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關注的是,本市非郵政快遞企業發展迅猛,去年各項指標較上年增幅均在兩位數以上。其中,從業人員增長37.1%;營業網點上升86.3%;資產總計漲了19.3%;快遞業務量提升58.5%。從被調查企業的區域分布看,在中心區的快遞企業有249家,占被調查企業的53.5%;在非中心區的有217家,占46.5%。閔行區的非郵政快遞最多,為65家;崇明最少,僅1家。
私企是“非郵政”快遞的主力。在本市非郵政快遞企業中,私營企業有283家,占到被調查企業的60.6%。另外,有限責任公司為145家,占31%;股份合作10家,占2.1%;股份有限公司9家,占1.9%;集體和外商投資企業各5家,各占1.1%;國有和其他內資企業各4家,各占0.9%;聯營和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各1家,各占0.2%。專家認為,私營快遞能夠迅速發展,得益于市場需求和自負盈虧的靈活機制,他們的價格低、態度好、速度快、安全性也不差,從而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但由于進入門檻低,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注冊資金在50萬元以下的幾占九成。按從業人數分,20人以下的企業有373家,占79.9%;20-100人之間的企業有64家,占13.7%;100人以上的企業有30家,占6.4%,其中超過千人的僅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