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07年的美國聯邦快遞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配送公司。2000年,聯邦快遞公司年收入接近300億美元,其中包裹和單證流量大約35億件,平均每天向遍布全球的顧客遞送1320萬件包裹.公司向制造商、批發商、零售商、服務公司以及個人提供各種范圍的陸路和空運的包裹和單證的遞送服務,以及大量的增值服務。表面上聯邦快遞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來源于其由15.25萬輛卡車和560架飛機組成的運輸隊伍,而實際上聯邦快遞公司今天的成功并非僅僅如此。
80年代初,聯邦快遞公司以其大型的棕色卡車車隊和及時的遞送服務,控制了美國路面和陸路的包裹速遞市場。然而,到了80年代后期,隨著競爭對手利用不同的定價策略以及跟蹤和開單的創新技術對聯邦快遞的市場進行蠶食,聯邦快遞的收入開始下滑。許多大型托運人希望通過單一服務來源提供全程的配送服務,進一步,顧客們希望通過掌握更多的物流信息,以利于自身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隨著競爭的白熱化,這種服務需求變得逾來逾迫切。正是基于這種服務需求聯邦快遞公司從90年代初開始了致力于物流信息技術的廣泛利用和不斷升級。今天,提供全面物流信息服務已經成為包裹速遞業務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核心競爭要素。
聯邦快遞公司通過應用三項以物流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服務提高了競爭能力:
第一,條形碼和掃描儀使聯邦快遞公司能夠有選擇地每周七天、每天24小時地跟蹤和報告裝運狀況,顧客只需撥個免費電話號碼,即可獲得"地面跟蹤"和航空遞送這樣的增值服務
第二,聯邦快遞公司的遞送駕駛員現在攜帶著以數控技術為基礎的筆記本電腦到排好順序的線路上收集遞送信息。這種筆記本電腦使駕駛員能夠用數字記錄裝運接受者的簽字,以提供收貨核實。通過電腦協調駕駛員信息,減少了差錯,加快了遞送速度。
第三,聯邦快遞公司最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是創建于1993年的一個全美無線通信網絡,該網絡使用了55個蜂窩狀載波電話。蜂窩狀載波電話技術使駕駛員能夠把適時跟蹤的信息從卡車上傳送到聯邦快遞公司的中央電腦。無線移動技術和系統能夠提供電子數據儲存,并能恢復跟蹤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的數百萬筆遞送業務。通過安裝衛星地面站和擴大系統,到1997年適時包裹跟蹤成為了現實。
以聯邦快遞為代表的企業應用和推廣的物流信息技術是現代物流的核心,是物流現代化的標志。尤其是飛速發展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使物流信息技術達到新的水平,物流信息技術也是物流技術中發展最快的領域,從數據采集的條形碼系統,到辦公自動化系統中的微機、互聯網,各種終端設備等硬件以及計算機軟件等都在日新月異地發展。同時,隨著物流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產生了一系列新的物流理念和新的物流經營方式,推進了物流的變革。今天來看,物流信息技術主要由通信、軟件、面向行業的業務管理系統三大部分組成。包括基于各種通信方式基礎上的移動通信手段、全球衛星定位(GPS)技術、地理信息(GIS)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自動化倉庫管理技術、智能標簽技術、條形碼及射頻技術、信息交換技術等現代尖端科技。在這些尖端技術的支撐下,形成以移動通信、資源管理、監控調度管理、自動化倉儲管理、業務管理、客戶服務管理、財務處理等多種信息技術集成的一體化現代物流管理體系。譬如,運用衛星定位技術,用戶可以隨時"看到"自己的貨物狀態,包括運輸貨物車輛所的的位置(某座城市的某條道路上)、貨物名稱、數量、重量等,從而,不僅大大提高了監控的"透明度",降低了貨物的空載率做到資源的最佳配置;而且有利于顧客通過掌握更多的物流信息,以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
