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業滯后成軟肋之一 "拖累"東北振興計劃
2007-1-9 17:2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就在我國加快實施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之時,近兩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
向東北地區傾斜,而對東北區域經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航空運輸業的發展卻成了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
在16日至17日的首屆航空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論壇上,參會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普遍認為,航空運輸發展和區域經濟的增長,兩者具有很大互動性;而東北民航的發展速度還遠遠落后于民航發達的東部、中部地區,如果在“十一五”期間不能得以很好的解決,那么,會拖累和影響整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進程。
增速落后全國平均
“雖然,‘十五’期間,東北航空運輸市場總體保持快速增長,但是,飛機起降架次和客貨增長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占全國的比重均有所下降。”中國民航總局研究室主任劉少成就此表示。
劉少成說,“十五”期間全國機場起降架次年均增速為11.7%,東北地區只有9.8%,東部地區卻達到12.9%;全國客貨年增長率為16.3%和15.4%,東北地區為14%和13%,東部地區15.8%和16.3%。
在機場和基地航空公司密度上,東北也落在全國的最后。劉少成稱,我國現有56個航空口岸,東北地區只有8個,只占全國的14.30%;而東部有22個。
另外,全國35家現有的航空公司中,只有4家在東北地區建立了基地,只占航空公司基礎區域分布的9.70%。
劉少成認為,東北航空市場規模在全國市場中處于最小的。2005年,我國旅客運輸量12093萬人,而旅客運量達50萬人的干線航段共運客6280.1萬人,占51.9%。這些主干線集中在東部區內、東部與西部、東部與中部、東部與東北、西部區內。東北區內和中、西部之間幾乎沒有運輸量在50萬人以上的航線。
民航東北地區管理局副局長車進軍認為,東北民航行業內部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也逐漸暴露,突出表現為“四個不足”。
即跑道和候機樓等基礎設施投資不足、航空運輸企業供給能力不足、空管保障能力不足和運輸市場競爭不足。此外,還存在航空運輸結構不合理、軍民合用機場的管理體制不順、通用航空和支線航空發展乏力、優秀人才短缺、投資環境亟待改善等諸多問題。
成東北振興軟肋之一
“如果在‘十一五’期間不能很好的解決,那么,東北民航不僅錯失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車進軍表示,”而且會拖累和影響整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進程。”
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院長田保華說,用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與長三角、珠三角、東北地區的GDP比較,由于東北地區的航空運輸發展不足,單位GDP的航空運輸量明顯低于其它兩個地區。
目前,東北地區GDP年均增長為11.9%,而全國為13%;東部高達16.4%。田保華認為,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帶來航空運輸發展的不平衡。2004年,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經濟區的航空運輸(機場吞吐量)客貨分別占全國總量的58.9%和76.8%。
航空運輸發達地區,經濟外向型明顯,以東北地區與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比較,東北地區的外向型經濟明顯不足。去年東北地區外貿進出口只有571億美元,而珠三角和長三角達到4280億美元和5217億美元。
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允春稱,從產業的角度,航空業發達后,會產生航空制造業在機場周邊聚集,加速物流中心形成,促進區域高新產業集群發展,帶動區域總部經濟,為區域會展業發展提供保障,推動區域旅游休閑為發展等一系列聯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