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于《郵政法》的修改,由國家郵政局主導推動、以中國速遞服務公司為核心成員的中國快遞業協會,牽涉更多的可能不是協會本身,而是在整個郵政體制改革背景下,來自多方利益的博弈,這使得一個本應沒有行政權力的行業性中介組織的產生承載了過多的東西——
正在籌建中的中國快遞業協會,或將遭遇“難產”。這是記者在日前召開的“促進快遞物流業發展座談會”上,從一位參與中國快遞業協會籌備的人士處獲悉的消息。
據這位人士透露,中國快遞業協會早在2006年6月就已完成籌備方案,并報送相關部門審批。不過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獲批依然杳無音信,至于何時獲批仍然是個未知數。
類似于《郵政法》的修改,由國家郵政局主導推動、以中國速遞服務公司為核心成員的中國快遞業協會,牽涉更多的可能不是協會本身,而是在整個郵政體制改革背景下,來自多方利益的博弈,這使得一個本應沒有行政權力的行業性中介組織的產生承載了過多的東西。
質疑猜測不絕于耳
自從年初國家郵政局宣布將主導、推動中國快遞業協會的籌建之后,來自各方的質疑和猜測一直不絕于耳。
“行業協會應該由處于市場主體的企業自發組建而成,而非某個政府部門主導籌建或某個政府部門指定一家原有隸屬關系的企業獨家發起成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人士表示,一個真正市場機制下的中介組織,應鮮明地體現它的民間性質,盡快地去行政化,才能更好地為行業企業謀利。
針對在4月份組建的“廣東省快遞行業協會”中,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廣東省政府和廣東省郵政管理局及中郵集團科技委等單位領導分別擔任協會名譽會長的人事安排,上述資深人士有些擔心:“雖然具有政府背景的人士在某些情況下方便協會辦事,但難免讓人擔心協會變成這些人的第二俱樂部、休息室或養老的地方,給他們的權力尋租提供便利。”
而質疑的焦點更多地集中在快遞業協會的性質上面。按照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達瓦在日前舉行的“促進快遞物流業發展座談會”上的說法,“組建行業協會的首要目的是解決行業自律的問題”;而當天參會的國務院研究室工交貿易司司長陳全生則針鋒相對,“協會應該先自衛再自律,自律只是自衛的派生機制,兩者不可顛倒”。
對此,一位民營快遞公司的董事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從另一個側面表示了一種擔心:“國家郵政局一直想推行快遞業市場準入制度,從而達到限制非郵政企業的目的。在《郵政法》出臺陷入僵局的情況下,快遞協會的組建很有可能是郵政局‘曲線救國’的一種策略轉變。”
上述董事長同時表示:“協會的籌備過程過于封閉和神秘化。作為快遞業界中的一員健將,到目前為止對協會籌備的情況幾乎一點兒也不知曉,既不知道會員會享受到什么權利,也不知道會員應該承擔何種義務,有點兒搞私人俱樂部的感覺。”
兩種反應的背后
面對來自多方的質疑和猜測,國家郵政局一直未從正面予以反駁或證實。對此,國家郵政局一位官員對記者表示:“由于這些話題過于敏感,再加上很多事情還沒有最終拍板,此時出來說話時機還不成熟,也沒有必要出來,等到一切都塵埃落定的時候,勿需辯解真相自然大白。”
對于外界的質疑、猜測和國家郵政局態度的躲閃,一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不難理解雙方的反應。一個本應沒有任何行政權力的行業性中介組織,由于放到了郵政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各方利益的博弈使它承載了許多不應該具有的東西。”
“在郵政政企不分時,郵政部門通過不時掀起保護業務范圍的運動來圈定自己的‘勢力范圍’;而在政企分開時,郵政又寄望于通過新《郵政法》的制定來看牢自己手中的‘大餅’。”一非郵政快遞企業的老總對郵政局的做法頗多怨言。
與之針鋒相對的是,非郵政企業也一直在謀求通過法律獲得合法的身份,并突破郵政行政許可、郵政普遍服務基金、快遞企業的門檻限制、內資快遞的國民待遇不一致等問題,從而獲得與郵政企業真正擁有一個“同業同策”的平等競爭環境。
“郵政體制改革無法繞開這些焦點問題,此時任何與之相關的風吹草動都可能會引起他們的劇烈反應。因此,我們不難理解非郵政企業為何對國家郵政局主導推動籌建的快遞業協會表現出如此強烈的質疑和猜測。”上述資深人士分析道。
