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信息化論文

信息化贏在落到實處

2007-1-27 16:1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應該說時至今日,在我國制造業企業信息化領域已經有很多國內外先進、成熟的理論和方法,足可以讓我們學習、研究和應用,以有效地推動我國制造業企業信息化進程和績效。然而,不容忽視的是,目前我國制造業仍有很多企業的信息化依然面臨著步履艱難,重復投入,進展緩慢和績效不佳等諸多問題。盡管原因很多,但我認為很多企業沒有深入學習掌握信息化理論和方法,尤其是沒有將這些理論和方法落到實處用來指導和解決信息化進程中的各種實際問題則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們在學習和應用信息化理論和方法的同時,還要認真思考“贏在落到實處”這個基本理念。在我看來,“贏在落到實處的基本含義,就是說我們在學習和研究理論和方法的同時,更多的是如何盡快地將這些理論和方法用來解決企業創新和信息化進程中的實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其迅速發揮應有的作用,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當前企業信息化進程中未能落到實處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核心仍是企業主體意識問題。

  必須增強企業主體意識

  上述談到的我國企業信息化進程中的種種問題,實際上主要原因就是企業主體意識不

  強。雖然政府、專家、軟件廠商和媒體都在積極推進信息化,但他們畢竟都是外因,外因要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這個內因就是企業自身主體意識。企業主體意識不增強,再好的理論、方法、技術、軟件、網絡和服務都將無濟于事,企業信息化的進程和績效勢必會受到嚴重影響。

  企業主體意識包括環境意識、危機意識、管理意識、信息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具體而言,就是企業是否已經深刻地認識到:創新是提高生產力,是推動國家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永恒動力;人的作用和能力直接決定著企業創新和信息化的進程和績效;知識已經成為企業創新和信息化的主要資源;企業信息化的戰略目標是帶動企業現代化和國家工業化;“十一五”企業信息化總體目標是“以協同商務和信息集成推動企業創新”;盡快、科學地制定企業信息化規劃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等等。

  盡快制定企業信息化規劃

  制定并實施企業信息化規劃是企業信息化進程中的重要環節,其作用和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但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很多企業要么停留在口頭上說說而已,沒有制定信息化規劃;要么制定的信息化規劃,其內容、范圍和深度,以及在前瞻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方面沒有達到規范要求。

  企業制定信息化規劃,首先要研究信息化戰略目標。從宏觀來看,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的戰略目標。從微觀來看,我認為“十一五”企業信息化的總體目標應是“以協同商務和信息集成推動企業創新”。通過有效的應用,帶動產品研發模式和設計理念的創新、產品制造模式和方法的創新,企業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的創新、從而全面推動我國企業創新和信息化進程。

  其次是信息化規劃要突出業務模式重組和業務流程重組。這既是企業信息化戰略之需求,也是企業創新發展之需求。此外,信息化規劃目標一定要量化,要有一些反映企業競爭力和管理水平的經濟指標和管理指標。

  著力推動業務模式重組

  如何盡快實現國家和企業信息化發展戰略以及“十一五”企業信息化總體目標,這是每個企業都要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實現這些戰略目標僅靠軟件實施和網絡平臺的建立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在信息化進程中和當前一些企業業務流程重組取得績效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流程從屬模式,模式從屬戰略的基本關系,著力推動業務模式重組。

  事實上,業務流程也不是憑空設計重組,孤立存在的,它遵循企業的發展戰略、業務模式和生產經營活動的客觀規律。也就是說一個企業的業務流程是否合理、高效,將取決于這個企業的協同商務、供應鏈、市場營銷、產品研發、物料采購、產品制造、財務成本、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等業務模式的先進性和有效性。

  加快企業信息全面集成

  企業信息是否集成,集成多少是衡量企業信息化進程和績效的重要標志。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企業信息集成應用水平并不高。以ERP應用為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大約只有七八千個企業在集成應用ERP,大多數企業仍處于單項管理應用、子系統應用或信息孤島狀況。這個數字約占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企業總數的3.5%。而在全國范圍內實現CAx與PDM、ERP、CRM集成的企業就更少了。這從一個側面表明我國企業信息化進展緩慢,任重道遠。

  為了迅速提升企業信息集成應用水平,我認為“十一五”期間,少數在行業有影響力的集團公司,應從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和產業鏈資源整合角度出發,在目前已經全部成熟應用或局部集成應用各單元技術的基礎上,盡快形成完整的基于協同商務的異地多層次的集團公司信息集成系統;多數行業骨干企業應結合企業發展戰略和信息化規劃,在目前已經成熟或正在應用CAx、PDM、ERP和CRM各單元技術的基礎上,盡快形成基于協同商務的企業信息集成系統。

  開展ERP應用績效評價

  績效評價是企業信息化方法論和信息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ERP應用的不斷深入,應用ERP的企業應積極開展應用績效評價工作。一方面,通過定量計算、定性分析和客觀公正的評價,從不同的角度科學地揭示ERP應用狀況,促使企業從中分析問題,認識自我,持續改進應用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國企業ERP應用體系,乃至企業信息化方法論和信息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然而這項具有積極意義和現實意義的績效評價工作,時至今日遠未被大多數企業所認識和接受。

  ERP應用績效評價體系定量評價指標由市場銷售、生產運作、財務成本、資產運營、發展能力、信息資源和創新學習七個緯度22個指標構成。這22個指標的改變,實際上反映了一個企業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生產力水平,企業的競爭力與價值所在。對這些指標進行評價,首先是企業信息化戰略目標要明確,ERP項目目標要量化,應用中要立足于業務模式重組,否則這些指標是很難有大的改變的。

  事實上,我們需要關注和研究的不僅僅是ERP應用績效評價,而是一個完整的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