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發展戰略與規劃案例

品牌危機從并購后開始

2007-3-15 16:0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并購”在最近幾年無疑是最火的詞,國內很多大企業為了迅速擴張市場,并購了大量地方企業,支撐母公司在當地或某個領域的業務增長。隨著母公司的不斷膨脹,這些貌似成功的品牌并購逐漸開始出現紕漏,由下屬子公司引起的有損品牌的事件此起彼伏。
    究竟什么是成功的品牌并購?如何能夠杜絕這些有損母公司品牌的事件?上海麥杰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崔凱和卓越咨詢總經理龐亞輝都認為,加強管理是保證品牌并購能夠真正成功的關鍵。
    相愛容易相處難
    如果我們隨手從貨架上拿下一瓶美汁源果粒橙,就會發現這是可口可樂旗下的品牌。更令人驚奇的是就這么一款新上市沒多久的產品,居然有四個委托加工地。
    母公司如何加強對這些被購方的品牌一致性的管理,從而不會因為子公司或加工廠的運營失誤造成對母公司品牌的連帶損害。其實,無論是可口可樂的委托加工,還是光明乳業的遍布全國的12個加工廠,都會存在一個問題———母公司怎樣管理這些加工廠或子公司,以保證產品從原料、生產、質量、包裝、運輸、營銷、服務的品牌一致性。
    “品牌并購后的管理絕對是企業的軟肋。”崔凱毫不客氣地指出。曾在快速消費品行業有過多年從業經驗的崔凱也曾多次參與國內企業的品牌并購。
    “多數企業只在乎是否能夠順利達成并購協議,卻忽視了品牌并購后的工作。”崔凱說,“相愛總是簡單,相處卻難,這句話用在這里最恰當不過了。”
    在龐亞輝看來,品牌的并購分三種形式:第一種,并購方是投資公司,通過并購獲得資產增值,此種方式還會以被并購方的企業進行經營。第二種,是并購方與被并購方都擁有品牌,而且采取雙品牌或者多品牌戰略進行經營。第三種,則是被并購方的企業品牌消失,統一歸屬到并購方品牌旗下進行經營。“第二種并購方式考驗企業的整體品牌戰略,而第三種則可能在并購整合期間出現危機。多數企業的問題是集中在第三種上。”龐亞輝所說的“并購整合期”與崔凱所說的“順利達成并購協議”是同樣的階段,是指表面上的并購已經順利完成。
    “這實際上是萬里長征完成了第一步,這場品牌并購是否能夠成功,遠非一紙協議可以回答。”
    并購告一段落了,究竟該如何將這場并購推向成功的舞臺?
    “管理,加強管理,這是不二法則。”崔凱說。
    龐亞輝說:“在收購一個企業時,通常的做法是收購方要控股,被收購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由收購方派駐,并進入董事會,然后視具體被收購企業的質資再考慮做其他的相關調整。一個原則,收購方必須要掌控企業,并依據母公司的戰略需求做相應配合。如果放棄被收購方的品牌而使用母公司品牌的話,那么被收購方的生產工藝和管理水平必須通過改進與母公司保持一致,否則就可能存在隱患,傷及母公司品牌。”
    業內公認的成功的增值的并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通過在成熟行業并購解決生產能力過剩;進入在地理上分割的市場進行競爭;擴充新產品和進入新市場;作為研究開發的替代品;通過創造新行業來開發逐漸銷蝕的行業邊界。不同的戰略意圖會呈現不同的整合方式。
    例如,如果并購一個公司是因為你的行業具有過剩產能,你就必須決定要關掉哪些工廠、解雇哪些人;另一方面,如果你購買一個公司是因為它開發出一項重要技術,你的任務則是保留被收購公司最好的工程師們,而不要讓他們棄船而去。這些不同的情形,需要并購公司作出幾乎完全相反的管理行動。必須強調的是,并購者對被購者公司文化的評估非常重要。根據并購的不同類型,處理公司文化的方法也因人而異,否則文化的問題會妨礙整合過程。
    國內某著名快速消費品企業A,在并購上就出現了因管理疏忽而產生的問題。“在企業規模不斷擴張的情況下,企業的盤子勢必越來越大。如此,企業的戰略掌控能力———對不斷增加的子公司的掌控和管理的能力也就顯得非常重要。”崔凱說。
    這家企業,在進行擴張并購時,遵循的是“輕資產戰略”:通過控股地方企業,輸出管理、技術和品牌獲取利潤,自己則專注于產品研發、銷售、服務與品牌推廣。
    “很顯然,這一管理藥方明顯是針對企業不斷在各地擴張的背景。通過這種類似OEM式的管理方式來加強對子公司的管理。這種創新的方式不能不說先進。這是需要企業有很強的戰略掌控力為前提的,對快速消費品企業而言,特別是對質量的監控,顯得非常重要。
    “不少公司在并購以后發生失敗,其原因往往不在于并購事件本身,而在于忽略了對并購以后的公司進行合理的整合。”龐亞輝說。
    他介紹:整合是GE實施并購過程中最關鍵的一個步驟,GE公司全球兼并與收購業務發展總經理羅納德·赫曼曾說過,沒有成功的整合就難以實現成功的并購。假如整合做得不理想,將影響到被并購企業的運作,就需要推倒重做。但如果再做第二遍,往往對業務已經構成較大影響。
    著名學者德魯克也曾指出,企業并購不僅僅是一項財務活動,只有在資源整合上取得成功,才是成功的并購;否則,僅是在財務上的合并,將導致業務和財務的雙重失敗。
    戰略掌控能力尤需加強
    中國企業的品牌并購目前還處于摸索階段,真正成功的案例不是很多。而品牌并購成功與否,很重要的一點體現在并購方的駕馭、掌控能力。
    “可以這樣說,沒有哪家子公司會故意破壞品牌,但實際情況通常是品牌產生問題正是從它們開始的。”崔凱說,現在崇尚的“輸出品牌”、“輕資產戰略”是一個“看上去很美”的戰略決策。