另一方面,在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深化體制改革的宏觀背景下,政府和社會中介組織必須實現脫鉤,從而真正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和政會分開,“這就要求國家郵政局盡快實現自身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轉變。它不能再像政企分開前那樣為郵政企業說話了,它同時還必須考慮到非郵政企業的訴求和利益。”
雖然一下子來個大逆轉很難,但國家郵政局也在不斷地進行角色調整與角色改變。
在政策層面,重組后的國家郵政局也通過相關渠道,多次釋放出積極的信號,表示希望通過改革,在加強郵政市場監管的同時,積極支持籌建行業自律組織,發揮其在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梁紐帶作用。
在日前召開的“促進快遞物流業發展座談會”上,達瓦的講話令人鼓舞:“凡是通過市場機制能夠解決的,應當由市場機制去解決;通過市場難以解決的,但通過公正、規范的行業協會組織和行業自律能夠解決的,應當通過行業協會和行業自律去解決。”
另外,國家郵政局也先后多次召開民營、外資等不同所有制的企業參加座談會,坦誠傾聽快遞服務經營主體真實的意見和要求,為快遞業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收集來自一線的真實訴求和建議。
“這種積極的姿態是前所未有的。”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秘書長劉建新對國家郵政局的積極轉變表示了充分的贊賞。據悉,在政企分開前,國家郵政局一直拒絕參與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舉行的任何活動,而對于日前由國際貨代協會主辦的“促進快遞物流業發展座談會”,國家郵政局則明確要求所屬相關司局的負責人都必須參加。
何時獲批?
“中國快遞業協會的籌備方案其實早已報送相關部門,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獲得他們的批復,因此對于協會何時能夠成立我真的不好說。”一位參與中國快遞業協會籌備的人士很無奈地向記者表示。
據悉,中國快遞業協會的籌備工作開始于2006年4月,2006年6月完成籌備方案,并報送相關部門審批。“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這個籌備方案必然帶有國家郵政局政企分開前的很多東西,獲批受阻就不難理解了。”
劉建新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分析認為,快遞業由于具有跨行業、跨領域的特點,牽涉到航空、鐵路、交通、郵政、海關、工商等不下十個部門的利益,國家郵政局要協調這么多部門的利益,并找到一個最佳的利益平衡點,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作為副部級的國家郵政局,要在多個國家部級單位之間充當協調員,本身也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由副部級單位去協調部級單位的事情,肯定會有一些部門不想買賬,這無形中增加了國家郵政局的工作難度。”
達瓦也坦承:“郵政部門的改革雖然受到整個社會和快遞業界的歡迎和肯定,但要真正實現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舊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跳出所有制形式的框框套套,想新的、看遠的、做實的,營造政治上認同、社會上尊重、政策上支持,發展上扶持的氛圍,促使快遞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加快在競爭中謀發展的步伐,還任重而道遠。”
日前,針對協會商會改革的問題,國務院辦公廳正式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行業協會商業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有關部門大力推進行業協會商會的機制體制改革。提出機制體制改革必須堅持市場化方向,堅持政會分離。并明確規定現職公務員不得在行業協會、商會兼任領導職務。
“在這種新形勢下,正在籌備中的快遞業協會,為了充分體現國務院、國資委新文件的改革要求,真正回歸民間性,高起點、規范地推進,不走行業組織的回頭路。肯定會做出一系列的積極調整以加速協會的籌備。”劉建新對中國快遞業協會的未來充滿期待。
上一篇:鐵路將建統一的客戶服務中心
下一篇:鐵路運輸 進入加速發展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