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
北京揭曉的"2006年度中國物流百強企業"中,
深圳招商局等8家企業上榜,使深圳成為今年百強名單中上榜企業最多的一個城市。"這體現出深圳現代物流業領先的發展水平。"市交通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規劃,"十一五"期間,深圳將投資約1030億元,用于物流設施及相關基礎建設,可實現年物流產業增加值822億元,屆時作為我市高端服務業之一的現代物流業將實現質的飛躍。
深圳物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與政府營造的良好環境密不可分。2006年,深圳市首批15家重點
物流企業獲得市政府的物流發展專項資金獎勵資助,一次性獎勵30萬元。同時,海格和招商局獲得重點物流企業服務創新獎,每家獎勵50萬元。
為重點扶持物流業,市政府創新出臺了多項措施。2006年,國務院批準的七大區港聯動試點之一的深圳鹽田港保稅
物流園區正式運行,實行"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海關創新監管模式。深圳還啟動電子口岸建設,全面提高通關效率和物流服務水平,實現信息共享,降低物流成本。
良好的產業環境,使物流企業如魚得水。近幾年,全市物流業增加值以年均12%的速度遞增。目前,全市物流和貨運企業達3000多家,僅第三方綜合物流企業就超過1000家,其中資產過億的30多家。招商物流、越海物流等本土知名企業頗受跨國巨頭的青睞,成功拿到了物流業務的多項大訂單。
深圳較低的物流運營成本同樣吸引了眾多跨國企業,IBM、沃爾瑪、百安居等全球知名企業紛紛在深設立采購配送中心。如今,深圳不僅是這些公司的技術研發和生產基地,而且成為其區域性的物流中心。
城以港興。2006年,深圳海空兩港在較高的基數上,雙雙畫出漂亮的上升線。2006年深圳港全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800萬標箱,達到1846萬標箱,穩居全球第四位。深圳機場旅客吞吐量也超過1600萬人次,穩居全國機場4強、全球貨運50強之列。
根據"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深圳將建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推動深圳物流業向供應鏈升級,培育一批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力的物流企業,全市物流增加值占GDP的12%,物流總成本約14.5%,接近歐洲物流發達國家的水平,把深圳建設成為華南地區重要的國際供應鏈服務基地和在亞太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物流樞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