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基的CRM 管理
2007-3-17 15:2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摘要:... ...
全球著名的家居產品供應商瑞典宜家(IKEA)就是馬士基極其看重的一個全球協議伙伴。馬士基承攬著宜家在全球29個國家、2000多家供應商、164家專賣店、10000多種家具材料的物流任務。宜家和馬士基有牢不可斷的“紐帶關系”,因為宜家的“供應商家族”多年前就一直在和馬士基合作。兩家公司長期的合作以及彼此在生意模式、價值觀、商業目的等方面多有相似之處。
1995年,宜家在中國設立辦事機構,那時只是從中國采購少量的原料,并不在中國生產銷售。不過,即便當時那么小的物流業務也曾讓宜家大皺眉頭。宜家對物流服務商要求苛刻:對方必須在透明度、成本、物流能力、效率、質量控制等方面滿足其條件;甚至還必須有“環保意識”————選擇不污染環境的設備、機器、物流工具和燃料等,而且在運輸過程中,還要科學地處理污水和氣體排放問題。然而中國的物流公司有幾家能這樣規范呢?
此時,宜家更加“懷念”馬士基。當時,馬士基在中國并不能設立物流公司,僅僅在上海注冊有一個“馬士基有利集運”中國辦事處。不過馬士基仍然快速部署了宜家中國市場的原料出口物流計劃。馬士基通過“有利集運”,經香港、新加坡等地為宜家提供物流代理服務。同時,馬士基在中國內地的辦事處擴充到了9個。
1998年,宜家感覺中國市場大有可為,其亞太戰略重心開始向中國轉移。同年,宜家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家居商場,1999年又在北京開了第二家。隨后,宜家風行中國,兩年內在中國的銷售額漲了43·6%,全球采購量的10%也轉移到了中國。這時候,供應商的數量增加,地域分布拓寬,部署了在中國的生產網絡和銷售網絡,使得物流業務量快速膨脹。包括原料采購、原料進口、產品和原料出口、國內運輸、倉儲、配送等等,這顯然需要物流服務者能夠對SC(供應鏈)做整體計劃。這時候,馬士基的辦事處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宜家在中國的需要了。
就在宜家火爆中國的時候,馬士基也沒有閑著。經過層層努力,終于將“有利集運”注冊成了獨資公司。權限擴大后,該獨資公司接著又在中國沿海城市設立分公司和辦事處,迅速擴張網絡。2000年4月,有利集運正式改為“馬士基物流中國有限公司(獨資)”,在13個城市設立了8家分公司和5家辦事處,網絡由沿海向內陸擴張。有人笑言:“馬士基的物流服務幾乎是隨著宜家的擴張而擴張的。只要宜家在新的地區找到供應商,馬士基就盡量擴張到那里。”馬士基和宜家在物流領域的合作是經典的“點對點”鏈條關系。這種鏈條關系并不僅僅是業務需求,更關鍵的是,它們長期的合作使彼此相互促進。
當然,馬士基的“跨國鏈條”上,不可能只連著宜家一個,這個鏈條上源源不斷地連接著馬士基的全球協議伙伴,如耐克、米其林輪胎、阿迪達斯等公司。馬士基是追隨它們而來。
這種點對點的鏈條現象在各個行業的跨國公司是普遍存在的,它們顯然更愿意攜著自己的伙伴來中國開墾,而不是選擇中國的小企業。像宜家這樣的跨國公司更像是一艘旗艦,在它的“聯合艦隊”中,當然不希望有破舊的“機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