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物流
2007-3-14 15:2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安利(中國)物流中心的投入使用,迎來了安利的新的一個財年。
物流中心,安利的新引力
2002年12月30日,位于廣州開發區內的安利中國物流中心開業。安利選擇在年初歲首舉行開業儀式,似乎具有特別的意義。在中美之間的入世談判中,我國政府承諾在入世后3年之內為直銷立法。這樣,安利就可以完全消除人們對直銷的誤解,政府打擊非法傳銷活動對安利公司的影響也將會越來越小。投資建造中國物流中心,可以說明安利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安利中國是安利全球第四大市場,約占安利全球的13%。在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來到中國排兵布陣的同時,安利(中國)連續三年來一直保持強勁的銷售和利潤增長勢頭。2001至2002年度中國最大的500家外商投資企業按銷售額排序中,安利名列56位。近年來,隨著業務量的不斷拓展,建立一個先進的物流中心就成了安利(中國)越來越迫切的需求。目前,安利公司在國內擁有四條主要產品生產線,可生產140多種產品,再加上其它輔銷品等,總產品項目達389項。如此眾多的產品要實現準確存放和進出,沒有一個先進的多功能物流中心是根本不行的。“建立先進的物流中心,是我們的夢想,也是公司發展的必然。” 安利大中華區儲運/店鋪營運總監許紹明先生在開業慶典上說。物流中心投入使用后,將能最大效率地保證安利(中國)的庫存補貨、運輸配送、店鋪營運等功能的高速運轉。同時,安利全國店鋪的營運指揮中心——全國店鋪營運部業設在物流中心內。這樣,安利物流中心又成為全國儲運與店鋪營運工作的指揮中心。
安利中國物流中心項目,于2001年12月經安利美國總部批準,2002年4月奠基,5月打樁,至12月底投入使用,整個建設過程只花了短短8個月的時間。應該說,效率是相當高的。安利(中國)物流中心占地面積4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9,000平方米。擁有12,287個立體貨架位,其中有1,666個全年保持在22-24攝氏度的恒溫儲存架位,供存放營養保健食品及美容化妝品,倉庫可同時供8輛40英尺的貨柜車泊位裝卸貨。
安利(中國)物流中心的建成使用,將使安利原來的物流系統獲得根本性的改觀。安利(中國)倉儲運輸經理艾道祥先生介紹說,安利(中國)物流中心將在幾個方面實現高效的管理運作。首先是分區管理。安利(中國)物流中心按照產品類型,將庫倉區分為幾種類型,分別存放不同的產品。干貨倉庫區(面積14416平方米,可儲存10621個卡板)存放家居護理和個人護理系列產品,以及印刷和音像制品;恒溫倉庫區專門存放營養保健食品和美容化妝品;危險品庫區(面積385平方米,可儲存500個卡板)專門存放壓縮氣體及含酒精成分的貨品。其次是貨位管理。根據市場需要,安利在廣州的物流中心必須存放近12,000卡板貨物。貨物發放必須遵循“先進先出”原則,同時還要求隨時清楚了解每一個卡板的具體情況,如卡板的具體位置、裝什么產品、何時進倉庫等。為解決以上問題,安利對所有的貨架卡位進行了三維定位,用A、B、C等代表貨架的層數,用1、2、3等代表貨架的行數,用01、02、03等數字代表同一排貨架的橫向卡位。通過這三個因素確定一個坐標(如卡位15B39代表第15排貨架B層第39號卡板),把所有的坐標都輸入電腦存檔,裝卸人員只要在現場把每次存放的卡板坐標號傳遞給電腦錄入人員,管理人員通過電腦就可以縱覽倉庫內所有貨物的情況,達到用機械盤點的效果,極大地提高了產品盤點的效率與準確性。第三是先進先出。所有存入立體貨架的貨品,其貨架位置、進倉日期、存貨號碼、數量、生產批號等詳細資料均會被錄入庫存管理電腦系統(AS400)中,管理人員通過電腦系統中的檔案,可以縱覽倉庫內所有貨物的情況。當需要補貨和出貨時,即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按產品生產日期的先后次序安排出貨及發運,保證貨物輸往市場的新鮮程度。第四是嚴格規范。安利對每一項產品在配送環節的要求皆有嚴格及既定的規范及標準,如產品的疊放方式、最大承受重量、儲運的溫度要求、危險品和壓縮氣體等的運輸規范等等。每一個環節都力求完美,從而保障整個物流系統的完整性、高效性和安全性。
