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華介紹,一般航空公司的人機比在120∶1左右,而當春秋擁有三架飛機后,人機比就可以控制在60:1。春秋的飛機,由空姐自己來打掃,而春秋的復印紙,也都要嚴格執行正反兩面用——
都說上海人不善于創業和創新,而王正華,這個擁有清秀外表,語速平緩,不溫不火的地道上海人,卻已經做成了兩件不平凡的事。
王正華是春秋國旅的董事長,20多年來,他把春秋國旅從一個只有2平方米小亭子營業場所的小公司,帶到了現在年營收近20億元,年組接團160萬人次的著名旅行社,擁有了38個全資公司,其中7家在境外。1994年至今,連續9年國內旅游排名第一。
而如今,王正華又創建了中國首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開創了中國旅游加航空的運營模式。
善于借鑒國外經驗
現在,王正華已經可以被稱為一本旅游業的活教材,而在1981年剛剛投身旅游業時,當時已經38歲的王正華還在滿天下尋找“教科書”,而這些“教科書”,大多來自國外旅行社的成功經驗。
上世紀80年代后期,正是通過不斷研究、總結中外旅行社在經營理念、運營手段和市場定位等各方面的十幾項差距,王正華才跑在了時間的前面。
創辦春秋航空,王正華又一次跑在了其他旅行社的前面,更是跑在了中國其他航空公司的前面。
王正華告訴記者,由于不愿再為航空公司“打工”,讓航空公司白白賺去客座率接近90%的包機利潤,春秋國旅其實早在7年前就開始了辦航空公司的設想,之后也一直不斷派員工赴海外學習。
2004年6月8日,由春秋國旅獨資經營的春秋航空在上海正式籌建。
這一天似乎是個“黃道吉日”。因為1971年6月8日,世界上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美國西南航空公司也開始了它的處女航。“根據統計,2004年中國年均10人才乘坐飛機一次,我們將努力讓更多的普通大眾坐得起飛機,讓乘坐飛機像地面巴士那樣‘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們的目標就是中國的‘美西航’!”王正華直陳。
于是,美國西南航空公司、歐洲瑞安航空公司、馬來西亞亞洲航空公司等國際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成功經驗,又成了王正華新的研讀目標。去年,王正華還親自帶著自己的“智囊團”拜訪了美國西南航空公司和歐洲瑞安航空公司,考察的筆記成了他現在“施政”的寶貴財富。而這些財富,也最終促成了由春秋引發的首次民航業差異化服務聽證會,在攜帶行李、航空餐食、延誤賠償和機場配套政策四個方面,條條觸動民航目前的規定雷區。
在經歷了一系列“西學東漸”的“洋務運動”后,以上海虹橋國際機場為基地的春秋航空,經營從上海始發的國內旅游包機和支線航空客貨運輸業務,以旅游觀光票和網上電子客票為主要銷售手段,開發不同價位的機票和“機票+酒店”產品的思路開始一步步實施起來。
執著和敬業
在中國目前的大環境下成立低成本航空公司,而且是一個沒有做過航空公司的民營企業,很多人都不相信其會成為日后的“鳳凰”,而王正華要做“中國美西南”的信念卻從未動搖過。
“現在,航空業已經從原本的豪華開始向大眾化發展,低成本航空公司是一種必然趨勢,而目前國家的相關政策也在開放,再結合我們的旅游產品,就更有優勢了。”王正華說。
王正華最初的設想,是運作飛機旅游業務的成本比現在的航空公司至少下降20%,屆時“乘飛機就像火車臥鋪一樣方便”。
然而,航油成本、飛機購買成本,以及飛行員的人力成本,是航空公司最主要的三塊成本支出,而在中國,這三塊成本的節約都受到了相關因素的制約,這些弊端也使與春秋先后同一時期獲批組建的兩家民營航空公司奧凱航空和鷹聯航空不敢輕言“低成本”三個字,而這三個字,卻一直掛在王正華的嘴邊,更是印在他的腦海里。
王正華的夢想符合國際航空業的大環境。上個月剛剛發布的國際航空運輸協會2005年最新年度報告就指出,預計2004年到2008年期間,全行業年運輸增長率將為6%。
目前,全球共有低成本航空公司60余家,共計有1200余架飛機。在歐洲有20余家低成本航空公司營運著五百余條航線,亞太地區已經有近20家,計劃組建的還有近10家。
