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九十年代以來隨著數據倉庫技術的成熟,數據倉庫解決了決策分析中的多數據源問題、無法利用歷史數據問題、多維分析效率低下問題等等。除此之外,有兩方面的迫切需求使該技術能夠迅速得以普及應用:
一是徹底解決了企業決策支持系統(DSS)面臨的困境。DSS和MIS是兩類相互關聯但性質迥然不同的系統,人們對DSS的期望在于能夠利用DSS提供的方法庫、模型庫、知識庫等知識,在數據庫的基礎上發掘普通MIS不能實現的決策支持功能。但是,各庫與數據庫的有效接口是每一個DSS都感到頭痛的問題,其實質是缺少一個自由獲得決策所需數據的平臺。這個問題使DSS陷入了人們對其期望過高而實際難以實現的局面。數據倉庫提供了集成有效數據的平臺,通過DSS前端展示工具可容易完成DSS的建設,被專家認為數據倉庫是解決DSS問題的最好的技術。
二是解決了數據積累困境問題(data accumulating dilemma)。大多企事業單位已經建立了信息系統,既有一般的MIS,也包括大型的應用系統如ER、CRM系統。在多年的系統運行中積累了豐富的數據。但由于系統采用的事務處理機制的局限性,不能夠從現有的數據中發現寶貴的信息,以及潛在的知識。數據倉庫技術為OLAP技術和數據挖掘技術創造了應用的環境,有助于從業務數據中發現深層次的信息和知識。
二、商業智能順應了ERP系統的發展趨勢
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和企業走向電子商務的趨勢賦于了ERP許多新的發展趨勢。在企業內部,ERP與PDM、CIM、POS實現整合,而從企業和客戶的聯盟角度看,作為后臺應用的ERP與前臺的CRM、EC整合,以及與供應鏈的集成。現階段,ERP系統整個停留在功能全面的MIS系統層面,尤其沒能夠達到真正的ERP所期望的輔助決策分析的功能。其根據原因在于幾乎所有的ERP系統在決策分析上是采用事務型處理來代替分析性處理,存在實質上的差別。
ERP積累的業務數據相對來說是規整的,數據倉庫在這些數據之上,結合OLAP技術及數據挖掘技術,將非直觀的、隱含的信息和知識以直觀的形式描述,輔助領導層進行決策分析。ERP項目實施的難點之一是難以引發企業老總的興趣,增強ERP系統的分析決策功能無疑會消除這一障礙,從而會成為ERP廠商向企業推銷產品的一個強有力的突破口。
將DW和OLAP技術應用在現有的ERP系統,實現了ERP從MRPII在事務處理控制方面的本質飛躍。MRPII是通過計劃的及時滾動來控制整個生產過程,一般只能實現事中控制。而結合了DW和OLAP技術的ERP系統,則強調企業的事前控制能力,它可以將設計、制造、銷售等通過集成來并行地進行各種相關作業,為企業提供對質量、適應變化、客戶滿意、績效等關鍵問題的實時分析能力。
三、ERP系統理解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是指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ERP系統集中信息技術與先進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為現代企業的運行模式。
ERP是將企業所有資源進行整合集成管理,簡單的說是將企業的三大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全面一體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統。它的功能模塊不同于MRP或MRPII的模塊。它不僅可用于生產企業的管理,而且在許多其它類型的企業如一些非生產、公益事業的企業也可導入ERP系統進行資源計劃和管理。對企業來講,它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生產控制(計劃,制造),物流管理(分銷,采購,庫存管理)和財務管理(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規劃,工資,工時,差旅)。以下是典型的ERP系統功能模塊介紹:
1.庫存管理
2.采購管理
3.銷售管理
4.財務報表
5.帳務管理
6.應收帳管理
7.應付帳管理
8.工資核算
9.質量管理
10.成本管理
四、ERP系統需要的決策支持功能
ERP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面向不同的行業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案。而不同行業解決方案中對決策分析的要求是不盡相同的。這里給出典型的ERP系統所需的決策分析功能:
1.銷售分析:
把握市場動向,提高銷售利潤是企業的最終目標。在企業管理日趨科學化的今天,如何準確及時地進行生產經營決策是企業老總面臨的嚴峻問題。這要求決策者準確及時地捕捉到銷售信息,分析銷售情況,隨時根據歷史的銷售情況,對下一步的生產經營科學地進行決策。銷售分析需要的基礎數據涉及到的模塊有銷售、庫存、財務和人事,能夠圍繞銷售合同,從人員績效、應收款、財務、庫存等多角度進行分析,并給出如銷售趨勢、產品需求趨勢等輔助決策信息。具體地,采用商業智能系統進行銷售分析可以幫助企業解決的問題有:
某段時間內的產品銷售流向情況分析
某產品在某段時間內的可答合同情況分析
同一種產品如何根據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價格策略
產品退貨情況分析,何種退貨最多?
