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真的已經入鄉隨俗了?
2007-3-12 18:1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當戴爾敢于制造郵件門事件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知道,其實這天下烏鴉是一般黑的。因此,當市場傳出《戴爾向代工廠索要提成 部分臺灣廠商堅拒》時,筆者是一點也不感到奇怪的。戴爾在中國市場跌爬滾打了這么多年,對中國市場的特點也早已是了如指掌。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筆記本代工廠商上月收到戴爾通知,要求它們返還代工戴爾筆記本所得營收的3%,以換取下一年的訂單。盡管廣達已經接受了這一要求,但只同意返還代工營收的1.5%,而不是3%。仁寶和緯創則堅稱,它們理應獲得合理的利潤,因此拒絕了戴爾的要求。據悉,由于滿足了戴爾的要求,廣達將從戴爾獲得200萬臺入門級消費筆記本的代工訂單,這類產品原來由緯創生產。此外,戴爾還同意將超過100萬臺的15.4英寸低端筆記本型號的代工訂單由緯創轉給廣達。與此同時,戴爾也將原來由廣達代工的一個高端筆記本型號轉給緯創,預計數量在80萬臺到100萬臺之間。總體來看,廣達明年的筆記本出貨量將增加約200萬臺。
在中國市場索要回扣早已不是什么新聞,各行各業關于回扣的種種說話早已成為一種墨守陳規的東西了,不足為怪。怪只怪的是戴爾竟然也出此下策,說明了什么呢?
首先,在市場壓力下,戴爾已經感到捉襟見肘,因為利潤問題,戴爾開始四處想轍?梢姡鳡栙囈陨娴闹变N利潤現在也面臨著被蠶食的危機。其實,我們從聯想的“黃金供應鏈”就已經看出了一些端倪,聯想針對不同區域的客戶都設計了最短的供應鏈,他們建立了從工廠到供應商、再到客戶之間端到端的供應鏈,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沒有一個競爭者的效率能比得上聯想。這種端到端的供應鏈設計使聯想的成本降到了相當的程度,其中這種成本,聯想只有1.4%,而戴爾則為3.0%,惠普為4.5%。
其次,戴爾受到聯想的強大壓力,尤其是在亞洲市場。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戴爾中國大陸及香港區總裁兼亞太區副總裁麥大偉表示,“勿庸置疑,整個亞太區,乃至全球市場的最大機遇來自中國。近年來,中國的GDP一直保持在8%左右的增幅,數字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特別是,隨著中國與國際接軌步伐的加快,以及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力度的增加,包括信息化建設在內的眾多領域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根據IDC的報告,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市場PC總出貨量增長了16%,這無疑也為戴爾公司等IT廠商帶來了難得的機遇。”顯然,中國市場的潛在利益實在是太大了,戴爾當然希望能在這個市場上分的更大一塊蛋糕,不過由于這是聯想的大本營,戴爾想獲得更大的提高,需要更多的市場積淀,控制成本成為戴爾尋求突破的一個方向,因此也出現了索要回扣的做法。
最后,戴爾的直銷優勢還能維持多久?眾所周知,直銷的很大一個優勢是節約中間環節,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不過,戴爾在中國市場的直銷方式很大程度上已經開始出現裂變,其實市場上已經冒出了一些戴爾的經銷商,或者說大客戶,他們在利用戴爾做著中間商的角色,畢竟中國市場的龐雜,簡單地直銷模式并不能包治百病。由于聯想的日益強大,戴爾的優勢早已蕩然無存。當然,戴爾也看到了這種境況,不斷地調整著自己的策略,在中國進行第二個廠的建設以及增大研發能力都說明戴爾已經開始尋找著變化。
走過了當初的高速增長之后,戴爾開始步入一個瓶頸,如何突破這個瓶頸,還需要戴爾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