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連鎖經營案例

配送中心國外發展經驗借鑒及我國發展趨勢

2007-3-30 21:0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物流配送
    (一)物流配送定義
    所謂配送就是將各零售店所需貨物在規定日期,安全、準確地送達的活動。
    在德國及歐美諸國,物流配送是指按照用戶的訂貨要求,在物流據點進行分貨、配貨以后,將配好的貨物送交收貨人的活動。簡單地說就是指商品從配送中心到客戶之間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合理流動。
    這個意義上的物流配送絕不是簡單的倉儲運輸,它既是物流活動的管理系統學,又是一門經營管理組織學;它涉及到生產方面的管理系統,采購貨物、運輸方面的管理系統及分配、營銷方面的管理系統。
    (二)物流配送特點
    1.經營規模化;
    2.管理規范化;
    3.分工合理化;
    4.決策科學化;
    5.設施標準化;
    6.結算、信息電子化。
    (三)物流配送的任務
    物流配送的根本任務是將商品從發貨地根據需求以準確的數量和品種、完好的狀態、準確的時間交送到準確的地點,以最低成本達到最佳服務的為根本目的。
    (四)物流配送的依托形式——配送中心
    1.配送中心兩個重要環節
    (1)集中采購
    集中采購能夠使一個企業的商品在與同行業的激烈競爭中保持一定的價格優勢,降低了資金占有率,同時也節省了倉儲面積;
    (2)統一配送簡化了零售環節的經營活動,使中小商業企業在競爭中不再勢單力薄。
    2.配送中心的分類
    根據配送中心的經營狀況,在我國,可將配送中心大致分為三類:
    (1)各方面條件完善,有比較穩定的資源渠道和配送對象,有比較健全的儲存設備和運輸車輛,有比較規范的管理和配送作業程序,有的還實現了庫存物資電腦管理。如上海的華聯超市公司的配送中心;
    (2)基本上是流通性倉庫,配送對象少(不超過十家),資源渠道不穩定,基本上是傳統的倉庫管理方法,經濟效益較差。
    (3)介于以上二者之前,一般有相對穩定的貨源渠道和配送對象,在配送的作業程序和內部管理上不夠規范。
    另外,目前在我國上海已有各種類型的配送中心20多家,其中有:
    (1)連鎖公司內部配送中心,如華聯超市公司做到l00%統一進貨;
    (2)以提供配送為主的社會配送中心,如上海一百集團配貨中心,自社會配送達1.0774億,占90%左右。
    (3)產加銷一體化的加工型配送中心,其中最為典型的是食品集團的天文配送中心,目前配送的門店數達216家,所配送的商品有18個大類4000多種商品中,有18—20%是自產的.
    3。配送中心的功能
    (1)收貨
    (2)檢查
    (3)標示
    二、國外配送中心發展經驗借鑒
    如果說配送中心在我國是個新生事物,而在西方國家,早在二、三十年代就興起,六、七十年代以后,配送中心在歐美和日本等國家迅速發展。
    目前,美國從事營業倉庫的企業共有550多家,營業倉庫總面積約2000萬平方米,從業人員10萬人左右,已經形成高效而有序的社會大物流體系。
    在日本,有各類流通企業6萬多家,貨運量超過50億噸,從業人員105萬人,近年來,不少日本企業不再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而是委托社會上的產業配送中心進行配貨,促進了社會化配送中心的發展。
    其成功經驗,我們應作借鑒:
    (一)配送中心是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產物。以日本為例,隨著買方市場的確立,零售業向以超市為主體的連鎖商業轉化,并形成了連鎖企業內部的配送體系,另一方面生產企業為確保新產品銷售主導權,發展物流中心,力圖控制流通業,從而形成了產、批、零三方為爭奪批發權的激烈競爭,迫使批發業、倉儲運輸業轉換其角色,積極發展集商流和物流為一體的物流中心,擔當起零售業的購買代理商的角色,單純的物流業在日本已不存在。
    日本配送中心,按營運主體分,有以生產商為主體的,如日冷、味之素等;有以零售商為主體的,如大榮、西友、伊藤、洋華堂等;有的以批發業為主體的,如菱食等。
    (二)配送中心的形式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變化的。國外的配送中心,按照市場和物流組織的需要,具有不同的形式;有經營門類齊全的綜合性配送中心,也有以某一門類商品為主的專業性配送中心;有區域集結而成的區域性配送中心,也有直接向零售店送貨的前沿性配送中心和某一系列商店進行配送的定向性配送中心。
    (三)配送中心的現代化和講實效是并行不悖的。美國的配送中心物流管理電腦化和條形碼技術應用極為普遍,從而大大減少了費用支出,提高了企業管理水平。
    據美國APICS學會統計,使用完善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可降低庫存35%,交貨期拖延減少82%,采購期縮短50%,管理人員減少10%,經營作業能力提高10—15%。
    但是,他們在合理選擇使用機械設備方面,非常講究實效,手動的、自動的、電動的各類物流機械,在同一物流場所內有效配合、協調作業,最大限度的節約資金,不讓設備的功能閑置浪費。
    (四)配送中心的建設需政府扶持。
    按日本專家的觀點,從工業、商業到交通運輸都和物流有密切關系,物流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日本政府首先從政策、規劃、法令和規范等方面對物流進行管理,同時,不惜大量投資建設物流設施,并十分重視物流規劃的合理化,物流設施一般設置在生產發達的城市以及鐵路、公路、客運等運輸樞紐和物流集散地,從而使商品運輸暢通無阻。
    日本政府還采取優惠的稅收政策,對物流業發放低息貸款。政府的全面統籌規劃,全面安排和積極扶持是日本物流業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我國配送中心的發展趨勢
    (一)企業(集團)內部的配送中心將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大量規模小、設施欠缺、技術和管理較差的配送中心必然走向消亡,少數大型的、具有較高組織化程度和現代化水平的企業(集團)配送中心,將通過其規模優勢的發揮,最終部分或完全地走向社會化。
    (二)專業批發企業、儲運企業發展建設的配送中心由于其一開始就面向社會,從而易于開拓市場,并且通過擴大代理權,實現契約化配送、逐步走向規范化和專業化。
    (三)多個系統、企業乃至地區所有的各自的商品配送中心,從突破自身制約條件,最大限度地創造效益和獲得發展的意圖出發,攜起手來,開展交叉配送;或者聯合起來共建配送中心,實現集約化配送,最終構造出輻射全社會的配送網絡,形成“物暢其流”的大同世界。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