產品銷售收入及獲利情況分析,何種產品在給定的分析條件下的銷售量最大?
哪種產品被哪個客戶訂購多少?
哪種產品哪類客戶購買的最多?
銷售員銷售績效分析,銷售員收回款分析
倉庫某一批產品銷售給哪些客戶?
多角度分析銷售成績
商業智能系統根據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幫助企業建立相應的分析主題和分析指標,從業務系統的基礎數據庫中抽取需要的數據,按預先建立的業務模型進行分析決策,分析結果顯示直觀、形象。決策者只需要簡單地點取操作,便可以從商業智能強大的銷售分析工具中獲得所需的決策信息。
2.庫存分析:
良好的庫存管理是企業正常運作的基礎之一。一方面保證生產所需原材料的及時供應,生產半成品的合理周轉,另一方面保證產品銷售的及時供給。同時要求資金占用少,資金周轉快捷,即達到最優庫存。基于商業智能系統構建的庫存分析,既參滿足一般用戶的對庫存物品的數量、庫存成本和資金占用等情況,從級別,類別,貨位,批次,單件,ABC分類等不同角度的查詢,又能輔助決策解決企業深層次的相關問題,如呆滯物品分析和處理,根據盤點結果及時間進行庫存調整及優化等。庫存分析的基礎數據取自于采購、銷售、生產、財務等業務模塊。商業智能的庫存分析幫助企業實現的功能有:
發現呆滯物品,提供處理建議
查詢某物料在各貨位的儲量情況分析及儲量
某物料在某時間的收入、發生和結存情況分析
物品占用庫存資金分析
哪種物品處于短缺或超儲?
物品周轉率分析,哪種處在積壓狀態?
查詢歷史各階段的庫存物品和成本情況
多角度,多條件組合查詢庫存情況
3.采購分析:
生產原材料采購是企業生產的基礎,采購物品的價格以及質量問題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與成本。采取正確的采購策略是企業不容忽視的問題,一個好的全面的采購分析對于領導制定下一步采購策略是至關重要的。基于數據倉庫技術的商業智能系統可實現供應商信用評價、業務員業績考核等決策分析,幫助企業為順利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最終產品在質量和成本上的定位提供科學的依據,具體包括:
供應信用等級分析,從交付日期,質量,數據和價格等方面評估供應商的表現
采購價格變動分析
物品拖期交貨情況及原因分析
某種物料下一時期需求分析
某種物料的供應商情況分析,并比較價格和質量
某供應商供應物料情況分析
采購員業績分析
從某供應商采購量和采購金額分析
供應商的物料檢驗后被拒收分析
到貨物料存儲倉庫及貨位查詢
供應商報價查詢
多角度查詢物品的請購,訂購及收貨入庫的情況
采購成本差異分析
供應商信用分析是采購分析很重要的一部分,往往做為采購分析的主題之一。采購分析的基礎數據來自財務,生產,庫存部門。商業智能的采購分析決策支持系統輔助企業選擇最佳的供應商及采購策略,確保采購工作的高質量、高效率、低成本。
4.財務分析:
商業智能基于數據倉庫技術的財務分析滿足企業領導對各業務部門費用支出情況查詢的要求,并實現了對應收款,應付款的決策分析。企業決策層通過使用這一功能,進一步提高從現金流量,資產負債,資金回收率等角度決策企業運營的科學化水平。具體的實現功能包括:
