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發展戰略與規劃案例

三星 PK TCL--學習什么

2007-3-15 16:1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對于正在摸索做大、做強、走國際化之路的中國企業來說,三星電子是一個更接近、更能夠被觸摸的標桿企業——這家企業以速度、創新和領導數碼電子時代而著稱于世。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他還背負170億美元的債務,而今天,他已經躋身世界五百強之列,品牌價值一路攀升,在2004年全球最具商業價值的品牌排行中名列第22位。它作為全球電子行業的一匹黑馬,脫穎而出,令世人震驚和刮目相看!就連索尼、英特爾和微軟等為首的世界一流跨國公司都在積極尋求機會,與其結成戰略聯盟伙伴。究竟是什么如此迅速地改變了三星的一切,又是什么推動著三星一次又一次跨越成長的障礙?奠定三星基業長青的基石是什么?這不得不引起正在崛起的中國電子企業的同行高度關注!大家也都在致力于破解三星高速成長之謎?尤其是TCL明確提出以三星為學習標桿,進行全面分析和深度研究,研究三星成功的背后是什么?究竟有哪些可以借鑒和參考?
    二年前,TCL決策者李東生總裁就明確指出:把三星作為我們的學習和模仿的榜樣,制定出學習三星的時間進程表。這一偉大決策具有戰略遠見和現實意義,因為三星所走過的路,也必將是中國同類企業未來5年所要面對和必須要走的路,有效模仿的現實路徑可尋。但是,如果認真研究中國一些公司模仿和學習三星的真實情況,我們則會發現,國內的諸多企業學習的情況卻是形式大于實質、口號大于內容。仔細研究一下,多數企業根本沒有抓住三星發展的實質,對三星的全面理解,深度研究也遠遠不夠。作為走向國際化的TCL,我們的職業經理人必須要有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強對三星的學習和研究,從實際出發,學以致用,才能突破瓶頸,跨越障礙,走向卓越,創建“一流主義”。
    眾所周知:早期的三星電子產品曾被發達國家的客戶看成是一家以生產銷售廉價產品的發展中國家的普通企業,不為人們所認可、所接納,三星曾一度是廉價貨的代名詞,模仿別人的技術,制造大量缺乏靈感的廉價產品,并采取過分追求規模化的產量以謀求價格制勝的經營方式,結果在國際市場上沒有什么地位、作為和影響力,尤其是在美國市場上三星產品被視為低端產品長達二三十年,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三星的決策者經過痛定思痛,決定改變以往的經營策略,向高端產業或產品進軍,用了十年時間,終于令世人對三星的看法和觀念徹底改變!三星跨越的一大“秘訣”就是,從簡單的組裝技術開始,再到產品設計技術,再到產品核心技術,憑此擁有了8個在世界占有率排名第一的產品。是一個由模仿者到跟隨者再到領跑者的成功典范!而此種境況,也是中國電子企業過去和現在的生存狀態。那么是什么改變了這一切?讓三星電子揚眉吐氣、后來居上、聲名鵲起,奠定了三星日后的輝煌!從探尋三星電子的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的奧妙和閃光點,那就是支持三星電子高速成長的核心部件產品——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功不可沒,即半導體締造了三星早期的神話!這是打造三星電子基業的原點、原動力,至今為止,存儲器(DRAM)仍是三星電子的主力業務之一。
    回顧三星發展的歷程,三星也曾經走過一段以模仿和學習為主導的階段,也正是這么一段學習和模仿的階段,致使三星日后在諸多方面產生了超越,并成為別人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三星在國際上是只“井底之蛙”,就技術而言,充其量也只是落后于日本的一家二流公司,一直活在日本企業的陰影籠罩之下,根本不起眼。