    “企業盤子的加大,管理的難度日益提升。通常企業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基礎管理,忽視了對子公司的管理。只是強調了向子公司要利潤這一點,而并沒有在品牌管理、危機處理、業務流程的控制方面對子公司采取任何的措施。”龐亞輝說。
    龐亞輝將這種方式的并購稱為“典型中國式的兼并方式”。這種方式通常沒有把企業所謂的核心競爭力放在戰略的地位上。
    “生產、質量控制、原材料和供應鏈這些方面,其實已經超出通常品牌經理、甚至市場經理、總監能夠控制的范圍,然而一旦出現問題,對于消費者來講,都是企業,或者品牌的問題。品牌數十年的工作可能由于產品質量問題,一落千丈,甚至毀于一旦,真是十分可惜。”崔凱說。
    “外資品牌在進行并購時,通常會有行業性的選擇,一些管控體系很嚴格的企業是其首選。”崔凱介紹,像制造業,“即使進入管控體系不高的快速消費品行業,也有相對完善的措施和嚴格的實施標準。中國企業在這方面的確有著不小的差距。”
    實際上,因為快速擴張而失去對子公司掌控能力的現象波及到很多行業。一位曾經在國內某知名藥廠進行市場推廣的管理人員透露:前些年,由于公司業務增長迅速,在做大做強的思想指導下,公司開始大量收購地方企業,作為加工廠和子公司。而由于擴張速度太快,公司對收購的子公司和工廠只是輸出公司品牌和技術,而沒有能力進行強滲透的一致性管理,從而促使很多收購企業“掛羊頭,賣狗肉”。他們在江蘇某地收購工廠因將過期藥翻新,被媒體曝光后,造成了對公司母品牌和其他子品牌的極大損害。
    企業文化成融合關鍵
    “這一方面和企業的經營觀念有關,同時也與企業所能夠使用的人密不可分。”崔凱說。一些調查顯示,國內一些企業在進行品牌并購時,并沒有從總部派出對所收購企業進行管理的工作人員。“通過‘會議、ERP等形式,進行信息管理’本來是件好事情。但對其過多地放權,最終由于總部對駐外子公司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監督,一些會影響品牌的事情也在這個時段出現。”
    “為什么沒有總部的人下去加強子公司的管理?可能是與子公司有利益沖突,同時也有另一種可能:由于擴張太快,總部已經沒有多少管理人才能夠外派出去。”崔凱說。
    “如何加強子公司特別是駐外子公司的管理,使子公司的管理水平、文化理念等等能夠全面與總部接軌,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關鍵問題。”
    品牌輸出遭遇重重困難,更多的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企業文化還做得遠遠不夠。這在一定意義上形成了集團總部與地方企業的“集而不團”現象,著名組織理論專家陳春花教授對此評價說。
    “企業文化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顯然是不言而喻的。相當多的企業在兼并或者是合資合作的過程中,都把文化力是否能夠融合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甚至是具有一定的絕對性的選項來考察。”
    比如說在企業文化方面做得非常成功的海爾集團,其在每次完成兼并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派出一個由集團副總裁或者是企業文化負責人帶隊的企業文化宣講組進駐該企業,通過一個星期或者更多時間的封閉式宣講,向被兼并企業集中灌輸海爾的企業文化、遠景目標等等,使被兼并企業的員工能夠全面認識并接受海爾的文化和理念,使海爾的集團總部和各地子公司能夠對海爾的文化形成統一的認識。
    但是,在市場的誘惑下,“在市場份額就是一切”的指導思想下,急于品牌并購的不少企業過于追求速度而把企業文化這一門必修課給落下了,龐亞輝說。
    據一項調查顯示,并購失敗的公司中有85%的CEO承認,管理風格和公司文化的差異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思科公司歷史上最大的失敗并購是在1996年收購StrataCom公司之后的幾個月內,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原StrataCom公司的銷售人員辭職,導致了公司銷售的長期癱瘓。
    “之后思科公司吸取教訓,迅速改變了并購戰略,始終將人員的整合放在并購戰略的首位。在正式并購開始之前公司就專門組織一個SWAT小組來研究同化工作的每一個細節,尤其針對人員整合做大量準備工作。”1998年思科公司收購Cerent公司,在公司接管后的兩個月內,每個Cerent公司的員工都有工作、有頭銜、都知道獎勵辦法和保健待遇,并能直接與思科公司內部的網站鏈接。這次并購最終獲得巨大的成功,Cerent公司的400名員工中只有4人離開了公司。
    “能夠迅速保證管理模式的統一,從而進行順利的整合,是思科最終能夠并購成功的關鍵原因。”崔凱表示。在對子公司的管理過程中,“文化理念的整合與牽引”非常重要。必須“通過企業文化理念的整合與管理,確保集團企業文化和核心價值觀的內在統一性。”
    “通過建立文化傳遞系統,將集團文化延伸到子公司并滲透到子公司的組織與員工基本行為規范中。”龐亞輝說。陳春花也表示,“形成統一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直接關系到企業集團的凝聚力……企業應切實轉變組織成員的觀念,優化組織整體文化體系來推進技術、產品、服務的優化,以獲得和保持企業良好的競爭力。”
    “形式上的并購,只是第一步,企業要真正取得最終的勝利,管理的功課不能落下。”龐亞輝說。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