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港
2007年,港口的建設發展被列為湛江市委市政府的第一件大事。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沖刺9000萬噸的目標,邁開了實干湛江的新步伐。
據《湛江晚報》報道,這是一場攻堅戰。一年一個臺階,越高走得越艱難。湛江港要躋身億噸大港行列,2007年的9000萬噸這一個臺階,是一個關鍵數字———為2008年實現億噸大港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機遇]
2007年,湛江港口建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進入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去年8月,國務院審議并通過《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把湛江港確定為西南沿海地區港口群體的主體港,列入全國港口發展規劃重點建設,湛江港口建設與發展進入了新的重要歷史階段。
廣東省委、省政府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對東西兩翼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尤其對湛江的發展高度重視,寄予厚望,并在政策、項目包括港口建設上給予大力支持,為湛江加快港口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
[回顧]
三年再造了一個湛江港
近年來,湛江港口建設和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十五”期間,全市新建萬噸級泊位14個,新增年通過能力2590萬噸,港口建設投資相當于前40年的總和。2006年,全市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8160萬噸,增長23.3%%,各項港口生產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在湛江港口發展史上,分別用28年、16年、9年實現三個千萬噸臺階跨越,而從2003年以來,實現每年以千萬噸的速度快速增長,2006年與2003年相比,凈增4100多萬噸,等于3年再多造一個湛江港,特別是2006年,創造一年凈增1540萬噸歷史紀錄。
同時,由于湛江不斷加大港口建設力度,相繼完成30萬噸級油碼頭、25萬噸級深水航道和20萬噸級鐵礦石碼頭“三大工程”,全面提升港口的功能和等級,吸引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俄羅斯塔氏集團等許多國內外大公司、大集團落戶湛江,吸引了一批臨港重石化重點項目選址在湛江,臨港工業成為拉動全市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工業立市、以港興市”發展戰略取得明顯成效。
[挑戰]
前有標兵后有追兵
億噸大港去年全國已有14個。同為地級市的山東日照港,在2004年貨物吞吐量沖上5千萬噸水平之前,與湛江港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2005突破8千萬噸后,2006就沖上了億噸大港。在全國沿海港口城市躋身十大港口之列。
在我們的身后,強大的追趕者正在時刻緊盯我們。與我們競爭最大的廣西防城、欽州、北海港,正在加緊進行資源組合———三港合一。壓力可想而知。
是壓力更是動力,如果沒有廣西港的追趕,也就不會有湛江港的一年一個臺階。
湛江,確定了2007年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9000萬噸,2008年突破1億噸,2010年突破1.3億噸,力爭達到1.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00萬標箱,確立我國西南沿海和環北部灣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措施]
多管齊下提升湛江港競爭力
港口建設項目接二連三
寶滿和東海島港區是湛江港“十一五”時期發展的重點。國家批準湛江港深水航道346公頃吹填區,是湛江港加快發展的突破口。全面整合東海島港區、擬建鋼鐵基地、開發區東海島新區、臨港工業園和集疏運網絡等規劃資源,優化港口發展空間布局,是湛江今年一大方向。
2008年底建成2個10萬噸級的集裝箱泊位,把湛江港打造成環北部灣地區的集裝箱樞紐港。目前集裝箱碼頭一期工程已經得到國家批復,未來還將建設二期3個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將進一步鞏固樞紐地位;在霞山港區南邊接寶滿港區的地帶建設3個5000噸級成品油碼頭……“十一五”期間,要建設大型集裝箱碼頭、大型通用散貨碼頭、大型散化碼頭。一個個項目,都將為湛江港沖刺億噸大港奠定基礎。
