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限制類產品出口的企業要根據國家政策及時調整經營品種,同時在內部挖潛,降低生產、流通成本。在納稅籌劃上,企業應主要考慮經營地選擇和出口方式選擇稅率下調是長期趨勢
針對2004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出口退稅稅率和結構調整,記者采訪了中國財稅網總裁、北京金君洋財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華洋先生。
《環球供應鏈》:出口退稅制度在我國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階段?
周華洋:我國目前對增值稅和消費稅兩個流轉稅稅種采用出口退稅政策。增值稅和消費稅是間接稅,國際上通用的是目的地原則,即對貨物征稅應該在該貨物實際被消費的國家和地區征收,而不在出口貨物的國家征收。我國也采用目的地原則,由于在出口環節以前已經對企業征收了增值稅和消費稅,因此要把這一部分稅賦退還給企業。
我國的出口退稅制度于1985年正式開始,1994年1月1日國務院發布的《增值稅暫行條例》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的出口退稅制度走上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環球供應鏈》:此次出口退稅調整是在什么背景下做出的?此次稅率調整體現了怎樣的宏觀政策導向?
周華洋:出口退稅制度實施近20年來,我國的出口規模有很大的擴大,維持原有的退稅率和結構,中央財政有困難。隨著市場經濟的完善和企業自身的發展,出口企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客觀上企業的稅收承受能力也在逐步地加強。雖然世界各國都對貿易采取了補貼措施,但他們多是針對整個產業,例如美國對農業基礎設施的補貼。出口退稅通常在企業的補貼收入賬項反映,是對企業的直接補貼,容易引起國際貿易爭端,國家也有意逐步減少對企業的直接補貼,從長遠來看,出口退稅稅率下調是一個長期趨勢。另外此次出口退稅調整也配合了國務院的農村稅費改革。
此次出口退稅調整體現了國家的宏觀政策導向。具體體現在:第一,控制非再生能源出口,對石油及其提煉產品、部分礦產品取消出口退稅;第二,控制初級產品出口,對焦炭、碳化物、金屬酸鹽降低退稅率至5%;第三,控制生態資源,保護環境,對木材、一次性筷子、木漿、紙漿等能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稅率;第四,促進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把小麥粉、切割肉的出口退稅率調高至13%;第五,支持高新技術出口,鼓勵企業多創附加值,在保留機器設備及電子電器設備、運輸工具、儀器儀表四大類機電產品17%退稅率的基礎上,把汽車零部件、數控機床、通信設備、醫療器械的出口退稅率調高至17%。
《環球供應鏈》:此次出口稅率調整,哪些企業會直接收益,哪些企業會受到沖擊?
周華洋:機械、船舶、醫療設備、通訊設備等技術含量高的企業可以直接受益。由于向農業傾斜,農業加工企業也是受益對象。同時油田、煉油廠、木材、礦產品、羊絨、造紙出口會受到沖擊。紡織行業的平均出口退稅率下調3%,也是受影響比較大的產業之一。
《環球供應鏈》:那些受到沖擊的企業如何面對此次出口退稅率的調整?企業在做納稅籌劃的時候,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周華洋:經營限制類產品出口的企業要根據國家政策,及時調整經營品種,同時在內部挖潛,降低生產、流通成本。在納稅籌劃上,企業應主要考慮經營地選擇和出口方式選擇。出口加工區的來料加工貿易不受出口退稅率下調的影響。2004年4月8日,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九大部委聯合發出通知,發布《設立出口加工區的審批標準和程序》,規定在一個國家級開發區可以設立一個出口加工區,為企業加工貿易大開方便之門。目前國內很多企業在香港設立分公司,這也是不錯的做法,因為香港實行進出口零稅賦,產品出口也不受配額限制。
上一篇:研究物流最具價值是“案例”
下一篇:壓低供應鏈總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