另外,安利(中國)還投資9,000多萬元人民幣建設信息管理系統,其中主要的部分之一就是由IBM開發的用于物流、庫存管理的AS400系統。從整個物流中心貨物情況的儲存、調控,乃至整個企業供應鏈的優化管理,AS400系統是安利實現科學管理的中樞,通過AS400系統中的檔案,每一項貨品的疊放要求均有固定規格,操作人員對卸貨時每卡板的平均堆放重量都做到了然于胸:從貨架的排列、產品的上架到貨物存放的情況、相關貨品的資料,AS400系統均建有詳細檔案,實現貨品盤點和管理的機械化。及時掌握各地區店鋪的銷售和存貨狀況,按照各店鋪的實際情況實時安排補貨。當倉庫的庫存出現不足,管理人員可以實時安排生產,預定補給計劃,保證貨物的及時供應。
新的物流中心投入使用后,安利(中國)的物流成本將會大大地降低。安利(中國)在管理和維護龐大的物流倉庫方面,十分注意公司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以將成本降到最低限度。安利(中國)物流中心現有員工70人,另有70多名臨時外雇包裝及搬運人員。安利中國物流中心還進口了先進的物流設備、設施,如已進口各式電瓶叉車13臺、打包機5部、進口高層貨架(投資200萬元人民幣左右)以及可升降收/出貨平臺及運輸車輛多臺/部等。由于采用了先進的物流設施與系統,物流配送運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時大大地降低了各種成本。“先進的物流操作技術設備令物流配送運作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同時有效降低了運作成本。”安利(中國)倉儲運輸經理艾道祥先生說。
安利(中國)雄心勃勃,準備在2002年業績不俗的基礎上,在新的2003年創下新高。而安利(中國)的物流中心的投入使用,料將成為安利新一輪發展的新引力。
物流系統,安利發展的大動脈
在建立安利(中國)的物流系統的過程中,安利大中華區儲運/店鋪營運總監許紹明先生可謂功不可沒。許紹明先生從事物料管理工作超過20年,對倉儲庫存管理及物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許紹明先生認為,物流配送是現代企業,特別是生產銷售型企業運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配送是有效配合企業實施市場營銷戰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就好比是戰場上的后勤補給線,一個現代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卓越的物流儲運系統。在制造業中,物流并不直接產生利潤,但是好的物流儲運系統可以使企業供應鏈的各個環節簡單化、合理化,從而縮短客戶從下訂單到接到貨物的時間,使企業價值鏈發揮最大的效益。這不僅提升了客戶服務水平,提高了顧客滿意度,而且也降低了產品的營銷成本,提升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安利采用的“店鋪經營+雇傭推銷人員”的銷售方式對物流儲運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儲運系統的完善與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市場的有效運作。傳統的物流配送包括運輸、倉儲、采購及庫存管理等功能,而店鋪及對客戶的銷售服務則是由傳統的銷售或市場部門來進行管理;安利的物流儲運系統,其主要功能是將安利工廠生產的產品及向其它供應商采購的印刷品、輔銷產品等先轉運到位于廣州的儲運中心,然后通過不同的運輸方式(如船運、車運、空運或鐵路運輸等)運抵各地的區域倉庫(主要包括沈陽外倉、北京外倉以及上海外倉)暫時儲存,再根據需求轉運至設在各省市的店鋪,并透過家居送貨或店鋪等銷售渠道推向市場。安利儲運部還同時兼管著全國店鋪營運、家居送貨及電話訂貨等服務,這是安利的特別之處。
安利在全國鋪設了一個比較完備的倉庫“儲運網絡”,這一網絡的核心是設在安利廣州工廠附近的達16,000平方米的立體倉庫,以及位于廣州近郊的6,000平方米外倉(包括一個危險品倉,用作存放壓縮氣體類產品)。網絡的外圍,則是設在北京、上海、沈陽、西安等城市的外倉,總面積約9,800平方米。同時為了滿足大量進出貨的需要,安利采用進口的多層立體貨架,使倉庫容量往縱向發展,以提高倉庫的空間利用率,同時應用木質卡板進行標準化單元包裝,并采用叉車等機械作業,提高了倉庫的進出貨運作效率。
