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本周又發表一篇有關零售業、制造業和供應鏈采用RFID的文章。與幾周該刊發表的措辭尖銳并引起RFID業者激烈反應的文章相比(見:美主流財經媒體開始關注RFID),這篇文章顯得全面和公正了很多。
這篇題為“尋找采用RFID的最佳時機”(In Search of RFID’s Sweet Spot)的文章開頭簡單介紹了RFID的應用情況和RFID技術。然后,文章闡述了RFID可以用在何處及RFID在供應鏈的5個關鍵環節(計劃、收貨與倉儲、制造、分發、回收)中應如何應用。
《華爾街日報》對RFID應用于供應鏈計劃環節持悲觀態度,聲稱“RFID帶來的好處還不能給投資帶來足夠的理由。”計劃環節的挑戰包括說服貿易伙伴共享數據,即建立起數據共享關系。RFID應用于收貨與倉儲環節帶來的利益會多一些:通過不開箱就能“透視”包裝箱中的物品,RFID能夠給類似零售商和那些接收多種高價值零配件的復雜產品制造商(如汽車制造商、飛機制造商)。而對于那些接收的貨物數目大但品種單一(如原材料或其它一些產品)的制造商,會發現RFID給他們帶來的效益有限,因為他們原本不需要打開包裝箱就能夠知道里面是什么。在倉儲環節,《華爾街日報》認為RFID帶來的主要利益是庫存檢查的效率的提高和檢查的及時性。與研究機構ABI Research的一篇研究報告類似,該文也指出維護、修理和運營活動(maintenance, repairs, and operations, MRO)是RFID能夠帶來利益的主要領域。“以航空公司為例,通過使用RFID可以迅速找到關鍵的飛機零件,從而避免了停飛檢查。”
在制造環節,該文章指出,RFID能夠在商品個性化制造方面帶來利益,當然,如果制造商已經使用了條碼系統,RFID帶來的附加值也許會少些。該文非?春肦FID在分發環節的應用,因為RFID應用于該環節能夠大幅提升自動化水平,減少文書工作!巴ㄟ^使用RFID標簽來監控貨物向店鋪的運送,不必耗費巨大,就能夠有效地減少企業接收、處理和存儲費用”。該文對于RFID投資回報的觀點是復合的:RFID給那些自給自足的廠商帶來的利益是有限的;但對于零售業者,RFID能夠給他們帶來顯著的效益,當然, 要注意昂貴的單品級標簽可能帶來的風險!半m然單品上使用RFID標簽能夠帶來更高的處理效率,但是如此的回報還不能給投資以足夠理由!
該文還長篇累牘地描述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RFID能夠給零售商庫存管理帶來的好處:減少缺貨、自動補貨和防盜。令人奇怪的是,文章分析RFID在零售領域的投資回報問題時,對于常被提及的RFID提高商品追蹤能力卻只字未提。
文末,該文列舉了RFID可能帶來的風險——大多也是我們熟悉的。例如垃圾數據問題、消費者隱私問題、安全問題以及RFID技術不斷發展帶來的技術投資迅速貶值的問題等等。
總體來說,《華爾街日報》的結論是謹慎樂觀的。拿它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電子標簽是值得投資的,關鍵是要在供應鏈中找到它最能發揮價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