聯邦快遞公司通過在三方面推廣物流信息技術發揮了核心競爭優勢:
在信息技術上,聯邦快遞已經配備了第三代速遞資料收集器III型DIAD,這是業界最先進的手提式計算機,可幾乎同時收集和傳輸實時包裹傳遞信息,也可讓客戶及時了解包裹的傳送現狀。這臺DIAD配置了一個內部無線裝置,可在所有傳遞信息輸入后立即向聯邦快遞數據中心發送信息。司機只需掃描包裹上的條形碼,獲得收件人的簽字,輸入收件人的姓名,并按動一個鍵,就可同時完成交易并送出數據。III型DIAD的內部無線裝置還在送貨車司機和發貨人之間建立了雙向文本通信。專門負責某個辦公大樓或商業中心的司機可縮短約30分鐘的上門收貨時間。每當接收到一個信息,DIAD角上的指示燈就會閃動,提醒司機注意。這對消費者來說,不僅意味著所寄送的物品能很快發送,還可隨時"跟蹤"到包裹的行蹤。通過這一過程速遞業真正實現了從點到點,戶對戶的單一速遞模式,向除為客戶提供傳統速遞服務外,還包括庫房、運輸及守候服務等全方位物流服務的發展,從而大大地拓展了傳統物流概念。
在信息系統上,聯邦快遞將應用在美國國內運輸貨物的物流信息系統,擴展到了所有國際運輸貨物上。這些物流信息系統包括署名追蹤系統及比率運算系統等,其解決方案包括:自動倉庫、指紋掃描、光揀技術、產品跟蹤和決策軟件工具等。這些解決方案從商品原起點流向市場或者最終消費者的供應鏈上幫助客戶改進了業績,真正實現了雙贏。
在信息管理上,最典型的應用是聯邦快遞在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NationalSemiconductor)位于新加坡倉庫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該系統有效的減少了倉儲量及節省貨品運送時間。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在聯邦快遞物流管理體系中的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新加坡倉庫,一位管理員像揮動樹支一樣將一臺掃描儀掃過一箱新制造的電腦芯片。隨著這個簡單的舉動,他啟動了高效和自動化、幾乎像魔術般的送貨程序。這座巨大倉庫是由聯邦快遞的運輸奇才們設計建造的。聯邦快遞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將這箱芯片發往碼頭,而后送上卡車和飛機,接著又是卡車,在短短的12小時內,這些芯片就會送到國家半導體公司的客戶---遠在萬里之外硅谷的個人電腦制造商---手中。在整個途中,芯片中嵌入的電子標簽將讓客戶以高達三英尺的精確度跟蹤訂貨。
由此可見,物流信息技術通過切入物流企業的業務流程來實現對物流企業各生產要素(車、倉、駕等)進行合理組合與高效利用,降低了經營成本,直接產生了明顯的經營效益。它有效地把各種零散數據變為商業智慧,賦予了物流企業新型的生產要素--信息,大大提高了物流企業的業務預測和管理能力,通過"點、線、面"的立體式綜合管理,實現了物流企業內部一體化和外部供應鏈的統一管理,有效地幫助物流企業提高了服務質素,提升了物流企業的整體效益。具體地說,它有效地為物流企業解決了單點管理和網絡化業務之間的矛盾、成本和客戶服務質量之間的矛盾、有限的靜態資源和動態市場之間的矛盾,現在和未來預測之間的矛盾等等。
以現代物流信息技術為核心競爭力基礎的聯邦快遞已經在我國北京、上海、廣州開辦了代表處。1996年6月,聯邦快遞與中方合作伙伴中國外運集團共同在北京成立其在中國的第一家合資企業。目前該公司在中國有130多名員工,有60多輛帶有UPS的車輛奔馳在國內的大街小巷,業務范圍已覆蓋了190多個城市。2001年1月,聯邦快遞公司的飛機被允許直飛中國,自從其首班飛機飛抵了上海后,目前聯邦快遞在北京、上海、深圳都建立了自己的航空基地,每星期有10個貨運航班飛往中國。現在聯邦快遞中國區員工已從去年的200人增加到今年的530人,預計在未來的6到12個月還將再增一倍。就此,世界物流業巨頭聯邦快遞公司參與到了中國快遞行業正方興未艾的激烈競爭中來。
上一篇:馬士基的CRM 管理
下一篇:宅急送IT應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