物流除了倉儲以外,還包括貨物配送。為了保證貨物配送的快捷和準確,安利公司儲運部門貫徹四個“正確”的服務方針,即將“正確”的產品,以“正確”的成本費用,在“正確”的時間內送達“正確”的地點。安利(中國)物流中心的目標是配合公司的市場營銷戰略,根據公司產品在市場銷售的情況,調節產品流通速度,并不斷提升物流運行效率,確保準確、及時地為全國所有的店鋪及消費者提供貨物,并將物流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
為避免個別產品出現斷貨情況,安利采用先進的計算機系統將全球各個分公司的存貨數據聯系一起,各分公司與美國總部直接聯機;詳細儲存每項產品的生產日期、銷售數量、庫存狀態、有效日期、存放位置、銷售價值、成本等數據。有關數據通過數據專線與各批發中心直接聯機,使總部及倉庫能及時了解各地區、各地店鋪的銷售和存貨狀況,并按各店鋪的實際情況實時安排補貨。在倉庫庫存不足時,公司的庫存及生產系統亦會實時安排生產,并預定補給計劃,以避免個別產品出現斷貨情況。
作為日用化工品和食品,其貨物的銷售相對零散。安排向各地區、各店鋪的貨物配送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許總監介紹說,安利全國物流儲運系統分成三個物流及店鋪管理區域(圖1):
廣州倉儲負責華南地區店鋪貨物的供給;上海負責華東地區;北京負責華北地區的供貨,而沈陽則負責東北地區的補貨。各區設立倉庫的目的是為縮短補貨周期,節省運輸費用和減少存放的風險。華南地區補貨多使用車運,華東、華北及東北外倉補貨則多采用車船聯合的運輸方式。
為充分發揮高效率、好效益,調控成本,安利(中國)采用了一種極富挑戰性的全方位物流概念。全方位物流概念,是指在物流配送、倉儲、庫存等系統管理中,安利公司的儲運部門既大量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務,同時又通過自身團隊等控制核心業務。如公司的產品配送,在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主要由安利的車隊運輸,其它絕大部分的貨物運輸都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來承擔。另外,全國幾乎所有的倉庫均為外租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倉庫,而核心業務如庫存計劃、調配指令及儲運中心的主體設施與運作等則主要由安利本身的團隊統籌管理。目前已有多家大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擔安利(中國)大部分的配送業務,安利會派員定期監督和進行市場調查,以評估服務供貨商是否提供具競爭力的價格,并符合公司要求的服務標準。安利的目標是做到用最合理的物流費用,達到最高的物流效率。
除了人員直銷和店鋪銷售外,安利(中國)公司還開展了家居送貨業務,即客戶在安利店鋪訂貨,并申請由安利送貨上門,這種情況一般在同一城市內可實現。若客戶在異地訂貨,就通過零擔方式送貨上門。同時,公司還開展基于VRU(電話語音)/Internet(網絡)的電子商務配送服務業務,客戶可通過電話語音、網絡、傳真訂貨,該項業務已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區開通。在目前銀行服務條件下,通過這種方式,貨品可在訂單形成后72小時內送到消費者手中。如果將來銀行服務條件改善,消費者可望在更短的時間內收到貨物。
對于安利的物流系統,許紹明總監的概括是“軟硬兼施”。他認為高效率、快速反應的物流系統除了講究技術設備等硬件方面的投入之外,還要講究物流管理軟件系統化,包括經驗豐富的管理人才。只有這三個方面結合在一起才能提高運作效率。
店鋪,無可替代的“物流中心”
安利是一家市場適應能力非常強的跨國公司。自1995年進入中國以來,安利逐步把原有的經營特色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確立了“店鋪經營并雇傭推銷人員”的經營方式。這種方式保留了安利在物流和銷售方面的特色與優勢,同時也保留了安利運作方式和后勤物流配送的優勢與高效。
安利(中國)于1998年7月28日經國家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國家國內貿易局聯合批準采取“店鋪加雇傭推銷員”的方式轉型經營。目前,安利在全國88個城市開設了98家開架式或柜臺式店鋪,直接服務全國近4億人口。店鋪已經成為安利服務營銷人員和廣大顧客的窗口,同時也成為社會大眾了解安利、認識安利的重要渠道。