國外低成本航空公司已經開始大舉進軍中國市場。今年“五一”前,低成本亞洲航空(泰國)公司開通了曼谷至廈門的航線,并推出單程388元的超低票價;亞洲馬來西亞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也將在年內開辟重慶、沈陽航線。“美國人已經成功,歐洲人已經成功,馬來西亞人已經成功,而我們已經沒有時間怯懦下去。”王正華擔憂地說。
于是自從獲得批準籌建的那一刻開始,王正華就開始忙個不停:向民航總局申報民用航空器的購租計劃、通信設臺等事項;與有關航空公司洽談連飛機帶機組人員一起租的“濕租”細節;一口氣拿出飛行員、空乘等數百個崗位,前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選秀”……
“為了確保航空公司盡早投入運營,對每個細節都馬虎不得。”王正華說。而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機遇永遠垂青孜孜不倦的追求者。
“他的確是一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人,”春秋航空的執行總裁葛學進這樣評價他們的掌門人,“籌備期間,他就沒有過什么休息日,每天兩點一線,每天都從早上八點一直工作到晚上九點。”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當年的王正華就自愿放棄了“經理”的稱呼,自稱社長。現在,為了創辦這家中國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王正華更是躬親示范:大到政策方針,小到具體業務,甚至是航線的研究、票務的銷售。
對手更強自己才更強
一年后的7月18日,王正華的春秋航空公司從上海成功首飛煙臺。而到目前為止,春秋航空所飛的四條航線,客座率一直保持在96%左右,遠遠高于其他航空公司平均60%左右的客座率。
對于國內其他航空公司的競爭和可能出現的排擠,王正華似乎并不擔心。“競爭肯定是存在,但我們雖然是新的公司,也有傳統航空公司不具有的優勢。”
王正華介紹,除了旅行社的客源優勢外,民營公司方方面面的細小成本,更容易做到節約。一般航空公司的人機比在120:1左右,而當春秋擁有三架飛機后,人機比就可以控制在60:1。春秋的飛機,由空姐自己來打掃,而春秋的復印紙,也都要嚴格執行正反兩面用。
而王正華更是透露,春秋的成立,不僅沒有受到排擠,還得到了眾多“大哥”航空公司的支持:一直全面參與春秋航空籌備的執行總裁葛學進笑稱自己是“拿著山航的錢,辦著春秋的事”,在親自護航春秋實現了安全航行的幾天后,葛學進已經回到了山航;而完成春秋航空首航的機長沈威,也是暫時由東航“免費提供”,擔任春秋空中客車A320飛機機長的培訓工作。
“在做旅游的時候,我就一直堅信,只有對手更強大了,我們才會更強,而這條規律,也同樣適合于航空業。”王正華笑著說。
王正華表示,從現在到2008年的兩、三年間,公司會運用租賃的三架飛機穩步發展,而到2008年、2009年,公司還將購買2到3架飛機。“剛開始的兩年,公司并不指望盈利,只要保持盈虧平衡就可以了。而我也相信,中國給民營航空、給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發展空間將會越來越大。”
事實上,作為中國民航業的指導機構民航總局,已經給了春秋試水低成本航空的空間,一些與普通航空公司不同的服務差異化申請已經得到了民航總局的“默許”。上周五,楊元元還在北京親自接見了王正華,鼓勵春秋爭做安全率、滿意率、正點率第一的低成本航空公司。
“與其說我是中國低成本航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如說民航總局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王正華最后說。
文/陳姍姍
上一篇:沃爾沃卡車公司大中國區總裁專訪
下一篇:來自運輸世家的“第三代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