煤炭、石化、新能源、節能及能源產業投融資五大峰會。 
    在此次論壇上,國內外能源領域專家解讀了2007年我國能源產業發展趨勢與政策,重點解析了電力行業的“節能與環境保護”、“電網安全與災難防范”,煤炭行業的“強化安全生產管理”、“資源綜合利用”,石油和化學工業節能降耗等焦點問題,并展示了能源科技的最新成果、傳播著能源戰略的創新理念。 
    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需要一次能源32億噸以上標準煤,能源消費將比2000年增長2.5倍。“十一五”末,我國原油消費量將達到3.3億-3.5億噸,缺口為1.5億噸以上,需進口天然氣200億立方米。2020年原油缺口可能加大到2.5億-2.7億噸,我國將面臨更大的資源環境壓力。 
    面對上述情況,出席中國能源戰略高層論壇的電力、煤炭、石油和化工領域的政府官員和專家剖析各自領域形勢,為能源可持續發展支招。
    電力:存在深層次矛盾將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 
    “我國電力工業在取得諸多成績的同時也存在深層次矛盾。”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副主席王野平指出,電力工業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電源結構不盡合理。截至2005年年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為50841萬千瓦,其中火電、水電、核電分別為38413萬千瓦、11652萬千瓦、685萬千瓦,分別占75.6%、22.9%、1.35%,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所占比重較少。這樣的結構使得電煤資源與運輸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環境問題日趨嚴重。 
    其次,電網建設與電源建設不協調。長期以來,中國電力發展一直延續“重發輕供”的狀態,輸配電建設嚴重滯后于電源建設。 
    第三,科技含量低、資源浪費現象嚴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難循環、低效率問題較為突出。 
    第四,電力體制和發展機制沒有完全理順。電力規劃和產業政策執行乏力,電力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滯后,市場配置電力資源的機制尚未建立,電力監管還較為薄弱,電力工業有效的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和長遠發展機制尚未形成。 
    為更好地促進電力發展,理順電力矛盾,國家電網公司總工程師欒軍透露,國家將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十一五”末實現華北—華中與華東同步聯網,提高資源優化配置能力。
    王野平表示,電力工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電力科技進步是推動電力工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為此,國家電監會將深化改革,加強監管,為電力科技進步創造良好環境;繼續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組織實施電網企業內的發電資產變現工作;進一步加強電力技術標準化工作,加大電力設備技術監督工作力度。 
    王野平建議,國家應有效調整電源結構,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有序開發水電,優化發展煤電,積極推進核電,適度發展天然氣發電,鼓勵新能源發電。同時,繼續加強電網建設,推進西電東送、南北互濟、全國聯網;適應各項要求,加快推進電力投資體制和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加快推進區域電力市場建設,在更大的范圍內配置資源。 
    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建議加快煤電基地的集約化開發。他建議,結合煤炭儲量、水資源、環境空間等問題,繼續深入研究煤電基地的最終可開發規模,加大開發力度,集約化地建設大型煤電基地,作為轉變電力增長方式的重要手段。
    煤炭:工業結構調整迫在眉睫經濟轉型是首要任務 
    我國煤炭資源相對豐富,儲采比可達百年以上。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稱,預計到2010年我國煤炭需求總量將達到26億噸,國內13個大型煤炭基地到2010年煤炭產量將達到22.4億噸,占全國產量的86%,這意味著2010年我國煤炭能夠自給自足。 
    但是,煤炭工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迫在眉睫。目前,煤炭工業發展水平不均衡、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資源浪費比較嚴重、煤炭清潔生產和利用差距較大、從業人員整體素質難以適應需要、重特大事故尚未有效遏制、煤炭產能過剩等問題,都在影響制約著煤炭工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同時,煤炭工業面臨著資源、環境、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嚴峻挑戰。王顯政表示,全國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但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地方小煤礦事故多發,小煤礦非法違法生產和國有大礦安全基礎薄弱問題仍然突出。 
    面對機遇和挑戰,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濮洪九指出,促進轉型是煤炭業面臨的主要任務之一。他表示,首先,應適度控制煤礦建設規模和速度。根據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和煤炭供需關系,及時調整煤炭資源開發總體規劃,控制煤炭資源投放和煤礦建設核準數量,及時調控產量規模,控制煤礦低水平重復建設。其次,把住煤礦準入關,提高辦礦門檻,減少煤礦數量。同時,建設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和發展大型煤炭企業集團。 
    另外,要不斷用高新技術改造煤礦,實現煤礦現代化。濮洪九表示,要全面提高煤炭科技整體實力和產業技術水平,開展建井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究,為提高煤炭開采效率和資源利用率提供技術支撐;發展潔凈煤技術,加快煤炭洗選加工、煤炭轉化和煤化工、多聯產等煤炭綜合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實現煤炭清潔生產和利用;發展煤礦安全生產技術,促進煤礦安全技術裝備的升級換代,提高煤礦抗災能力;發展煤礦機械制造技術,提高煤炭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和制造能力,實現重大裝備國產化;發展煤礦信息化技術,推進煤礦設計研發信息化、煤炭生產裝備數字化、生產過程智能化和經營管理網絡化,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煤炭產業。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政策法規司司長黃毅表示,安監總局將瞄準煤炭發展的主攻方向,圍繞制約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安全發展的重大基礎課題,組織開展30項重點科研攻關和30項重點技術推廣,推動煤炭工業走節約、清潔、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石油化工:進口依賴程度加大保障石油供應成關鍵 
    中科院院士嚴陸光表示,預計2050年我國石油耗量將超過8億噸,而國內產量由于資源和生產能力的限制將穩定在2億噸左右,進口依賴程度將達到75%,因此,保障石油供應成為我國能源安全的關鍵問題。 
    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目前面臨嚴峻的挑戰。首先,存在提高國際競爭力與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的矛盾,特別是化工行業的工藝技術及裝備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落后15-20年。其次,存在快速發展與資源短缺的矛盾。我國主要能源資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加之高耗能產品的無序發展,加劇了資源的不足。第三,存在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與行業技術和管理水平落后的矛盾。 
    嚴陸光表示,降低交通耗油對保障石油供應意義重大。他說,交通運輸是耗油大戶,我國石油耗量的增長部分來自交通運輸的發展,從節流著眼,汽車動力系統必須向能源多元化、動力電氣化和排放潔凈化推進;發展節能、代用燃料與電動汽車,尤其應推廣電氣化軌道交通以及以燃料電池車為主的氫能交通,并且實現產業化應用,有效提高節油效果。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李勇武表示,應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鼓勵發展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少、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產品;對氮肥、純堿、燒堿等高能耗行業,應通過結構調整、技術改造、企業整合和產品延伸,提高經濟規模,降低資源消耗。 
    在國家發改委確定的全國1008家高耗能企業中,石油和化工企業占340家。李勇武說,抓好這些重點企業,就抓住了石油和化工行業一半以上的能源消耗。 
    李勇武表示,要依靠技術進步為循環經濟和節約能源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重點開發和推廣能源節約和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延長產業鏈和相關產業鏈接技術等。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