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重申新戰略方向,四大快遞巨頭不約而同地將高科技作為一項戰略性業務工具,以期實現全球商務同步協調。
為了實現“使命必達”的承諾,FedEx表示今后每年投資16億美元用于信息基礎建設,實現全球范圍內的信息共享和增值服務。另外,在中國繼續完善基于通信無線分組業務(GPRS)技術的服務計劃,推出“掌上寶”——無線掌上快件信息處理系統用于追蹤包裹遞送狀態,以縮短取件時間。
TNT在無線射頻識別(RFID)項目成功運行了第一階段,即實現了在各個轉運中心的關鍵點上對貨物的全面控制之后,在2006年12月16日又宣布第二階段計劃,以對那些與生命安危相關的化學藥劑的溫度進行全面監控。這些化學藥劑將從位于新加坡的TNT管理的區域配送中心運送到兩個戰略配送點——通過TNT亞洲陸運網絡到達曼谷和經由空運網絡到達上海。這使TNT成為在全球范圍使用RFID技術跟蹤貨物物品的綜合服務商。
DHL也在加碼RFID項目。2006年6月,DHL就開始開發一種全球性IT基礎設備,使其能夠在2015年以前在其遞送的所有包裹上都貼RFID標簽。據悉,DHL的目標是,透過減少書面工作和數據收集工作,更加嚴密地控制貨物,以降低成本和改善運營情況。
在技術創新方面,UPS也同樣不吝重金。UPS表示到目前為止已進行了3次大規模試驗,如利用RFID取代包裹上的條形碼。2006年8月上旬,UPS技術峰會在香港舉行,展覽了其所采用的尖端技術,如藍牙技術、RFID和WiFi以及在線客戶解決方案。另外,UPS建設了長達50萬英里的UPSnet全球電子數據通信網絡。這個網絡覆蓋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多個節點,包括15臺大型主機和90臺中型機,13萬個車載的速遞資料收集器(DIAD)。從1991年第1個推出的第1代DIAD,到2006年8月UPS在亞洲首次推出第4代DIAD。第4代DIAD引進了全球衛星定位技術,能為客戶提供一對一服務,將每個客戶的最新包裹信息直接送達速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