    自從三星電子上馬存儲器(DRAM)項目后,至今三星電子存儲器(DRAM)以絕對優勢連續九年蟬聯世界銷售冠軍。但是回顧從前,三星電子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它經歷了種種艱難險阻,才最終實現化蛹為蝶的蛻變。
    現在讓我們把鏡頭倒回到1974年12月,當時擔任東方紡織理事的李健熙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三星電子做強做大,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他認為必須要掌握電子產業的核心技術——部件產品(打通上游供應鏈),這樣在未來的競爭中才不會受之于人,被對手卡住脖子,并以敏銳獨到的眼光意識到半導體在未來電子產品中的廣泛應用和巨大價值,果斷做出決定收購美國通用家電集團在韓國的子公司——富川工廠,并說服其父親李秉吉吉。幾天后,他以個人名義收購了這家半導體工廠,早期是生產晶體管集成電路(IC)。
    然而,這項事業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對于一無技術、二無資金的韓國政府或企業來說,正式進軍半導體行業,在當時確實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居然讓李健熙給辦成,可以說正是他當初對半導體行業的先知先覺,才有了今日韓國在半導體領域的輝煌,并被盛贊為三星基業的“精神搖籃”。
    面對1982年初的第二次石油危機,世界經濟受到巨大沖擊和強烈震蕩。已故會長李秉吉吉訪問美國、日本后,發現日本并不生產石油,在這次危機中沒有受到重創,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日本走高新尖技術發展之路的緣故,至此,老會長才明白,三星也一定要開發出自己的尖端科技,而這個核心就是半導體技術的開發。回國后,即刻組織人馬著手研究論證,并于1983年2月8日發表“東京宣言”,遞交“出師表”,宣布三星集團進軍半導體領域,組建三星半導體通訊事業部,其目的是解決困擾三星上游供應鏈——電子產品的核心部件,擺脫受之于人的被動狀況。至此,三星DRAM正式登上歷史舞臺。當時國內反對的呼聲也不少,就連政府官員也出來指責:“半導體產業前景不明朗,能不能賺錢還不知道,干嗎還要去沾它?”盡管如此,三星還是咬著牙堅持自己確定的方向不動搖,可想而知邁上這條創業之路該是多么的艱辛!
    1983年7月,當時擔任三星電子開發主任的李潤雨帶領七名成員踏上了去美國MicronTechnology公司求知的征程,但是抵達美國后,考察組卻備受冷落,對方根本沒有傳授技術的意思。
    面對這種情形,三星決定以自力更生為主,加緊在美國獵取有豐富半導體開發經驗的人才,特別是創業初期,為確保項目的成功,以每位年薪二十萬美元的天價從美國硅谷英特爾等公司挖走五位韓籍技術專家。從83年~89年,三星先后從美國招納了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工作的李任星博士,ZILOG(處理器的制造)公司就職的李尚俊博士,IBM公司的陳大濟博士,英特爾公司的黃昌圭博士,等一批專家,組建了一支致力于報效祖國和獻身事業的技術人才隊伍。
    上這項目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半導體制造談何容易!從工廠建造到尖端技術開發,要求技術必須過硬,專業功底必須扎實。但是三星人只用了半年的時間完工,于1983年9月,三星在京畿道Kiihung舉行第一個工廠開工儀式。要知道,即使在發達國家建半導體工廠,也需要一年半載,更何況三星還是頭一次建這樣的工廠!在三星進軍半導體領域十個月之后,即1983年12月1日就公開宣稱:“三星已開發出64KDRAM。”這讓此前對三星冷嘲熱諷過的日本同行大吃一驚,他們幾乎不敢相信這是事實,因為在此之前日本人曾這樣斷言:“到1986年底,三星能開發出64KDRAM就算成功。”但是,三星的成功比日本的預言提前了三年。1985年1月,又對外宣布開發出256KDRAM,世界再次為之驚嘆!
