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里淘金” ERP中國發展的明天在哪兒
2007-3-15 16:1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ERP從流傳到中國到真正開始運用最多也不過7-8年的時間,但是令西方發達國家感到吃驚不已的是:在這短短的幾年時間里,ERP在中國不論是發展的速度還是發展的規模都是讓他們意想不到的。
自從1990年美國的著名的咨詢公司加特納公司(Gartner Group inc.)報告中給ERP下了第一個定義以來,ERP已經走過了十多年的歷史,隨著技術的擴散,ERP從流傳到中國到真正開始運用最多也不過7-8年的時間,但是令西方發達國家感到吃驚不已的是:在這短短的幾年時間里,ERP在中國不論是發展的速度還是發展的規模都是讓他們意想不到的。在這個發展過程中,ERP既有失敗的慘痛,也有取得良好業績的優秀表現,特別是近兩年來在所有的行業都流行一“E”就靈的思想更是使得ERP獲得了飛速的發展,雖然這種觀念能夠促進ERP的發展,但是這種觀念的存在是不是真的適合于ERP的長久性發展?雖然ERP一路坎坷地走過來了,但是它為什么會在一些地方成功而在另外的一些地方又失敗了呢?它現在的高速發展過程勢態中有沒有什么讓人值得擔憂的地方呢?它的明天又會向哪里發展呢?下面筆者就自己的觀察來一一解讀這些問題。
作為泊來之品的ERP,它的出生地是在國外,是在國外市場經濟發展相對比較完善、管理思想及公司企業體系相對比較健全的地方產生的,是在計算機被廣泛應用的基礎上產生的,是由原來的MRPⅡ發展過來的、在管理信息高度集中下的各種企業部門的信息集成化的產物,是面向供應鏈的一種產物,可以這么說,正是有了這些條件的存在,ERP才有了生存和發展的土壤。但是這些條件是中國目前的企業所不具備的,或者說這些條件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說還不是很完善的,也就是說,中國實施的ERP,是在與外國的環境不同的條件下實行的。不同的環境照搬相同的技術和思想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在20世紀末,中國國內的ERP產業舉步維艱,外國的那些ERP廠商關于概念性的炒作也沒有真正的為中國的經濟、ERP的實施創造出多少有利的條件,ERP的實施者們也沒有從中獲得什么好處。這種原因的直接結果就是在這一段時間實施ERP的企業幾乎都是全軍覆沒,所以人們在那時都是談“E”色變。這樣的結果,是由于大的社會環境和企業自身的不足等原因綜合造成的,是一種客觀的條件,是沒有辦法改變的。
隨著中國“世界工廠”地位的不斷強化,中國的市場條件不斷地得到了改善,企業的組織結構開始向國際化靠攏,管理水平也迅速提高,技術工具、硬件的配套設施更是日趨完善,中國的本土化的ERP也開始了由單純的支持財務、人力資源等方面的簡單支持向全面功能型的發展,所有的這些大的市場環境的變化都為ERP的發展帶來了不可多得的良好機遇,這種機遇使ERP在中國的市場上如雨后春筍般地遍地開花,再加上中國的企業管理階層中原本普遍就認為外國的技術、思想比中國的先進所以中國需要向外國學習,中國的ERP想不發展得迅速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所以這一時期中國的ERP就是以令所有人都感到吃驚的一種速度和規?焖僭鲩L。在這種環境下,中國現在ERP 的發展雖然也有一部分的不和諧之音,雖然也略有陣痛,但是從整體上來看還是正處在一個相當的發展上升的階段。我們可以用朝陽產業來形容現在中國的ERP產業。
如同20世紀下半葉亞洲經濟的迅猛發展沒有注重結構性的產業的配套組合結果導致經濟金融危機一樣,朝陽產業的快速發展并非沒有隱患。這些隱患如一些定時炸彈一樣,如果只是看到了快速發展的苗頭而沒有處理得很好的話,我們的ERP的發展遲早會遭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那么,到底中國的ERP有哪些隱患呢?依照筆者的觀察看來,主要有以下的幾點:
第一、理念上人們對ERP的寄予的希望太高。
其實,ERP 能夠為企業的利潤增長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神秘的地方:它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的結構,也沒有使任何的企業組織結構因為它變得更加合理和科學,它所帶給企業的高速的利潤增長率沒有任何奇跡性可言,因為ERP只是將企業內部原有的潛在資源和生產能力進行信息的整合來進行的潛力的挖掘,這種挖掘并沒有使每一種資源的單元產出明顯改變,它只是依靠大規模動員資源潛力,整合了企業中原本無謂的資源消耗,所以企業的總體的利潤上升。面對著這樣的一種真實的狀況,我們企業對它的狂熱型的追求應當冷靜下來,應該是把它當作是挖掘企業潛能的一種方法,使企業明白離開了這一種方法也可以提高利潤,要認真通過投入/產出比來核算、來認真思考是否應該上一套ERP系統,如果沒有做好前期的預算工作,對ERP的極端的追求與現實的巨大反差會給企業帶來的誤導,會讓企業認為ERP是一種浮夸性的、不可信的一種東西,這會最終影響ERP的長足發展。耗巨資引進并成功實施ERP之后,人們總以為功成名就了,其實還有更漫長的道路要走,還需要防止一些ERP實施之前的老做法在壓抑很久之后的回彈反擊,并以新的形式出現在ERP流程中。這些問題都提示我們不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ERP的身上,還要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通過觀念的更新來促進ERP的更進一步的發展;
第二、ERP 的發展還是需要基于市場檢驗的時日。
