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食品競爭的就是它的鋪貨率,即在零售店里的產品能見度,這主要取決于經銷商的配送能力當好搬運工。
《環球供應鏈》:我國包裝食品物流的特點是什么?
魏慶:包裝食品比如飲料和餅干,產品價值很低,而中國是全世界運費最貴的國家,比美國高將近20倍,物流成本可想而知。現在有很多食品經銷商擔心廠家跳過經銷商環節,直接做市場,其實是不可能的。因為如果廠家直接給零售店送貨,一定會“賠死”。而目前國內也沒有哪家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做到直接將貨送進零售店,最多只能送到大批發商,一次運送很多那種。拿西安舉例,不到600萬人口,零售店就有1700多家,哪個公司能將貨送進這么多家店?而且有些有的只要一箱,甚至5瓶。誰能給送?所以包裝食品的物流配送必須依仗經銷商的力量。
《環球供應鏈》:那么,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包裝食品行業中能有什么樣的作為?
魏慶:從廠家到經銷商的物流配送,多數是由廠家自己的車隊或者第三方來完成。但是這里所指的第三方,并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而是類似于廠家外包的車隊。比如為華龍面做物流配送的公司,就只接華龍面一家生意,每天將車停在工廠門口,也就相當于華龍面自己的車隊。
這主要是因為給經銷商送貨的物流成本在整個運營成本中所占比例并不高,完全依靠第三方物流公司反而風險會變大。目前國內第三方還不規范,送貨的頻率、運載能力和信譽程度都不很規范。比如飲料是季節性很強的產品,淡季沒貨,旺季送不完。使用第三方,在送貨及時性上有時得不到保證。
另外,如果沒有自己的車隊,產品的鋪貨和促銷也成問題。可口可樂的自有車隊,都是印有箱體廣告的大型貨車,隨時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各種促銷活動,還可以走訪各個零售終端。
市場做得越細,越不容易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相反,如果廠家在每個省只有少數幾個大經銷商,完全可以利用第三方直接送貨,比如卡夫的餅干。目前一些大型食品企業也在嘗試引進第三方,但只是作為對自身配送能力的補償,真正的命脈還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環球供應鏈》:目前看來,包裝食品行業的物流難題是什么?如何解決?
魏慶:其實包裝食品競爭的就是它的鋪貨率,即在零售店里的產品能見度。鋪貨率大,產品就好賣。這個能見度取決于經銷商的配送能力。如果一個省只有一個經銷商,貨肯定送不過來,只能送到批發而不能送到零售。所以才會有那么多廠家將省級經銷商砍掉變市級,再砍掉變縣級,再砍掉,直接在鄉鎮里開經銷商,這樣經銷商代理的區域越來越小,貨能送得過來,市場就會做細,產品鋪貨率隨之增加。可是這會出現一個不好的現象:經銷商變小之后,會互相砸價,你賣兩塊我就買一塊九,將利潤貼進去賣。而一旦沒利潤,當零售終端貨物需求量小時, 比如只要一箱飲料,掙5元,還要開車送過去,甚至不夠運費,這種情況下,經銷商往往不愿意送貨。這就影響了廠家的鋪貨率。
廠家為了把鋪貨率做起來,就自己去拿訂單,經銷商只管送貨,不用開發客戶了。有些情況下,經銷商每送一箱貨,還會得到廠家的額外獎勵。由廠家拿到的訂單,通常按廠家指導價格,銷售商就會賺得多一些。
但即使這樣,有時候經銷商也不愿意送,這時就看誰更聰明。銷售商總抱怨自己是搬運工,而他們最后想活下來,還就得甘心做搬運工。現在食品行業能夠活下來的經銷商,就是能把產品迅速送到終端的經銷商。你能有很強的終端配送能力,廠家就不會把你砍掉。目前市場上真正能規范地為終端送貨的實際就是原來的經銷商。
現在有一部分經銷商把門關了,專門做倉庫,放很多貨,廠家拿訂單,他專門管送貨,可以將物流做得很好。但他們并沒有轉變成純粹的物流公司,也賺銷售利潤。但是正因為他們有物流的能力,才有競爭力拿到經銷權。所以未來食品經銷商要想活下來,就首先要當個好搬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