加快建設30萬噸級航道、寶滿港區集裝箱碼頭、霞山港區大型散貨和原油碼頭、東南、硇洲島等陸島交通碼頭;配合國家儲備油庫、大型鋼鐵項目建設,建設東海島港區大型礦石、原油等深水碼頭;實施調順、霞海港區技術改造;積極推進流沙、海安、烏石等縣域港口建設,促進環雷州半島港口群協調發展。
疏港大交通緊張開展
加快疏港大交通建設已經開展,以湛江港為中心,以高等級公路、鐵路為重點,著力構建便捷順暢的大交通網絡,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目前,正在推進建設湛江至徐聞高速公路和海灣大橋西連接線湛江至雷州段;擴建東海大堤,啟動建設東海島貫島、環島公路和疏港大道二期工程,使港口貨物車輛更加通暢地接入高速路網。
加快建設黎湛鐵路河唇至湛江段增建二線工程,盡快啟動東海島疏港鐵路和洛湛鐵路茂湛段、合河鐵路及湛江鐵路樞紐建設,大幅提高鐵路疏港營運能力;積極與國內外大型船務公司合作,增加航線,爭取開通更多湛江港到國內外主樞紐港的集裝箱班輪航線。
兩個園區將承接新一輪重化產業轉移
抓住國內外重化工業新一輪分工布局和湛江被列為全省規劃建設五大石化基地之一的機遇,發展大進大出的臨港石化、鋼鐵、電力等產業,拉長壯大產業鏈,形成重石化產業聚集帶,構建臨港主導產業和主導產業集群,是湛江的新經濟增長極。
今年,以國家批準設立的湛江臨港工業園和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海島新區為重點,積極引導工業項目向園區集中,形成集聚和輻射效應,把這兩個園區辦成湛江承接新一輪重化產業轉移的核心載體,成為工業發展的帶動區、體制和科技創新的試驗區、新型工業化的示范區,并以此帶動全市臨港工業發展,不斷壯大港口經濟。
打造區域性物流中心。貨運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等配套設施建設,為加快港口物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航線上,要從湛江港作為西南出海主通道和中國-東盟海上橋頭堡的區位優勢出發,內聯外拓擴大貨源市場,搭建大西南進出口和東盟自由貿易區海上通道物流平臺;按照“前港后庫”、“前港后場”的模式,發展臨港物流基地,推進發展港口物流園區,建設石油化工綜合批發、大型礦產品與鋼材、保稅中轉三大臨港市場;與兄弟港口聯手,開通湛江至中西部各主要城市集裝箱海陸聯運快線,以此帶動港口服務業的繁榮。
開放港口機制營造條件引入大財團
2007,湛江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快推進港口開發建設。
新的一年,湛江港集團正在積極實行港口建設及經營市場化運作,引入多元化投融資體制和市場化運作,積極開展內聯外拓,精心策劃包裝,推出一批港口重點投資項目,吸引產業關聯度高、擁有市場和貨源、實力雄厚的國內外大船公司、大貨主、大集團投資開發建設港口。
在日前召開的港口現場會上提出,要借鑒公路、市政建設項目特許權轉讓的成功經驗,在港口建設中根據實際情況推廣應用“建設-營運-轉讓(BOT)”、“租賃-開發-營運(LDO)”、“建設-擁有-營運(BOO)”等模式,積極利用國內外資金投資港口建設。加快港口民營化步伐,采用合作、合資、租賃、經營權轉讓等形式,采取出售資產、出租碼頭、發行債券、港務企業轉制、股份合作、開發土地等方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港口建設和開發。
利用湛江港被國家和省列為重點建設港口,硇洲、烏石港被列為國家級中心漁港這一機遇,用好用活用足有關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港口建設資金支持。
專家視覺:展望湛江港2007
加快建設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
去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在湛江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8000萬噸專題匯報的批示中,提出“把湛江建設成輻射大西南的出海通道、國際化的航運中心、物流中心”。
這一定位是從更高的站位,以更寬的視野來審視湛江港口的發展空間、發展途徑和發展目標,全力推進“工業立市、以港興市”的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戰略舉措。
發展港口經濟,建設“港口湛江”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邱加盛碩士認為,湛江應率先在全國提出建設石油物流基地的口號并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爭取成為我國華南地區重要的油品交易地和集散地。
隨著20萬噸鐵礦石碼頭項目、30萬噸油碼頭項目、國家一級燃料油中轉庫的建設投產,以及湛江可能成為我國第二批戰略石油儲備基地之一,湛江港以石油為主的物流需求將大大提升。
應突出湛江港是中國華南地區當前唯一一個能通航30萬噸油輪的優勢,加快港口大型油品、集裝箱和鐵礦石碼頭、雜貨泊位、航道浚深、裝卸設備、碼頭堆場等工程建設。近期重點是圍繞建設湛江石化基地,建設30萬噸油泊位和集裝箱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