ERP在中國市場上的發展,并非是從中國的國情出發進行的一種量體裁衣,而是從ERP廠商的角度出發所進行的一種系統的開發。這表現在外國的ERP在中國水土不服,對中國的國情理解不夠,本國的ERP軟件提供商又熱衷于炒作、吹噓及玩概念游戲,并沒有真正地靜下心來做軟件的開發,結果導致內涵不夠,結果不管選擇什么樣的廠商的提供商都不適合企業。其實,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最主要的還是ERP的體系結構跟現實中想象的要求差距太遠,某一些具體的現實的功能不能夠完善這些問題。例如,某房地產商老總準備在自己的企業實施一套ERP系統,結果在與技術人員的溝通上出現了問題,為了避免溝通不暢,老板請了一個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CIO來,結果發現開發出來的軟件體系還是不能夠適合企業的使用,因為這里面有好多的潛規則軟件無法做出來。究竟ERP是不是要真正融入中國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有沒有實現“潛規則”的必要,這些都需要在市場中進行“浪里淘金”進行檢驗;
第三、ERP的發展需要一個良好大環境的要求。
這些要求包括:完善的市場制度提供ERP發展的競爭基礎,完備的硬件設施為ERP的發展提供合適的硬件設施,合適的企業制度文化保證ERP的順利實施,較高程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為ERP的發展做出指導,完善的管理鏈保證ERP實施的可行性。這些條件缺一不可。市場的程度發展如何,自身的條件達到何種地步,這些都是關乎ERP實施成敗的關鍵條件,缺乏了這些條件,ERP的成功的機會就會變小很多;
第四、基于.com的沖擊。
.com是互聯網時代的專有代名詞,如今,ERP雖然能夠在企業的內部實現信息的共享和集成,但是面對著外部市場的快速變化的機制以及顧客對它的綏靖請求,ERP的身形稍顯遲鈍和臃腫。ERP所做的這一切都是一種幕后英雄似的舉動--為基于.com的電子商務提供了一個快速反應的技術型的平臺和基礎型的框架體系結構。做為普通的顧客和外出的企業員工對遠程登錄本企業的要求需要ERP開發它的面向互聯網的體系結構,轉變為向所有人都開放的一中開發型體系結構,但是這種體系有需要在它向所有人開發的同時要注重對自己的安全性和隱私性的保護;
第五、缺乏人的因素。
ERP的總體的思想就是按照現代的企業制度把企業分為若干個部門,然后逐一計劃地進行資源整合,最后再統一匯總,最終得到最優的績效。這種思想是以西方的制度管理人為基礎的,面對著突發性的事件和隨機型產生的事件,這套體系就無法處理應付了,這時候又需要求助于人的管理,但是人的管理又是ERP的難以程式化的一種東西,所以ERP不可避免地要與人的管理發生一定程度的沖突。缺乏應對突發性的機制是ERP的一個硬傷;
第六、不斷變革的管理思想體系使ERP的管理思想不斷受到沖擊。
管理學思想雖然發展的歷史時期不長,但是進展迅速,在短短的近百年的歷史長河中,隨著管理環境、社會條件、技術手段的變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提出了順應時代的管理思想。從重視人的操作規范的“科學管理”發展到當今盛行的“知識管理”,管理學思想的變革從來沒有停息過,尤其是90年代以來至今的時間,更是管理學思想大爆炸的一個時期,叢林管理、綠色管理理論等各種新的理論不斷出現,而ERP的核心管理理念還是以物料為主,以利潤最大化為中心,這樣的一種管理理念有時候會明顯地落后于管理學的發展,所以怎么樣能夠跟上管理思想的發展腳步也是也個問題。
ERP 的發展雖然問題眾多,但是作為一種新興的在現階段能夠迅速提高企業利潤的一套體系,它的發展前景應該還是樂觀的,基于上述問題的改進,我們應該看到它未來的發展趨勢有四大“靠攏”趨勢:
第一、各類ERP軟件向本土化發展靠攏。
不論ERP是怎么樣發展,向每一個國家的具體國情靠攏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是由于產業自身的特性、市場的選擇、環境的發展要求做出的,在市場的試金石中自發選擇的,這種本土化的服務可以更加貼心地為用戶服務,所以受到用戶的青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所以說本土化就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第二、基于大批量生產的要求,ERP的發展需要改變自身發展戰略。
ERP不應當僅僅為大的企業服務,而且要為中小企業服務,這樣才能創造出良好的市場供應鏈的環境。但是對于大量的中小企業來說,資金是困擾企業的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要想在眾多企業中立足,就要實施ERP系統。這個系統的高昂的費用和不切實際的模塊又使中小企業對它望而卻步,為了實現ERP的快速發展,ERP將來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給中小企業提供大量的模塊化的東西,通過每個月收取向中小企業的服務費來維持軟件的運營和更新,為企業提供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
第三、會向.com方向靠攏。
互聯網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標志性的產物,基于.com的快速發展要求,ERP也需要向能夠為市場中所有需要本企業信息的人提供中央數據庫數據的方向發展,這種要求可以使基于網絡的銷售訂單系統與ERP系統相連以便作出快速反應;要求能夠提供用戶自己定義個性界面;要求數據庫的數據源開放;要求形成以網絡型的“企業對企業”(B-TO-B)的交易環境;要求數據庫系統的安全可靠。這些都是互聯網時代對于ERP的要求。
第四、會向不斷更新的管理觀念的方向靠攏。
管理觀念不斷發展會促使ERP向一個更高級的方向發展,會通過不斷變革自身的管理思想來適應市場對自身的要求,會向著以管理學變革為基礎的ERPⅡ方向發展,通過全新的理念和觀念的更新,從而使ERP變得更加科學、更加合理、更加適合市場的要求。
ERP的發展的經歷是整個中國制造業發展的一個側面見證,它的發展歷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關于制造業的發展的過程。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整體的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ERP的發展也必然會在中國取得一個良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