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店鋪所起的作用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自1998年7月轉型經營以來,安利(中國)“摸著石頭過河”,根據國情和市場變化,逐步完善店鋪加雇傭推銷員的經營模式,實現了“兩條腿”走路。實踐也證明,國家制定的轉型政策是符合目前國情和公司營運現狀的,店鋪在安利(中國)新的經營方式中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店鋪的設立和增加方便了顧客和營銷人員的購貨。據不完全統計,轉型以后,普通消費者在店鋪的購貨額達到安利銷售總額的30%。現在,安利正大力推廣復合式電子商務,店鋪又扮演了配送中心的重要角色。由此可見,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在將來相當長的時期里,店鋪始終是安利(中國)無可替代的“物流中心”。
據了解,盡管安利公司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加強了對店鋪的建設力度,但目前店鋪在營運方面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店鋪面積不足,難以滿足業務日益增長的需求,電腦設備有待改善、員工人手不足、員工培訓有待加強、銀行服務需要提高、銷售渠道需要拓展等等。為此,安利(中國)轉型以來也加大了店鋪建設的投入力度。僅2000年就投資4,500萬元人民幣改善店鋪條件,8家店鋪遷入新址,31家店鋪進行重新裝修,店鋪營業面積擴大了4,935平方米。 隨著營業面積的擴大,安利相應增加了電腦設施的配備。2000年度,安利在電腦及其它設備的投資達1,000萬元人民幣。安利還拓展了銀行卡服務的范圍,并推出了經銷商特別購貨服務。在廣州、上海和北京三地開通了“電腦語音訂貨”、“安利互聯網網上訂貨”和“手機(WAP)上網查詢”等服務,并在重慶等地區大力推行傳真訂貨模式。在軟件方面,公司增加了店鋪員工的人數,2000年,公司店鋪員工人數凈增加了340余人,大大緩解了店鋪員工的工作強度和壓力。在增加人數的同時,公司不斷加大店鋪員工的崗位和服務方面的培訓力度,并提出了以創建“優美的購物環境、優良的的員工隊伍和優質的服務水平”為內容的“三優店鋪”活動。通過這些努力,全國的店鋪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初步緩解了來自公司業務發展的巨大壓力,店鋪的整體服務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發展。
盡管安利在店鋪建設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業務同比增長的速度卻遠遠高于店鋪的建設速度,尤其每到月底,前來購貨的營銷人員絡繹不絕,等候付款的隊伍如長龍一般。許紹明總監介紹說,目前,安利(中國)的業務量超出了店鋪的承受能力,即使店鋪超負荷地運作,仍無法全面滿足大家的需求,所以服務難免會有未盡人意的地方。店鋪員工經常超負荷工作,工作強度之大可想而知。為了保證營銷人員的業務發展,許多店鋪員工往往要加班加點,在月末和其他促銷期間還經常通宵達旦。 許紹明先生舉例說,2002年2月,安利全國店鋪近900名員工處理購貨訂單共91.56萬張,處理退貨1,415宗,幾乎是上一財政年度每月平均工作量的兩倍;全國各地店鋪員工加班合計高達31,241小時,平均每人接近36個小時。
對于這些問題,安利(中國)也采取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和計劃。2002年安利公司投資3,000萬元人民幣用于建設或改建店鋪,在全國增開了4家店鋪,21家店鋪已搬遷新址或在現有地點進行擴充,讓客戶有更加寬敞、更加舒適的購物環境。另外,考慮到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安利將繼續拓展新的購貨渠道,發展傳真訂貨、電腦語音訂貨/互聯網上訂貨等服務,以滿足不同地區的需要。安利還計劃投入1,000萬元人民幣擴充公司的電腦設備,加速訂單的處理。隨著店鋪運營設施的增加和改良,我們希望顧客排隊購貨的時間不會超過15-20分鐘,即使在最繁忙的時候,也可以從現在排隊2個多小時縮短到45分鐘以內。
