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綜合物流論文

疏通鋼鐵物流的“血脈”

2007-3-15 21:0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規范、理順物流如同疏通了企業的“血脈”,是保持企業健康發展,充滿生機與活力不可缺少的管理舉措。
   
   
      供應鏈物流管理指的是用供應鏈管理思想實施對供應鏈物流活動的組織、計劃、協調與控制。作為一種共生型物流管理模式,供應鏈物流管理強調供應鏈成員組織不再孤立地優化自身的物流活動,而是通過協作、協調與協同,提高供應鏈物流的整體效率,最終達到供應鏈成員整體獲益的目的。
   
      近年來,鋼鐵企業的物流管理已越來越受到企業管理者的高度重視,這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物流管理若仍保持現狀,必然會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之一,會表現出與企業要求的發展規模明顯的不適應,企業管理者不得不重視物流管理。
   
      二是企業管理者看到了在當前的原料供應條件下、產品市場競爭條件下,降低物流成本必然會成為企業發展過程中降低產品總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的一個新的值得關注的亮點,所以強化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疏通企業“血脈”
   
      鋼鐵企業物流管理的目標一般有五點,一是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二是為了保障正常的生產供給和產品銷售渠道暢通;三是通過規范進廠物流、廠內物流、出廠物流,全面提高企業投入、產出的總體運營效率,降低庫存、盤活資金;四是通過供應鏈物流管理提高企業的市場反映速度,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五是為了樹立企業良好的內、外部物流形象。
   
      可見,規范、理順物流如同疏通了企業的“血脈”,是保持企業健康發展,充滿生機與活力不可缺少的管理舉措。
   
      供應鏈物流管理思想的提出
   
      鋼鐵工業是能源、水資源、礦產資源消耗的密集型產業,這些寶貴資源在我國數量有限,特別是礦產資源,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依賴進口礦石的局面不會改觀。所以鋼鐵企業的物流管理應提倡供應鏈物流管理的管理思想。
   
      供應鏈物流管理的范圍不僅包括采購/銷售物流和生產物流,還包括回收物流、退貨物流、廢棄物流等反向物流。并且,采購/銷售物流不僅是單階段的物流(如供應商到制造商、制造商到批發商、批發商到零售商、零售商到消費者的相對獨立的采購/銷售物流活動),而且包括供應鏈渠道內成員從原材料獲取到最終客戶產品分銷整個過程的采購/銷售物流活動。
   
      供應鏈物流管理指的是用供應鏈管理思想實施對供應鏈物流活動的組織、計劃、協調與控制。作為一種共生型物流管理模式,供應鏈物流管理強調供應鏈成員組織不再孤立地優化自身的物流活動,而是通過協作(Cooperation)、協調(Coordination)與協同(Collaboration),提高供應鏈物流的整體效率,最終達到供應鏈成員整體獲益的目的。
   
      供應鏈物流管理的戰略思想就是要通過成員間的有效合作,建立低成本、高效率、響應性好、敏捷度高的經營機制,從而獲得競爭優勢。這種戰略思想的實現需要供應鏈物流系統從供應鏈戰略的高度去規劃與運籌,并把供應鏈管理戰略通過物流戰略的貫徹實施得以落實。
   
      供應鏈物流管理須從三方面入手
   
      按照供應鏈物流管理的戰略思想,對于國內鋼鐵企業來講,強化供應鏈物流管理,須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打造全球性的物流供應鏈,多角度打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化經營,拓寬企業的原料供給和產品外銷渠道。
   
      二是建立相對穩定的國內物流供應鏈,并加強企業進廠物流、廠內物流、出廠物流的運輸調度管理,優化企業內部的物流業務流程,并充分利用物流信息系統,提高物流運輸的計劃性和可控性。
   
      三是強化企業內部的供應鏈物流管理,建立企業內部的物料循環系統,充分利用回收物流、退貨物流、廢棄物流等反向物流,發展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確定以上物流管理思路后,企業還必須通過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等手段,把物流各作業環節的實時執行與企業管理系統相結合。利用自動識別技術對物流信息進行實時采集,利用移動計算技術對物流信息進行實時處理,利用現代通信技術對物流信息實時傳輸,以及物流的在線管理與實時追蹤等環節統一考慮,協同運作,追求物流系統的實時管理與執行。
   
      這種實時物流管理體現在企業的完整實時業務集成系統之中,它不僅僅是涉及企業本身的系統,而且通過企業的供需鏈而與企業的上游供應商、下游用戶與批發商及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相聯系,是一個有硬件作業系統與軟件信息系統相結合的復雜系統。
   
      需要物流信息標準化體系的支持
   
      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基礎,供應鏈物流管理同樣依靠物流信息系統的支撐,但是由于物流信息的標準化體系建設的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物流信息化的進程。
   
      標準化滯后對于物流信息化的制約表現在很多方面,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企業層的信息化標準問題。主要體現在企業信息系統的結構、功能、開發工具不規范,缺乏標準體系的指導,開發商的投資多屬于低水平的重復,市場做不大,客戶也不敢用,導致企業信息化成本過高,進展緩慢。
   
      二是行業層的信息化標準問題。例如由于電子單證格式和認證標準不統一,企業之間的信息無法有效地溝通,需要反復地轉化、認證,費用高、效率低,還很不安全;三是社會層的基礎信息化標準問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這樣的社會層標準也往往是國際標準。例如由于基礎標準的滯后,商品編碼、無線通訊頻率不統一,像RFID這樣的先進技術難以很快應用推廣。
   
      2004年,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共同發布了《關于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該文件明確了物流標準化是一項基礎性建設要納入國家重點支持的范疇。科技部、信息產業部和國信辦等政府有關機構都在“十一五”規劃中加大了物流信息標準化的內容。
   
      國內鋼鐵企業要全面做好供應鏈物流管理還任重而道遠,但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和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逐步完善,強化供應鏈物流管理對企業的長遠發展必然會大有裨益。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