(1)帳務分析
各部門費用支出情況分析,輔助決策進一步的預算
多角度,多層次,多條件立體帳務查詢
跨科目級別明細帳務查詢
財務歷史數據查詢
(2)應收帳分析
客戶欠款時間及細節查詢
欠款的時間段分析
客戶購貨金額及付款情況查詢
客戶現金折扣分析
多條件,多角度查詢收款及欠款情況
客戶信用等級分析
(3)應付款分析
企業對供應商欠款時間及細節查詢
企業對供應商欠款的時間段分析
從各供應商采購情況分析
多條件,多角度查詢付款及欠款情況
5.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的目的在于進一步加強成本的事前控制,同時有助于通過盈虧平衡分析,輔助產品科學的報價。影響成本的因素有多種,相應地會有多種類型的發生費用。企業關心這些費用在總成本中的重要程度,尤其管理費用占總成本的比重,輔助發現生產與管理環節的不足,輔助決策改進措施。商業智能的產品成本分析突出成本與庫存、生產、帳務等ERP功能模塊的集成。從成本BOM的分析出發,對庫存管理和生產過程的發生費用進行監控。并且,與銷售過程的發生費用和銷售收入一起進行量本利分析,并得出諸如保本成本、保本價格、目標成本、目標價格等決策信息,指導以后的成本控制和定價。
具體體現在:
成本BOM查詢與分析
多角度成本分析
各種費用查詢,各種費用在產品的總成本的比重分析
各種材料的成本在產品的總成本中的比重分析
生產成本與定額成本或計劃成本的比較分析
分攤在產品中的管理費用分析
量本利分析
給定產量和給定售價下的利潤分析
6.人力資源規劃分析:
國內ERP系統受大環境的影響,人力資源模塊加入到ERP系統較之其它三個功能模塊最晚,大多現行的ERP系統人力資源模塊是由于便于與企業外部交往的記錄而存在的,真正能實現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與系統的集成的很少。基于數據倉庫技術的商業智能系統解決方案提供的勞動規劃應用,應在企業詳實的人力資源數據基礎之上,完成決策者多視角的人力資源統計分析,并通過對現有的人力資源的使用狀況,能預測勞動滿員和緊缺,分析超時和工作量,鑒別無效的工作和優秀的的雇員,計算出某段時間內勞動的收益率等,使勞動資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商業智能的人力規劃分析也可以實現不同角度的員工工資查詢和分析,結合完成的工作量,提高員工利益分配的科學性。具體功能包括:
按部門,職稱,專業,學歷,性別等的職工統計和查詢
從職稱,學歷,工作量等方面進行人才能力綜合評介
多角度職工工資查詢,按不同視角進行職工工資統計分析
實際完成工作量和工時對比分析
人力工作量負荷分析
分析各類員工所獲獎利、懲罰等個人特性與共性之間的關系
五、小結
商業智能是當前企業應用的熱點。如何把商業智能應用到企業中給企業帶來真正的價值,是商業智能應用真正成熟的標志。商業智能通過對業務系統的支持,達到充分利用企業信息資源、輔助決策的目的。本文結合一個標準的ERP系統,簡要介紹了商業智能如何支持ERP應用,希望通過本文的介紹,對商業智能在ERP領域的應用有所啟發。
上一篇:打造我國電子商務基礎服務產業
下一篇:信息化贏在落到實處