另外,在軟環境方面,安利把建設店鋪員工隊伍和增加培訓力度作為工作重點。未來半年,公司將增聘250-300名店鋪員工。同時將加強對店鋪員工的培訓,從店鋪主管到一般基層員工,都將定期接受有關安利企業文化、業務知識、待客之道的常規培訓,以提升服務水平,讓顧客得到快速、準確、友善的服務。爭取在營銷人員的心目中樹立安利良好的店鋪形象,增強他們發展業務的信心和熱情。在未來一段時間,公司將進一步完善店鋪服務的水平,大力開展“三優店鋪”的建設。公司希望建立最完善的店鋪形象,提供最舒適的購物環境,造就最優秀的管理人才,為營銷人員及顧客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店鋪的高效運作,離不開先進高效的物流系統。物流系統保證全國店鋪的后勤供應,保證各地店鋪的合理庫存,對于安利的“店鋪+雇傭推銷人員”的銷售方式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信息系統,賦予安利一顆高效的“芯”
“功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在安利事業的發展過程中,信息系統擔當了重要的職責,賦予安利一顆高效的“芯”。安利將先進的電腦技術廣泛應用于與公司及營銷人員息息相關的管理系統,主要包括:安利店鋪銷售管理,營銷人員管理,購貨管理,產品開發,成本核算,稅務統計,庫存管理,訂單送貨,電子商務等。
安利電腦系統的核心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商用電子計算主機AS/400,負責處理公司的物流配送和營運等核心運作。為滿足不斷增長的數據處理需要,目前已從開業時的1個中央處理器增至8個同時運行,其硬盤儲存容量相當于上千臺個人電腦的總存儲。安利(中國)的RS/6000數據交換系統采用當今先進的多線程處理器,可連接多個中央處理器同時運行,是當今工業界在線數據交換性能極高的設備。安利廣州總辦事處以RS/6000為數據傳輸的樞紐,將全國各地98家店鋪聯成一體,每天將各個店鋪營銷人員購貨記錄及申請加入的資料傳送至廣州總部作數據處理,保障準確地及時地統計營銷人員銷售情況。安利公司還擁有先進的電腦專線網絡系統,通過專線進行多種數據的傳輸,包括公司內部員工電子郵件通訊, 安利中國與美國總部以及其他分公司的聯網通訊,視像會議等等,使公司步入辦公智能化時代。
在剛剛過去的財政年度,安利(中國)業務增長十分迅猛。在新的財政年度里,安利(中國)計劃從三個方面改進信息系統。一是增強電腦系統的運算能力。隨著業務的穩步增長,安利對電腦的運算速度及處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2001年,安利花費上千萬元升級AS/400主機“中央處理器”,使電腦運算速度提高1/3,大大節省了運算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而我們將在未來不斷進行類似的升級與更新。二是優化系統資源,增強系統功能可靠性,穩定性及安全性。安利計劃投資上百萬元搭建“信息高速公路”。這條“公路” 以電腦專線為連接線,以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為起點輻射全國58家店鋪,從而建立全國性的信息網絡系統。這些信息網絡,既可保障數據的快速傳輸, 保證營銷人員業績的及時計算,又可以傳輸視像及語音數據, 最終實現全國范圍的“視像電話會議“和 ”公司內部IP電話“,從而做到節省費用, 降低營運成本, 提高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同時,為防止黑客的入侵,還將會加強系統安全的保護工作,保障系統運行和公司日常營運不受影響。三是為廣大營銷人員提供更加方便、快捷、準確的全方位信息服務,目前已推出并將繼續推出一系列服務項目。“安利短信息服務(SMS)”可使安利公司將短信發送到營銷人員手機上,輕松實現安利公司和全國營銷人員的密切聯系。公司可以把最新的企業信息、會議通知、價格變動、業績信息等及時通知營銷人員,有效地增強信息快速溝通,提高市場反應能力。通過 “安利營銷人員電子郵件服務”,營銷人員可獲得一個由安利公司提供的電子郵件地址(營銷人員編號@amwaynet.com.cn),通過電子郵件,公司可傳遞更多、更靈活多樣的個性化信息。如發送訂購的報表、產品促銷信息、重要業務信息、安利網站新動態的提醒、個人業績信息、續約提醒等等。
“安利語音查詢及訂貨系統”也將在近期內完成升級,通過設備的投入,可從同時自動接聽20個電話,擴展到以后可同時自動接聽70個電話,大大提高了服務的能力。
除對營銷人員提供服務外,安利在內部辦公網絡上也將引進BI系統(Business Intelligence System),為公司管理層提供數據分析。
本文作者注:本文所提到的“安利”,均指“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