    眾所周知:半導體產業需要大量的資金,其風險性甚高。為了籌集資金,三星半導體通過上市發行股票,共籌措到資金3346億韓元,以緩解三星資金緊張的狀況,為三星建造第二家半導體產業工廠(專門生產256KDRAM)創造了有利條件。
    但是在成功的背后暗藏著危機,由于半導體供過于求造成DRAM價格猛跌,原先4美元的64KDRAM最后狂跌至70美分,導致公司股票也下跌,真是雪上加霜,英特爾也從DRAM產業合作中撤出,三星到了一種窮途末路的境地,面對這一切,三星的決策者相信這只是暫時的危機,還果斷決定加大設備投資的力度。到1987年后,情況稍有轉機,但是麻煩接踵而來。原本是TI公司認為日本侵犯了它的技術專利而對其提起訴訟,但是日本公司卻把三星也拉下水,結果是沒有專利技術的三星為此交了龐大的學費,而日本企業拿出專利得以脫身。
    在隨后的幾年中,這批回國的人才與三星的同事抱著一種愛國情懷、必勝信念、夜以繼日、不斷攻關、頑強拼搏、不負眾望,連續開發出16MDRAM(90年8月)、64MDRAM(92年8月,世界首創)、256MDRAM(94年8月,世界首創)、1GDRAM(96年10月,世界首創)等產品,這批開拓者為締造三星半導體的今日輝煌起到關鍵的作用。這不得不讓我們信服、敬佩和領教三星人的以眼光獨到、選準項目、速度制勝和創新領先的高招!
    就DRAM產業而言,1983年三星開發出4KDRAM,當時比先進公司的技術要落后4年半;1985年三星開發出256KDRAM,將這一差距縮小為3年;1992年開發出16MDRAM,基本上將差距扯平。
    事實上,日本企業一直是橫在三星面前的一座大山,他們對三星進入半導體產業一直是采取打壓策略,堅持的DRAM廠家“赤字生存”法則,其目的就是打擊競爭對手,讓對手舉步維艱,難以生存而退出。但是對三星來說,已不能僅僅視日本企業為對手,而是要從根本上將其打垮。事實是經過這場較量,三星在2001年最嚴酷的市場考驗中堅挺住,而日本東芝、日立、NEC等公司卻沒能經受住市場沖擊,紛紛從DRAM行業中敗下陣來。這里須要強調的是三星人的愛國情懷和報效祖國及一流主義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
    三星電子在半導體的成長過程中充分汲取養分,并為移動電話事業在短期內迅速發展壯大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承和部件保障,最終變成跨國公司。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對半導體發展而言,如果沒有開拓創新精神和趕超日美企業的遠大目標,就沒有今天的成就!目前,三星電子正在積蓄力量以期待二次飛躍,今后產業結構必然會做戰略性調整,爭取在存儲器與非存儲器及數碼世界所有領域,都實現“全球領先”的夢想!
    目前TCL也處在危艱階段,手機業務下滑,TTE和阿爾卡特二大合作項目也在攻關時期,但是更為關鍵和重要的是在影響TCL長期競爭優勢的核心元件方面,中國電子企業普遍都面臨著嚴峻挑戰。TCL也不例外,同樣在核心元件方面也受之于人,雖然我們早幾年就成立了部品事業部,不過力量還是弱小的,尚處于起步階段。我們要像三星那樣,面對危機的降臨,不僅將危機當成完善自我的一個契機,更能通過危機,提高企業競爭力。我們完全相信在李東生總裁的正確領帶下,依靠團隊的智慧和群體的力量一定能突破困難障礙,化險為夷,走向輝煌!
    三星經過數年的奮斗,終于搬掉了橫在韓國經濟面前的一座大山,徹底打敗日本——索尼、東芝、三洋等一流公司。當前,僅亞洲來說,橫在中國企業面前的“三座大山”,即韓國企業(快速成長、創新力強)、日本企業(實力雄厚、技術精湛)、臺灣企業(制造力強、質量可靠)都將成為制約中國企業向外擴張,發展壯大的強勁對手,我們如何跨躍這三座大山是中國企業領袖們都在一直思考的重大問題!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